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作者:唐君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12-05

评分:4.7分

ISBN:750045922x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目录

出版前言
《唐君毅著作选》编序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1975)导读
自序 释名,内容,论述之方式及本书之限极
一、释名
二、内容大旨
三、论述方式
**章 北宋之儒学发展之方向
第二章 邵康节之易学与心学
第三章 周濂溪之立人极以言太极之道
第四章 张横渠之以人道合天道之道(上)
第五章 张横渠以人道合天道之道(下)
第六章 程明道之无内外、徹上下之天人不二之道(上)
第七章 程明道之无内外、徹上下之天人不二之道(下)
第八章 程伊川于一心、分性情、别理气、及以敬直内、以格物穷应外之道(上)
第九章 程伊川于一心、分性情、别理气、及以敬直内、以格物穷 外之道(下)
第十章 朱陆之学圣之道与王阳明之致良知之道(上)
第十一章 朱陆之学圣之道与王阳明之至良知之道(中)
第十二章 朱陆之学圣之道及王阳明之至良知之道(下)
第十三章 王学之论争及王学之二流(上)
第十四章 王学之论争及王学之二流(下)
第十五章 罗念菴之主静知止以通感之道
第十六章 罗近溪之即生即身言仁,成大人之身之道
第十七章 王学之弊及东林学之止至善之道与其*义之教
第十八章 刘蕺山之诚意、静存,以立人极之道
第十九章 综述宋明理学中心性之论之发展
第二十章 王船山之天道论
第二十一章 王船山之性命天道关系论
第二十二章 王船山之人性论
第二十三章 王船山之人道论
第二十四 章 王船山之人文化成论(上)
第二十五章 王船山之人文化成论(下)
第二十六章 事势之理在中国思想中之地位及三百年来之中国哲学中[道]之流行(上)
第二十七章 事势之理在中国思想中之地位及三百年来中国哲学中[道]之流行(下)
原道篇及原教篇后序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内容简介

本书为唐君毅先生继《原道篇》后,论中国哲学史之作。盖明道之后,必然成教;用哲学话语来说,也就是本体论之后,须用工夫论,唐先生即依此意,定本书为《原教篇》。
在内容上,本书是从北宋儒学写起,由宋初三先生(胡安定、孙明复、石介)之讲《春秋》与《易》,目的在建立一理想政治与民族文化,以对抗佛老;然后有邵康节之象数与周濂溪之太极,立人道以通天道,下开张横渠、二程、朱子、象山、阳明……直至清儒。其中有关气、理、性、情、心、良知等问题,唐先生均有论述,阐释透彻,特别对学术史上之大事— —朱陆异同问题,作了细致分疏,指出朱陆各有知行两面,而王阳明之知行合一,虽不同于二者,但思路其实是从朱子之工夫论转出。见解深刻,不同前人。读者官细着。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节选

**章北宋之儒学发展之方向
一宋儒之经学与义理之学
中国学术,历南北朝至隋唐之佛学之大盛,中国政治,历晚唐五代之乱、北方夷狄之患;而有宋代之儒学之复兴,以树华夏文教之统之一大运动。由宋至明,历六百年之久,而宋终之于元,明终亡于清。此整个言之,似仍为一大悲剧。然自其中之学者所表现之明道、守道、辨道、殉道之精神,及其由此精神而有之对中国学术之发明言,则又精光四溢,通于千百世之上,亦通于千百世之下,而无所谓悲剧者也。
大率吾人本哲学观点,以论宋明儒之学者,宜以周濂溪为始。其故在濂溪乃以立人极为宗,而直承易传中庸之旨,以上希孔颜之学,为后世所共推尊。然欲言宋学之渊原,则与其前或与濂溪并世之儒者之学,亦不可
一笔抹杀。而由学术史之眼光观之,宋代之儒学,亦次第发展而成。此亦当先加以通观也。
宋学之初起,乃是以经学开其先。在经学之中,则先是春秋与易之见重,然后及于诗书之经学;再及于易传、中庸、大学,及孟子、论语等汉唐人所谓五经之传记;终乃归至于重此传记之书,过于重五经。此则始于
周张之重易传、中庸,二程之重编大学、并重论孟。伊川遂言“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二程遗书二十五);乃有朱子之编订论、孟、大学、中庸,为四书。后之学者重四书,而忽五经,更不重汉人唐人之注疏。直至明末清初,如顾亭林等,乃再重之。至宋学初起时所推尊之先贤,则初为唐之韩愈、文中子,更上及于扬雄。司马光、邵康节尤尊扬雄。邵康节以皇、帝、王、霸言政,以秦汉以来之政,皆承五霸而来。苏轼乃讥扬雄为以艰深文浅陋。张横渠理窟自道篇,乃以扬雄王通不见遭,韩愈只尚闲言辞。二程更贬汉唐儒者,谓荀扬非韩愈所谓大醇“而是大驳”(遗书十六),又谓“韩愈之学华,华则涉道浅”(二程遗书六)程子于文中子之“古之学者聚道”之言,则谓“道如何聚得”?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