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是在原有的“国学”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学”是在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为了将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西学 ”)区别开来而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再早有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提出的“ 中学”,但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的“中学”主要指的是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而由章太炎提倡的“国学”则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各种不同的学术门类,在哲学中也包括儒、释、道和诸子百家的各种不同的思想学说,是有关中国古代学问的总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为了将“国学”与“国粹”区别开来,胡适曾经将“国学”界定为“国故学 ”,这一方面扩大了“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涵盖范围,将中国古代通俗文化和金文、甲骨文的研究包含在了“国学”的范围之中,另一方面也更加强调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史料的重新整理和研究,但胡适的“国学”也仍然是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学问,而不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的历史和新的文化。1949年之后,除了港台地区和海外华文文化圈还继续使用这个学术概念之外,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它,但这也使中国大陆学术和中国大陆学者丧失了自身的整体感觉,从而将内部的矛盾和差异发展到彼此无法相容的程度。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这个概念才再次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并且成了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至现在,它仍然沿袭着原来的用法,即它仍然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学问的总称。
但是,从“国学”这个学术概念诞生之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又有了一个世纪的历史,这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尽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主要是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创造,是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的。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同样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理应纳入“国学”这个总体的学术概念之中。我们所说的“新国学”,是与原有“国学”相对举的,但却不是相对立的,它既包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也包括对中国现代历史和现代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既包括中国学者对本民族历史和本民族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也包括中国学者对外国历史和外国文化史料的翻译、介绍、整理和研究,同时也把中国学者对现实实践问题和现实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纳入到这个学术概念的涵盖范围之中,目的是使“国学”真正成为涵盖中国学术的全部成果、真正体现中国学术的独立性和整体性的学术概念。
《新国学研究》的创办,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术研究。“新国学”并不排斥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也包括在原有“国学”观念基础上取得的学术成果,只是要把这些成果纳入到“新国学”这个更大的学术整体中进行具体的阐释、理解和运用,以使之有机地融合到民族学术的整体之中去。“新国学”也并不否认学术争鸣、学术讨论的必要性,但这种争鸣和讨论的目的却不在争论双方一时一事的胜负,而在各自认识的深化以及对整个民族学术事业的丰富和发展。《新国学研究》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作为“新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样板而被刊发的,它只是给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一个发表的阵地,并以它的包容性和严肃性体现我们对“新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具体理解。
《新国学研究》以刊发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为主。这并非我们的偏好,而是因为当前的学术刊物大都以发表二万字以下的论文为主,而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又大都不能少于十二万字,这就使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很难找到发表的机会,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术文体的单一化。我们希望给这些难以发表的长篇学术论文提供一个发表的阵地,并使我们的学术文体变得更加自由、更加多样。
由于人手不足,《新国学研究》暂时只刊发特约稿件,不接受外来投稿。
《庄子奥义》主要内容:书名《庄子奥义》,取自《老子》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绪论两篇。一篇横向描述庄子时代的战国总
北京大学哲学学科史 本书特色 韩水法主编的《北京大学哲学学科史》总结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现代中国的奠基、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本书作为一个整体,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和描...
回顾与反省-胡适思想录-(五) 本书特色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32个博士头衔。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
仿佛论老子 内容简介 仿佛先生通过老子在呼唤我,向我开启了一个认识我自己的过程,老子讲道的意义,就在于给生命的升华提供一个捷径。道必须行而知,觉而悟。我要认识这...
李天命作品集-哲道行者 本书特色 思方学探索思考之道,为脑装备;天人学探索生死之道,为心装备;思方学+天人学=哲道。哲道行者,佩思方剑,备天人琴。哲道之行,从思...
一部蕴蓄和修订了18年的人体生命科学力作《道医学》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诞生于黄老学说的道医学,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
论语图文本 内容简介 读论语孟子法点校者按:此文据清仿宋大字本补。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
禅门第一课 目录 目录导言**章小时候的疑惑第二章佛与禅第三章苦第四章修行第五章禅修的方法与阶段第六章开悟第七章慈悲名词解释禅门第一课 节选 章修行 在1...
经义考-(全四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书店出版★ 本套书前有罗振玉编《经义考目录》,后附翁方钢撰《经义考补正》及罗振玉撰《经义考校记》★ 朱彝尊的《...
问吧16 有关佛教的101个趣味问题 本书特色 《问吧16:有关佛教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采用“提问、回答并链接拓展”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
顾炎武-大家精要 目录 第1章 顾炎武的生平事迹一、家世及青少年时期二、投身民族保卫战争三、大江南北秘密活动时期四、北游与《启祯集》文字狱案五、生命的*后岁月第...
庄周-长篇历史小说 本书特色 在中国古代智慧巨星之中,庄周无疑特别耀眼。他继承和发展了李聃关于“道”的理论,形成一整套瑰丽的哲学理论体系,**次勇敢地揭示奥秘世...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本书特色 这本教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简称《原理》)的第五版。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来,《原理》以...
哲学的盛宴 本书特色 读哲人故事;品大师智慧;悟人生哲理(精装典藏版)柏拉图苏格拉底 弗洛伊德荣格 尼采 培根叔本华罗素笛卡尔黑格尔 卢梭 蒙田 海德格尔亚里士...
道德经与科学思索 本书特色 《道德经与科学思索·陪伴一生的智慧》:道,可道,非常道;名,町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儒学:学术.信仰和修养-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辑 本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复兴中国哲学研究,主办了双语学术刊物《中国哲学与文化》。刘...
道德经 本书特色《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等,相传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著。全书八十一章,含《道经》三十七章及《德经》四十四章,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做为中国...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佛学经典宝藏肇论 本书特色 《肇论》是后秦佛学大师僧肇所著的关于般若思想的论文集。僧肇是鸠摩罗什门下*杰出的弟子之一,由于鸠摩罗什全...
爱与寂寞 内容简介 在《爱与寂寞》中,克里希那穆提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了我们与自己、与别人、与团体的关系,指出只有认识自己,了解使个人与团体分化、孤立的制约因素,我...
中庸深解 本书特色 《中庸深解》是由师为公编著的。子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之道东方文明的*高智慧《中庸深解》深度解读《中庸》精义深层次剖析《中庸》内部结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