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作者:约翰·C·伯纳姆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6-7

评分:6.8

ISBN:9787542841513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约翰·C·伯纳姆,1958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研究教授和医学遗传中心的Scholar in Residence,同时为澳大利亚多所大学的访问学者,并荣获鲍登学院的托尔曼访问教授。专长研究美国医学史、科学史和社会史,特别是精神病学史。曾任美国医学史学会主席,并应邀在北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广作演讲。已出版了12本著作,包括《心理分析和美国医学:1894—1918年的医学、科学和文化》、《杰里弗美国的心理分析师和医生及其与西蒙,弗洛伊德和C·G·荣格的通信》、《恶习:美国历史上的酗酒、抽烟、吸毒、赌博、性错和咒骂》和《什么是医学史?》等,并在历史学、医学和科学方面的主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作品目录

对本书的评价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译者序 科学与迷信:老对手面临新问题
中文版序
致谢
导言
第1章 迷信和科学普及
9 1.1 现代迷信
11 1.2 实用迷信
12 1.3 科学反对宗教的战争
13 1.4 自然主义观点的发展
16 1.5 怀疑论者
19 1.6 权威
21 1.7 作为异类的迷信
24 1.8 科学的宗教
28 1.9 科学的宗教的进程
32 1.10 科学方法
35 1.11 科学人
37 1.12 科学普及和盲信
40 1.13 美国的科学普及
42 1.14 科学普及的机构
46 1.15 文化迟滞
49 1.16 基本动机的偏爱:娱乐、宗教和健康
第2章 卫生普及
64 2.1 非自然传统和自然
67 2.2 19世纪早期
71 2.3 19世纪晚期
77 2.4 20世纪早期
84 2.5 20世纪30年代的重要转变
88 2.6 20世纪中叶
90 2.7 20世纪中叶以后
93 2.8 健康和医药
96 2.9 特殊利益团体
98 2.10 大众传媒
104 2.11 有缺陷的卫生宣传者
106 2.12 孤立的卫生知识
109 2.13 卫生普及意义的转变
第3章 心理学普及
123 3.1 传播阶段的心理学主题
126 3.2 实验心理学的出现
129 3.3 心理学的确立
130 3.4 20世纪初的心理学
131 3.5 设法影响公众
133 3.6 20世纪20年代的关注与论战
136 3.7 20世纪30年代的变化
139 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心理学时代”
143 3.9 20世纪中叶:心理学产品
146 3.10 普及、产品和权力
150 3.11 支离破碎的普及
152 3.12 作为科学旗手的心理学家
155 3.13 使命感的减弱
第4章 在19世纪普及自然科学
168 4.1 19世纪初的美国科学
170 4.2 书籍和杂志
173 4.3 教育机构
178 4.4 为成人而设的普及机构
184 4.5 大众科学的魅力
188 4.6 敬神的科学
190 4.7 有用的自然主义科学
196 4.8 19世纪晚期与科学人
198 4.9 报纸科学和对大众科学的需求
201 4.10 19世纪晚期的教育机构
205 4.11 普及的程度与强度
209 4.12 标准科学主义
210 4.13 科学的宗教
215 4.14 科学方法
第5章 在20世纪普及自然科学
229 5.1 定量描绘
236 5.2 20世纪下半叶的大事件
241 5.3 科学教育
243 5.4 20世纪早期的教育重组
247 5.5 教学内容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冲突
252 5.6 大众传媒等级
254 5.7 杂志中的科学
259 5.8 科学新闻报道
267 5.9 其他普及媒体
269 5.10 业余科学
273 5.11 专业读者的兴起
275 5.12 普及人员的改变
282 5.13 公众关系和公众形象
284 5.14 从复杂整体到科学产品
289 5.15 从科学产品到政府决策
291 5.16 科学态度
295 5.17 作为生活方式的科学之消亡
第6章 科学普及的模式和迷信的胜利
318 6.1 否定性力量
320 6.2 孤立事实的有害影响
325 6.3 支离破碎的科学普及所产生的后果
327 6.4 新闻报道中的孤立事实和追求轰动效应
331 6.5 新闻惯例
334 6.6 被媒体歪曲
336 6.7 广告
339 6.8 广告的文化功能
343 6.9 “科学人”的退位
347 6.10 技术员而不是科学家
349 6.11 “科学人”隐退的后果
352 6.12 作为一种建制化支撑的科学普及
355 6.13 让人乐观安心的科学普及
356 6.14 热情和怀疑论的丧失
359 6.15 联盟的背叛
· · · · · ·

作者简介

约翰·C·伯纳姆,1958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研究教授和医学遗传中心的Scholar in Residence,同时为澳大利亚多所大学的访问学者,并荣获鲍登学院的托尔曼访问教授。专长研究美国医学史、科学史和社会史,特别是精神病学史。曾任美国医学史学会主席,并应邀在北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广作演讲。已出版了12本著作,包括《心理分析和美国医学:1894—1918年的医学、科学和文化》、《杰里弗美国的心理分析师和医生及其与西蒙,弗洛伊德和C·G·荣格的通信》、《恶习:美国历史上的酗酒、抽烟、吸毒、赌博、性错和咒骂》和《什么是医学史?》等,并在历史学、医学和科学方面的主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精彩摘录

马丁(EverettDeanMartin)写道:“我们生活在‘科学时代’,这一点不假,但是大多数人拥有的是科学的成果,而不是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对许多人来说,科学的‘惊人之处’是科学的奇迹。人类仍旧普遍相信奇迹和不可思议之事。科学没有驱逐这种迷信。科学本身被当成了一种新的巫术类型而加以接受。新闻记者尤其喜欢把这种科学与巫术之间的类似性用作一种隐喻,但是这种隐喻在许多美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中变成了一种真实情况。正如《国家》的一位作者在1902年所写的:“把科学看成一种魔法的中世纪观念,似乎在评价现代科学家的某种流行方式中得以延续。马可尼是一位‘魔术师’,爱迪生是位‘巫师’,这些词语也不是纯粹偶然被使用的。它们很好地表达了成千上万诚实的民众对待科学的心态。对他们而言,科学保留了一个奇迹和神秘的领域。任何奇迹都可能在任何时候从那里冒出来。”当其他科学普及者在描述科学已经和将要解释的神秘现象时,无意间也加入了新闻记者的行列,来鼓励这种思维方式。尤其当只有事实和发现被描述成科学时,普通公众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解答不是神秘的。通过这种方式,不可思议的科学能够作为其他巫术的替代物发挥作用。同时,当科学普及的消费者不能辨别科学、技术、卫生或者心理学中的冒牌货时,允许伪科学繁荣的环境就被创造出来了——如果马可尼和爱迪生是科学家,为什么基利和维利科夫斯基就不是呢?一位巫师(或者权威人物)跟另一位没什么两样。到20世纪中叶,科学普及者阿西莫夫开展着他的工作,他说,因为科学很明显地“日益失去与非科学家人员的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学家几乎被认为是一群巫师了”。因此阿西莫夫继续写道,用传统的科学普及方法来去除一些科学的神秘性,并同时帮助人们去品尝一下科学。去除科学的神秘性当然意味着要为事实和发现提供一个有意义的知识背景。但是阿西莫夫属于一种已濒临灭绝的种类。

——引自第327页


除了对事实的强调之外,新闻模式还包含另一个影响20世纪科学与卫生表现的因素:一贯的追求轰动效应。自从19世纪以来,报纸编辑总是偏爱令人惊奇的、激动人心的东西,更别说对疾病的恐慌和疗法了,甚至早在黄色报业把这种追求轰动效应的做法搞成被大多数报纸和一些杂志接受的标准做法以前,许多编辑就已经是十足的轰动效应追求者了。于是,科学和卫生总是遭到夸大报道,以追求轰动效应,就如我已经提到的,这些报道在诚实的科学家和从业医生中引起惊愕。迟至20世纪80年代,一位不幸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揭露性工作被一份小报用这样的标题报道:“心理学家说算命天宫图千真万确”,而她的研究结果恰恰与报道文章所说的相反。(在引用技术性报告时,这些有胆识的记者大量地使用一个简单的技巧,就是把句子中的“不”字去掉。)显然,不到一个世纪这种黄色报业已经被锤炼得炉火纯青了。

——引自第327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