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发现,是语言的创造之源,即便幼稚,也不失文学本色。在人的心魂却为人所未察的地方,在人的处境却为人所忽略的时候,当熟练的生活透露出陌生的消息,文学才得其使命。 史铁生,他的作品是真正地对心灵的搜索与诘问,而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功利目的。写作是心灵的需要。本书收录了他的小说、散文、随笔文章若干,是给喜爱他读者的最好礼物。
【前言】
艺术要反对的,虚伪之后,是熟练。有熟练的技术,哪有熟练的艺术? 熟练(或娴熟)的语言,于公文或汇报可受赞扬,于文学却是末路。熟练中,再难有语言的创造,多半是语言的消费了。罗兰·巴特说过:文学是语言的探险。那就是说,文学是要向着陌生之域开路。陌生之域,并不单指陌生的空间,主要是说心魂中不曾敞开的所在。陌生之域怎么可能轻车熟路呢?倘是探险,模仿、反映和表现一类的意图就退到不大重要的地位,而发现成其主旨。米兰·昆德拉说:没有发现的文学就不是好的文学。发现,是语言的创造之源,即便幼稚,也不失文学本色。在人的心魂却为人所未察的地方,在人的处境却为人所忽略的时候,当熟练的生活透露出陌生的消息,文学才得其使命。熟练的写作,可以制造不坏的商品,但不会有很好的文学。 熟练的写作表明思想的僵滞和感受力的麻木,而迷恋或自赏着熟练语言的大批繁殖,那当然不是先锋,但也并不就是传统。 如果传统就是先前已有的思想、语言以及文体、文风、章法、句式、情趣……那其实就不必再要新的作家,只要新的印刷和新的说书艺人就够。但传统,确是指先前已有的一些事物,看来关键在于:我们要继承什么,以及继承二字是什么意思?传统必与继承相关,否则是废话。可是,继承的尺度一向灵活因而含混,激进派的尺标往左推说你是墨守成规,保守者的尺标往右拉看你是丢弃传统。含混的原因大约在于,继承是既包含了永恒不变之位置又包含了千变万化之前途的。然而一切事物都要变,可有哪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和需要永恒不变的么?若没有,传统(尤其是几千年的传统)究竟是在指示什么?或单说变迁就好,继承又是在强调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有的,那就是陌生之域,陌生的围困是人的永恒处境,不必担心它的消灭。然而,这似乎又像日月山川一样是不可能丢弃的,强调继承真是多余。但是!面对陌生,自古就有不同的态度:走去探险,和逃回到熟练。所以我想,传统强调的就是这前一种态度——对陌生的惊奇、盼念、甚至是尊敬和爱慕,惟这一种态度需要永恒不变地继承。这一种态度之下的路途,当然是变化莫测无边无际,因而好的文学,其实每一步都在继承传统,每一步也都不在熟练中滞留因而成为探险的先锋。传统是其不变的神领,先锋是其万变之前途中的探问。 (也许先锋二字是特指一派风格,但那就要说明:此“先锋”只是一种流派的姓名,不等于文学的前途。一向被认为是先锋派的余华先生说,他并不是先锋派,因为没有哪个真正的作家是为了流派而写作。这话说得我们心明眼亮。) 那,为什么而写作呢?我想,就因为那片无边无际的陌生之域的存在。那不是凭熟练可以进入的地方,那儿的陌生与危险向人要求着新的思想和语言。如果你想写作,这个“想”是由什么引诱的呢?三种可能:市场,流派,心魂。市场,人们已经说得够多了。流派,余华也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而心魂,却在市场和流派的热浪中被忽视,但也就在这样被忽视的时候她发出陌生的呢喃或呼唤。离开熟练,去谛听去领悟去跟随那一片混沌无边的陌生吧。 在心魂的引诱下去写作,有一个问题:是引诱者是我呢,还是被引诱者是我?这大约恰恰证明了心魂和大脑是两回事——引诱者是我的心魂,被引诱者是我的大脑。心魂,你并不全都熟悉,她带着世界全部的消息,使生命之树常青,使崭新的语言生长,是所有的流派、理论、主义都想要接近却总遥遥不可接近的神明。任何时候,如果文学停滞或萎靡,诸多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大脑离开了心魂,越离越远以至听不见她也看不见她,单剩下大脑自作聪明其实闭目塞听地操作。就像电脑前并没有人,电脑自己在花里胡哨地演示,虽然熟练。
【目录】
熟练与陌生(代自序) 短篇小说 兄弟 午餐半小时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来到人间 命若琴弦 我之舞 第一人称 别人 老屋小记 两个故事 往事中篇小说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 原罪·宿命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 中篇1或短篇4 关于一部以电影为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散文 合欢树 秋天的怀念 我的梦想 文革记愧 我与地坛 好运设计 我二十一岁那年 相逢何必曾相识 黄土地情歌 爱情问题 记忆迷宫 墙下短记 给柳青的信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随笔 随笔十三 对话四则长篇小说 务虚笔记(节选) 长篇散文 记忆与印象长篇随笔 病隙碎笔(节选) 附录 史铁生主要著作出版年表(1985~2005)
【后记】
【书评】
如果说他像我们一样都感到了生命终点的迫近,那么他却指示出我们共有的灵魂其实才有一个开端,一个也才仅仅数千年或者数万年的开端,接引着我们每个人脚下的一条永生之途。 ——韩少功 如果说他的创作也源于他的困境,那么他很快就离开了这个层次。他无休止的思考,带给我极大的误解,我想,他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创作。在他的《务虚笔记》里,我还看见了思索对创作的打扰。但是,终于来了一天,我看见,他思考的真正企图,已经离开了最初由残疾带来的困境,离开了对创作进一步完善的追求,它来自更大的愉悦的吸引:认定神对人的限定之后,看看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皮皮 对终极的发问构成了他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也构成了他的写作的发源和方向。他从来是一个务虚者,小说也只是他务虚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毫不奇怪,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不可能只是一个编写故事的人,而必定更是一个思考和研究着某些基本问题的人。熟悉哲学史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些问题皆属于虚的,形而上的层面,是地道的哲学问题。不过,熟悉史铁生作品的读者同时也_一定知道,这些问题又完完全全是属于史铁生本人的,是在他的生命史中生长出来而非从哲学史中摘取过来的,对于他来说有着性命攸关的重要性。 ——周国平
史铁生,一九五一年生于北京。七岁上小学,十三岁上中学,初中二年未尽文化革命开始。自此与上学无缘。十八岁时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去陕北农村插队,种一年地,喂两年牛,衣既不丰食且难足,与农民过一样的日子,才见了一个全面的中国。三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住院一年有半,治疗结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身残志且不坚,几度盼念死神,幸有亲人好友爱护备至,又得幽默大师卓别林指点迷津。
很可能是这样的:从人的本性来看,并无任何“奇怪”可言;就人的欲望来说,一切都是正当的。所谓奇怪或不正当,只是在这个现实世界的各种规矩的衬照下才有的一种恐惧。语言,与其认为是在说明什么,不如说是在掩盖什么。形单影只流落与千差万别的人山人海中,暴露着肉身尚且找来羞辱,还敢赤裸起心魂么?
——引自第415页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物质性(譬如肉身)永远是一种限制。走到(无论哪儿)之到,必仍是一种限制,否则何以言到?限制不能拯救限制,好比"瞎子不能指引瞎子"。天堂是什么?正是与这物质性限制的对峙,是有限的此岸对彼岸的无限眺望。谁若能够证明另一种时空,证明某一处无论多么美好的物质性"天堂"可以到达,谁就应该也能够证明另一种限制。另一种限制于是呼唤着另一种彼岸。因而,在限制与眺望、此岸与彼岸之间,拯救依然是精神的恒途。这是不是说天堂不能成立?是不是说"走向天堂"是一种欺骗?我想,物质性天堂注定难为,而精神的天堂恰于走向中成立,永远的限制是其永远成立的依据。形象地说:设若你果真到了天堂,然后呢?然后,无所眺望或另有眺望都证明到达之地并非圆满,而你若永远地走向它,你便随时都在它的光照之中。
——引自第571页
陆和平 作者为数十家上市企业的营销战略顾问,具有上千家国企、外企、民企的营销培训经验,上百家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营销咨询经验。曾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伙...
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15年前为执教国家卫生部派来本院的匈牙利博士生而准备与应用的教案基础上逐渐完善,几易其稿。本书介绍了与针灸处方有关的一部...
纨纸,本名王芳,北京人,雁北堂签约作家。考古和文物修复专业出身,擅长细节推敲和故事线索梳理,且熟悉历史与痕迹学。曾出版畅销书《嫌疑人的痕迹》系列、《法医宋慈》系...
刘亮程,中国当代散文家。出版过多部散文著作,代表作有《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虚土》《风中的院门》等,并获得过多次散文类文学奖项,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
《何枝可依》内容简介: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庄稼汉,别提多傻。他家地里有棵树,给他带来好运。有只倒霉的兔子,眼神不好,一头撞死在树上,让他想入非...
高丽杨,女,汉族,1979年生,河北秦皇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
凤歌,生于夔州古城,游学天府之国,而今寄居江城武汉,编稿为生,常自恨才拙,笔耕五载,未敢疏懒,然仅得《昆仑》一部,《曼育王朝》半部,科幻短篇若干。负登天之志,乏...
李望水:作者、编剧。江湖人称水哥,A型血腹黑大摩羯。《飞言情》《微故事》等知名畅销期刊常驻作者。图书已出版《逆兽之韧》《有你的世界》《梦碎长乐街》。乔幸运:永远...
仓井美由纪,来自岩手县花卷市。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短期部。创办了kurai muki工作室,并开设了诸多缝纫课程。提倡“轻松缝制模式”,并致力于推广简单易学的缝纫...
白彬菊(BEATRICE.S BARTLETT),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1945~1949年在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学习历史,获...
幾米,绘本作家。1998年开始创作。作品风靡两岸三地,美、法、德、希腊、韩、日、泰等国皆有译本。学界和媒体多次以“几米现象”为主题分析讨论。《Studio Vo...
作者简介塞缪尔•霍利(Samuel Hawley)出生并成长于韩国首尔,在加拿大皇后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后再次返回东亚,旅居韩国、日
《精灵梦叶罗丽漫画故事全集(第一季)》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女王曼多拉企图占领人类世界,辛灵仙子布下了封印咒,而曼多拉也施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附草案说明 本书特色 国歌法于2017年9月1日下午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歌法与...
《取消图像:反偶像崇拜个案研究》是一部比较论文集,内容包括反偶像崇拜的各种原因与意义,以及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社会所引起的图像功能的剧烈变化的七篇历史论文。前...
Rachel Hinman是公认的移动用户领域的思想领袖、研究员和设计师。深信技术可以改变人类的她,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文化研究、艺术以及设...
山崎丰子 (1924~)日本女作家。生于大阪。1944年京都女子专科学校国文科毕业后,任《每日新闻》社文艺部记者,在作家井上靖手下工作。1957年写成处女作《暖...
冯宗文妇科经验用方选辑 本书特色 冯宗文先生从医、执教50余年,学验俱丰。本书按妇科经、带、胎、产、杂病分类,将冯宗文先生经验用方111首分别归类列于其中。附篇...
作品目录前言 邓子勉 1卷上 1聒龙谣(肩拍洪崖) 1又 (凭月携箫) 4雨中花 岭南旧作(故国当年得意) 7水调歌头 淮阴作(当年五
-Presentsaphilosophicalanthropology(ageneralconceptionofhumanbeingsashaving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