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ongsar Khyentse is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young Tibetan Buddhist lamas teaching today. The director of two feature films with Buddhist themes (the international sensation The Cup and Travelers and Magicians), this provocative teacher, artist, and poet is widely known and admired by Western Buddhists.Moving away from conventional presentations of Buddhist teachings, Khyentse challenges readers to make sure they know what they’re talking about before they claim to be Buddhist. With wit and irony, Khyentse urges readers to move beyond the superficial trappings of Buddhism—beyond a romance with beads, incense, and exotic people in robes—straight to the heart of what the Buddha taught. In essence, this book explains what a Buddhist really is, namely, someone who deeply understands the truth of impermanence and how our emotions can trap us in cycles of suffering. Khyentse presents the fundamental tenets of Buddhism in simple language, using examples we can all relate to.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不论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对佛教徒而言,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其清新、幽默、高证量的说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众多信徒的追随,其爽洁而又带刚强之气的独特形象,为新一代的修行人树立了典范。对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导演」。他曾随贝托鲁奇学习电影,并且协助拍摄「小活佛」;他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曾经是票房黑马,因此取得拍摄「旅行者与魔术师」的资金,在金马影展掀起一阵旋风。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电影蕴含惊人的能量及丰富的人文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更培养出一群追随的工作人员及影迷。同时身为佛教上师与电影导演,二者角色看似冲突,但仁波切以一句:「电影可以视为现代的唐卡(传统西藏佛教绘画)。」说明了他的理念,也充分表现了仁波切不为传统及名相所缚的风格...
(展开全部)
佛陀不是天上的神。他是个凡人。我们不承认自身与环境都是由不稳定的元素所组成,只要一点小刺激就会分崩离析因为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断他人。一切万物,没有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一切和合之物与其无常的本质合二为一。而当我们知道一切事物皆无常,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不论宗教的或世俗的)、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每一个变化,都是死亡的一种形式,因此每一个生都包含了另一个事物的死亡。当我们学会了每一件事物及状况的各个和合部分,我们就能学习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当你能够觉察不确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升起无畏之心。每段关系最终都会结束,即使不是别的原因,也会由于死亡。如此一想,我们对每段关系的姻缘就会更珍惜与理解。我们能认清姻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力量转化障碍,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活中各个层面都是如此。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这种把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的习惯,在幼年时就开始形成。事实上,情绪即是痛苦。无论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也就是说,他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如果你认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并且学习如何被鼓动起来。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之中,都存有分别心的成分。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习惯让我们软弱,因而无法对抗自我。自我不过是一个标签,因而执着于自我也就是无明,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骄慢和自恋息息相关。我执纯粹是一种自...
——引自章节:全书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最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引自第27页
走进草原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围绕草、草原、草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展开。具体内容包括:草原概况、草原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多样性、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草原生态系统...
中医望诊一学就会 本书特色 王桂茂编著的《中医望诊一学就会\/中医入门随手查系列》通过整体望诊、头面望诊、手足望诊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了人体表面征象与内脏病变之间...
本书开卷曾提到英国国内有几种文化相互激荡又彼此吸收,同样情况也见于现代英国与外国文化的关系。虽然总的说来,英国是对外国文化开放的,诗人则有或迎或拒的不同情况。拒...
眼和眼眶的超声检查-(第2版) 内容简介 在第二版《眼和眼眶的超声检查》一书中,具有五十年超声影像学经验的Sandra Frazier Byrne和Ron Gr...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
一部视野宏大、新见迭出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本书聚焦地缘政治、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三个关键因素,全面论述十七至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在...
作品目录推荐序一推荐序二推荐序三推荐序四推荐序五嘉宾推荐前言01 面对新商业体验,设计师转型三部曲 汪方进// 102 向UXD转型 汪
王欣(Jason Wang)Google用户体验设计师,现于Chrome OS设计Google的操作系统。在加入Google以前,曾在Salesforce和Am...
《Java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设计模式篇)》内容简介:随着CPU多核时代的到来,多线程编程在充分利用计算资源、提高软件服务质量方面
邹小强时间管理专家,畅销书作家,“邹小强创做社”创始人,罗辑思维、新精英生涯、趁早大学等机构特聘讲师。2007年,小强看到周围太多人每天陷入忙乱,既不开心,也没...
徐大椿洄溪医案-第二辑-[附医学源流论] 内容简介 徐大椿(1693-1772),又名徐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清代著名中医学家。徐大椿在学术上主张寻本溯源,从源...
时光,可以在记忆中倒流,如同那条唱歌的河,又一度慢慢流进我心深处。——三毛从遥远的撒哈拉到敦煌戈壁 贯穿二十余年写作生涯26篇散佚作品,2篇手稿首次曝光,大陆首...
关于作者Tynan Sylvester(泰南·西尔维斯特)自2000年开始从事游戏设计工作,曾就职于Irrational Games公司,并且参与过“生化奇兵:...
“建筑史诗”由建筑学者王南撰写,拟出版四卷二十四册(已出版九册),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每册用几万字、上百...
精彩摘录But,hethought,Ikeepthemwithprecision.OnlyIhavenoluckanymore.Butwhoknows?Mayb...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
这本书试图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复杂时代和价值选择为线索,勾勒民国初期留学归来,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
周文翰,艺术和建筑评论家、作家。曾任《财经时报》《新京报》文化记者,后赴印度、西班牙、东南亚等地旅行和写作,2011年至今从事文化研究和艺术展览策划。出版有《中...
快乐需要时间,很多很多的时间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把生命耗费在赚钱上头并在必要的时候,用钱来换取时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生前未发表小说《异乡人》译者张一乔新译...
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医学博士,他是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锋、演说家和畅销书作家。他的许多观点,使成千上万的人发现了生活中的简单真理,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