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史纲》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本书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深、*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我们和“苏联老大哥”之间
2007年06月15日 09:06:4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史的力著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红旗在克里姆林宫悄然落下,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不复存在,一个超级大国的印象渐渐淡出世人的记忆。然而不该忘记的是,苏联曾经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选择发挥过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确立与实践、新中国的诞生、建国后内政外交策略的调整、发展模式的选择成败与得失,甚至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与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不了解跌宕起伏的中苏关系,就无法全面地认识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发展史,就无法历史地理解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义,与洞悉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
2007年1月,沈志华主编的《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出版,是中苏关系史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本书集合国内中苏关系研究的中坚力量,采用大量史料,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1917年至1991年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史的力著。
本书纵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91年苏联解体74年中苏关系历程,视野宽阔、气势恢宏,展现了一幅完整而丰富的中苏历史画卷。中苏关系是世界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分分合合、恩怨不断,关系错综复杂、大喜大悲。全面完整地掌握驾驭这一段历史,非一人一时之功。《中苏关系史纲》的出世正是得益于国内几名知名学者所组成的研究集体。本书分为《难以确定的对手》、《同志加兄弟》、《从分裂到对抗》和《走正常化之路》四卷,由四位学者分别撰写。
主编沈志华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冷战史和苏联史,著有《斯大林与铁托》、《苏联专家在中国》、《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等,《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被认为是“国内研究朝鲜战争的新起点”,沈教授也被誉为“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学者之一”。其他三位撰稿人杨奎松、李丹慧和栾景河也都是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
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前驻苏联大使李凤林说:“中国同苏联的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是因为中苏关系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很多其他大国关系。它集两国关系、两党关系以及两国和两党领导人之间的高层交往于一体,同时包含了大国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不同文明国家间关系、新兴民族国家和欧洲传统大国间的关系等广泛内容。可以说,中苏关系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是一个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样本。
同时,中苏关系对中苏两国的内政和外交曾有过巨大影响。自新中国建立到上世纪70年代前,中国内政外交的许多重大事件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中苏关系的走向联系在一起。这正是中苏(俄)关系所具有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双边关系的研究也因此拥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中苏关系史轨迹与当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冷战时期首先表现为中苏美三角关系的互动及其产生的广泛政治影响。围绕着中苏关系,中国外交战略的每次调整、双边地位和模式的每次变化等,都成为牵动大国关系演变的关键因素。做好中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若以中苏关系发展史为镜,足以矫正中俄关系今后发展的道路。然而,由于政治、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中苏关系这面镜子却是模糊不清的,急需大量可靠的档案文献和史料,对长期无人知晓、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和正反颠倒的重大史实进行澄清、填补和纠误。《中苏关系史纲》的问世,可谓恰逢其时。
对这段历史的重新书写
能否做到尽可能多地占有第一手资料,这是衡量一本史学论著优劣与否的重要指标。20世纪80年代末,一向封闭的苏联历史档案文献开始解密。到90年代初,俄罗斯一些重要档案馆陆续对外开放。
这一情况立即引起沈志华教授的高度重视。从1996年到2002年间,他先后筹资140万元,从俄罗斯和美国搜集到前苏联解密档案1.5万余件,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整理和翻译。到2002年8月,拥有34卷36册共计1800万字的《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出版了。全书收入1917年至1991年有关苏联历史重大事件的档案文献近万件,分为277个专题。中国社科院一位苏联史专家认为,“有了这批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认识、重新书写,对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都要重新思考、重新评价。”建立在如此丰富、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本书历史描述的真实性以及由此得出的不同观点令人信服。
沈志华教授所坚持的学术原则,一是中立,写论文从不说“我党”、“我国”,而是使用“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不为成见左右,一切靠史实说话。例如,在对中苏联合舰队与台海危机进行描述时,作者不仅引用国内文献资料,更大量地引用苏方的解密档案资料,以及苏方报纸的报道。同时,还采用美方对相关事件的研究文献和解密原始档案,从而使著作所描述事件的前后缘由、背景脉络,立体、客观地还原在读者面前。
在掌握大量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作者们澄清和揭示了不少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扭曲和被遮蔽的历史片段,特别是对中苏关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作出了全新的诠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反映出作者深厚的学术根底和追求真理的学术勇气。
有关文献记载说,“中苏两党的分歧是从苏共二十大开始的。”直到今天,仍有论著认为,“苏共二十大引起的中苏分歧标志着中苏关系出现了严重分歧,成为中苏关系史上第一个历史转折点。”然而,《中苏关系史纲》通过大量解密文献果断地否定了这种说法。作者在160页指出,“苏共二十大路线与中共的主张没有根本性的分歧,对中苏关系并没有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中苏关系不仅没有出现严重分裂,反而更加紧密了”。
1958年夏天,发生了“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认为,这场冲突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导火索,其原因在于苏联的做法侵害了中国主权,赫鲁晓夫企图控制中国。然而,《中苏关系史纲》通过大量史料、苏联学者的论著、俄国档案复印件和赫鲁晓夫本人的回忆录等文献,彻底否认了这种看法。作者在231页指出,“苏联领导人并没有侵犯中国主权的意图,更没有设想通过建立长波电台或联合舰队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控制。但问题在于,当时苏联考虑的仅仅是如何对付美国,而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的感受。”
作者认为,中苏关系的脆弱不能归咎于一时一地的政策失误,更不能用领袖个人的好恶与个性来解释。问题的实质在于:社会主义阵营中某种固有的结构性弊病,或者说某些先天性不足的政治范式,导致了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和对时代认识上的时间差。这些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使大起大落、令人困惑的中苏关系在这里得到了重要启示。
《中苏关系史纲》虽然是一部学术著作,但绝不以冷面孔示人。全书在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语言流畅生动,文采飞扬、不拘一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在描述中苏长波电台风波中,作者大量采用资料文献中所记述的口语和形象性语言。比如,“赫鲁晓夫接到尤金的电话时相当激动地说:莫名其妙!并问道:毛泽东是怎么啦?”、“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举行了会谈。会谈中,赫鲁晓夫首先絮絮叨叨地对苏联为何提出潜艇舰队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解释,认为整个事件是‘一场误会’,并一口咬定……”、“赫鲁晓夫还委屈地说……”等。这些生动语言和口语化结构使赫鲁晓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可以说,生动活泼的语言色彩增强了学术著作的表现力,提高了《中苏关系史纲》的趣味性,使读者读起来饶有兴趣,浮想联翩
2017-政府工作报告-视频图文版 内容简介 本书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视频图文版,以图解的形式来展现我国2017年国家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文字部分约有50千字,...
《古典学在中国》内容简介:《世界历史评论》是以世界历史为研究范围,立足国际国内史学界,追踪世界历史研究发展大势,梳理学术研
新编军事运筹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八章:**章是概论,主要介绍军事运筹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方法、步骤和应用;第二章是作战指挥分析,主要包括决策分...
意大利巡洋舰史 本书特色 海人社编著的《意大利巡洋舰史》网罗了从1876年*初的巡洋舰“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号到目前仍在服役的“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直升机巡洋舰...
《为什么我们需要公共哲学》内容简介:本书集结了桑德尔早年有关“公共哲学”的珍贵论述,主要探讨了政治生活、哲学思潮、共同体、
战争论(全三册) 本书特色 尽管《战争论》(共3册)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
《私域流量》内容简介:以私域流量实际运营顺序为指导,分别介绍了为什么要做私域流量、如何进行精准角色定位、如何吸引大量精准用
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上.下册) 本书特色 《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上下)》是人类文化史上*伟大的著作之一,它出自我们时代*伟大的学者J.G.弗雷泽之手...
《漏斗胸与鸡胸百问百答》内容简介:漏斗胸和鸡胸是临床上发病率的两种胸壁畸形,可引起患者一系列临床不适症状。本书详细介绍了漏
社会主义通史-第三卷 内容简介 本选题2001年8月3日选题论证会通过,当时名为《科学社会主义史》,选题为我们自己提出并做出初步方案,约请中央党校组织专家撰写,...
《中世纪探骊》内容简介:本书以新中世纪学开篇,在后现代学术语境中,透过历时性话语解析的镜像,追踪欧洲中世纪历史相对冷僻的诸
横跨60年,相隔万里两代军人,不变的军魂乔治生于军人世家,长大后踏上了与祖辈相同的道路。他曾雄心壮志,却在风沙漫天的伊拉克
重返巴格达 本书特色 《重返巴格达》一书是唐师曾继《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海湾战争10周年之际重返伊拉克,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去...
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 内容简介 国际关系是跨越国界的人类关系的总和,是行为体之间进行有意识互动的结果。它既然是在行为体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就...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2骑士传奇 本书特色 当日耳曼人越过了多瑙河,古罗马的土地上开始诸国林立,封建的割据,教会的专权,让这段黎明前的黑暗战火弥漫。“上帝之鞭”的...
红色歌谣 本书特色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史,描绘90年的辉煌成果,弘扬党的丰功伟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广东省委宣传部成立了由省委常...
塞纳河畔的管子工-法国情报机构大揭秘 本书特色 上个世纪的各国情报大战中,法国情报机构成立了第七处,收罗了一批擅长开保险柜、截取外交邮件、跟踪、投毒等一系列秘密...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央统战部组织力量编写,是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专门史丛书》之一,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华文出版社联合出版、华文出版社发行...
装备标准化实践与探索 内容简介 《装备标准化实践与探索》包括三篇。认识篇概括介绍标准和标准化,同时提出对标准和标准化的一些新的认识。实践篇用六章的篇幅介绍以五个...
清代科举制度考辩(续) 本书特色 《清代科举制度考辩(续)/圣贤堂书系》编著者李世愉。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愉撰著的《清代科举制度考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