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作者:[英] R. H. 托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06-3

评分:8.6

ISBN:978753273898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堪20世纪政治经济领内最伟大的经典之一作者凭借广博的经知识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以恢弘的气势和丽的文字,回溯了宗教改革前夕至17世纪末叶经济生活逐步摆脱神学理论控制的过程,并此为背景,考察分析了神学理论本身发生的变化,尤其是英国清教产生、发展和转变,如何影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作者有关宗教思想、道德观念与社会济活动之的密切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论述,可以看作对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促进资主义发展著名命题的回应、批评和补充。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利益和道德思考不再互相隔离,经济伦理越来越成为各界共瞩目的紧迫问题的情况下本书甚至比它初次面世时更为引人注目,也更具启迪意义。

目录

学报版导言

序言

第一章 中世纪背景

一、 社会机体

二、 贪婪之罪

三、 理想与现实

第二章 欧洲大陆宗教改革家

一、 经济革命

二、 路德

三、 加尔文

第三章 英国国教会

一、 土地问题

二、 宗教理论与社会政策

三、 个人主义的发展

第四章 清教运动

一、 清教和社会

二、 神圣的戒律对抗贸易的宗教

三、 经济美德的胜利

四、 治贫新药

第五章 结论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R.H..托尼(R.H.Tawney,1880-1962),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批评家、教育家。曾先后任教于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并担任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其代表作有《16世纪的土地问题》(1912)、《贪婪的社会》(1920)、《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926)、《中国的土地和劳工》(1932)等。

除此之外,托尼也是一名积极的社会-政治活动家和改革家,他服务于不少公共教育团体并长期担任英国政府的经济顾问。50多年持续的社会实践及其思想和人格,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望和尊敬。

精彩摘录

真正基督信徒团体的自愿本性表现在,其成员认定自己与该团体的关系是与上帝立约的、两相情愿的。通过这样的教义,加尔文人主义为打破基督教团体现存的团结一致做好了准备,并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设置了一套新的关系,社会的本质得到了重新解释。都铎王朝时期的英格兰清教徒之间订立的誓约,比任何其他社会行动更好的提供了一种基础,从而可以根据新的社会组织模式修订社会生活关系,奠定了彻底重组集体生活原则的蓝图。社会学中的韦伯学派,强调加尔文主义把世俗领域带进神恩,从而就为联合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指向和活动开辟了道路。这种转变扎根于那种“内心世界的"或在“尘世的禁欲主义,这种禁欲主义合乎逻辑的、全面承认一切世俗手段,但同时又把它们降低为只是一种手段,本身不具备任何价值。这样通过使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圣洁的国度就可以被建立起来”。于是在人世进行的活动又一次变成了拯救的手段,变成了一种合法的救世场所。在中世纪天主教的欧洲,从神学角度看唯一合法的终生职业就是修道院的圣职。韦伯和其他学者注意到,宗教改革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为世俗生活赋予一种新的宗教生活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机会”的领域。因此唯有通过宗教改革,世俗的职业才被赋予宗教合法性,并且被当作通往拯救的可能通道。这种更为强调此岸世界,根据拯救来“证明”整个人生和他日常生活的指向,显然是韦伯的新教伦理的核心。劳动作为一种天职,强调生产不是消费,此世的禁欲主义,以及对消费、尤其是奢侈的消费进行限制,就是我们所了解的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议题。于此相反,托尼感兴趣的是不同的动力——较少关注个人动机,更多关注社会伦理和行为。他关注的,正是加尔文教义及其内向性格的特点——认为惟有“内心生活才能分享圣化”的信念——如何导致新的商业伦理和商业行为的发展。托尼与马克斯·韦伯关于宗教与现代性关系的不同强调,使得托尼的观点似乎更加具有持久性,更...

——引自第12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