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ongsar Khyentse is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young Tibetan Buddhist lamas teaching today. The director of two feature films with Buddhist themes (the international sensation The Cup and Travelers and Magicians), this provocative teacher, artist, and poet is widely known and admired by Western Buddhists.Moving away from conventional presentations of Buddhist teachings, Khyentse challenges readers to make sure they know what they’re talking about before they claim to be Buddhist. With wit and irony, Khyentse urges readers to move beyond the superficial trappings of Buddhism—beyond a romance with beads, incense, and exotic people in robes—straight to the heart of what the Buddha taught. In essence, this book explains what a Buddhist really is, namely, someone who deeply understands the truth of impermanence and how our emotions can trap us in cycles of suffering. Khyentse presents the fundamental tenets of Buddhism in simple language, using examples we can all relate to.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不论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对佛教徒而言,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其清新、幽默、高证量的说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众多信徒的追随,其爽洁而又带刚强之气的独特形象,为新一代的修行人树立了典范。对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导演」。他曾随贝托鲁奇学习电影,并且协助拍摄「小活佛」;他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曾经是票房黑马,因此取得拍摄「旅行者与魔术师」的资金,在金马影展掀起一阵旋风。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电影蕴含惊人的能量及丰富的人文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更培养出一群追随的工作人员及影迷。同时身为佛教上师与电影导演,二者角色看似冲突,但仁波切以一句:「电影可以视为现代的唐卡(传统西藏佛教绘画)。」说明了他的理念,也充分表现了仁波切不为传统及名相所缚的风格...
(展开全部)
佛陀不是天上的神。他是个凡人。我们不承认自身与环境都是由不稳定的元素所组成,只要一点小刺激就会分崩离析因为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断他人。一切万物,没有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一切和合之物与其无常的本质合二为一。而当我们知道一切事物皆无常,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不论宗教的或世俗的)、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每一个变化,都是死亡的一种形式,因此每一个生都包含了另一个事物的死亡。当我们学会了每一件事物及状况的各个和合部分,我们就能学习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当你能够觉察不确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升起无畏之心。每段关系最终都会结束,即使不是别的原因,也会由于死亡。如此一想,我们对每段关系的姻缘就会更珍惜与理解。我们能认清姻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力量转化障碍,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活中各个层面都是如此。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这种把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的习惯,在幼年时就开始形成。事实上,情绪即是痛苦。无论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也就是说,他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如果你认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并且学习如何被鼓动起来。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之中,都存有分别心的成分。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习惯让我们软弱,因而无法对抗自我。自我不过是一个标签,因而执着于自我也就是无明,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骄慢和自恋息息相关。我执纯粹是一种自...
——引自章节:全书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最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引自第27页
金正浩,作家,22岁大学毕业,从不知名的小公司做起,30岁时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同时也是一位演讲者,被称为“最受大学生人生规划师”。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配套辅导用书针灸学随堂笔记与习题/张昕/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配套辅导用书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
冲破美国玻璃天花板-华人纵横天下(随书赠VCD) 内容简介 108个人,108个故事;历时4年,数次越洋实地拍摄。抽丝剥茧,讲述成败得失,可遇而不可求的撼动,得...
火遍微博、微信的《小崔每日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首部回忆录比尔·盖茨2017年夏季书单推荐图书美国《纽约时报》《新闻日报》《时尚先生》及“国家公共电台”年度好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案例全解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条文为线索,全面整合相关典型案例、观点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条文,通过核心条文、典型案例、关联条...
詹姆斯·G·马奇(James G.March),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弗莱德.H·梅芮尔教授,以及政治学和社会学教授。他除了于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外,还在组织与行...
《别独自用餐》是法拉奇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一本畅销书。法拉奇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从给人当球童起,悟出人际交往和人脉对成功的重要性。这让他在寻求...
萨克斯尔的文章和讲演虽然以形象为主,但他深深牵挂的始终是人的精神。翻开本书,读者定会为书中插图范围之广,类别之繁而感慨。沿着作者引人入胜的文笔,上溯古代苏美尔文...
杨瀚清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富卡商学院(Fuqua)全职MBA。先后工作于华为、IBM、亚马逊美国总部、百度、ofo小黄车、滴滴、贝壳找...
作品目录第一部1 了不起的学生2 撒拉・库尔3 再见!爸爸4 法语课堂5 快乐的谈话……第二部1 不幸的消息2 失去的幸福3 阁楼里的公
被称为业界传奇LoneIy Planet出版公司的创始人托尼.惠勒和莫琳· 惠勒已经出版了很多的旅行指南,这些指南覆盖了这个星球的每一个国家。Lonely Pl...
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1949—)德国著名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旗帜性人物,曾任柏林自由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兰克福大学哲学教...
图像分析 本书特色 《图像分析》(作者玛蒂娜·乔丽)是“法国大学128丛书”之一,全书分为作为媒体图像的图像;普洛透斯的形象;作为符号的图像;理论是怎样帮助理解...
黄河医话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医话体,每篇不过千字左右,虽尽幅之言,但临床经验、研究心得均跃然其中。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四季分明,春温、夏热、秋燥、冬寒...
"Redish has done her homework and created a thorough overview of the issues in w...
《我是扶贫书记》内容简介:作品描写的是市委宣传部干部李田野在乡村挂钩扶贫,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的艰辛历程,反映了全国决战贫困,
沈醉(1914—1996),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深得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信任,28岁任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著称。1949年12月被卢汉扣...
韩国网络新生代、偶像作家可爱淘的网络小说《那小子真帅》一经发行,立即在韩国青少年中掀起了万丈波涛,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所谓的“那小子综合症”,所有教室无一幸免都被...
原作者简介:菲利普·纳尔逊,美国宾州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员,曾获美国生物物理学会Emily Gray奖。菲利普·纳尔逊(Philip Nels...
宋代法律与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之一,全书共收录作者20篇关于宋代法律与社会的论文,具体包括《宋代法制建设的新特色》《律学在宋代并未“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