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经历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发展。**代学者的治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史论结合的学风,他们那种敢于直面现实的理论勇气、敢于破除教条的思想锐气,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时代风气。第二代学者治学,或阐释、或考证、或梳理,其严谨、其细致、其精微,既注意思想资源的开发,又注意当代价值的挖掘,他们这种治学态度,无不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转向的时代风气。近几年来,通过人才的引进、整合和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尤其第三代学者的崛起,必将带来新的前景、新的希望。
nbsp; 序
如果给哲学以一个意象,那么“水”或许是*自然的选择。无论在*早
的希腊哲学家泰利斯那里,还是在很早的中国哲学著作《管子》那里,“水”
都被认为是万物的始基或本原。它是印度的“四大”(地、水、火、风)、中
国的“五行” (水、火、木、金、土)和希腊的“四元素” (水、火、土、
气)之一。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都是从水中成长起来的。水是文明的源泉,
人类所有古老的文明都是在一些大河流域内诞生的。甚且,水是人类借以自我
意识的中介,在人类没有发明镜子前,水正是人类从中发现自我形象的自然的
镜子。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表征,是人类思想和不断再思想的学科。也许正
是由于这一缘故,水被人们和哲学家们所关注,乃至“水”成为*古老的哲
学范畴或*古老的哲学范畴之一。在《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章
中,神(上帝)创造一切,但却没有创造水。水跟神(上帝)一样地原始。
当代科学证明了:地球*宝贵的资源是蔚蓝色的水。假如水资源耗竭殆尽,人
类的末日也就真正来临了。换句话说,只要在任何一颗星球上发现了水,就有
了生命的前景,也有了智慧和爱的希望…
我们已经步人这样一个时代: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你我在地球任一位
置上,均可即时寻找到对方的位置。现在我告诉你:中国·北京…在我们国
家的首都,水资源的匮乏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深切忧患。但是,在两个湖泊——
昆明湖和玉渊潭间,流淌着一条这样的河流,她的名字叫做“昆玉河”。我们
在昆玉河畔生活、工作和学习。在喧嚣和骚动的闹市中,有一群人沉思着,迷
恋着,像昆玉河一样静静地流淌,默默地流淌…
在现代社会,哲学已经被边缘化。但任何关于“哲学终结”的理论却全
都没有实际地“终结哲学”。哲学附着并渗透于人类的生活中。人类具有理
性,经常并习惯于思考生活,这就是哲学存在的前提。在哲学所发源的希腊古
典时代,人们认定人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生活,认定幸福的生活就是德性的和
理性的生活,认定哲学的生活方式就是理性的和德性的生活方式。所谓德尔斐
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万勿过度”,正是这个意思。哲学正是这样
获得了自由、高贵和光荣。如今,哲学应当回到古典精神中去,首先并且主要
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哲学既不仅仅是一种学业,谋取学历和学位;也不仅仅是
一种职业,谋取职务和职称。哲学不是“饭碗”,不是为了“吃饭”所谋求的
种种指标体系。而今,献身于哲学事业的人们,尤其应当“在无名中生存”,
从权力、金钱和名声的浮躁中解放出来,生活着并且理性地思考着自己的和人
类共同的生活。
但是,哲学并不限制于唯一现实的世界,而是开辟了种种可能的世界。哲
学是一张比任何地图都更加复杂、更加丰富的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你有你的
位置,我有我的位置。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位置不仅存在于你我所
生活的物质世界中,而且存在于你我所生活的精神世界中。是的,我们正在致
力于自我定位的尝试。编选“昆玉河畔·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术丛书”的宗
旨是:弘扬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科学术成就,系统推出具有一定学术知名度和
公共影响力的老中青学者学术代表作,推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科学术研究。
丛书采用“昆玉河畔”名称,以便提炼特色,打造品牌。人选书目既包括个
人学术自选集,也包括集体学术自选集;既包括学者文库,也包括学生文库,
以及学科手册等等。我们计划分3批出版,每批共出版10种。这套丛书正像
这条河流一样,映照着我们自己的存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经历了两代人甚至三
代人的发展。**代学者的治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史论结合的学风,他
们那种敢于直面现实的理论勇气、敢于破除教条的思想锐气,反映了20世纪
80年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时代风气。第二代学者治学,或阐释、或考证、或梳
理,其严谨、其细致、其精微,既注意思想资源的开发,又注意当代价值的挖
掘,他们这种治学态度,无不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转向的时代风
气。近几年来,通过人才的引进、整合和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术队伍不
断壮大,尤其第三代学者的崛起,必将带来新的前景、新的希望。
当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术团队依然处于她的幼年时期,许多成果不够
成熟,甚至充满稚气。推出这套丛书,等于一次亮相。但是,序曲已经奏响,
序幕已经拉开,演出已经开始,我们期待的是理解、热情和公正的批评。
“昆玉河畔·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术丛书”编委会
2007年4月25日于北京《黄帝四经》与百家之学
《易大传》日: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①先秦诸子百家的学
说,虽因出发的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取舍各异、各执一端,但本质上都是对同一
社会现实的反映,都是为了解决共同的社会问题,因此,它们之间除了排斥与
对立之外,必然存在着同一的方面,具有互相吸取的可能。另一方面,诸子百
家通过争鸣辩驳,都看到了各自的长处和短处,随着时局的变化发展,如何
“舍短取长,以通万方之略”②,便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课题。黄老之学的出
现,便标志着这一学术新时期的开始。
黄老之学的学术内容,除了道法结合、以道论法这一主要方面外,还有其
他的方面。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言道家(即当时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黄老道
家)“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故而推崇备至,可见广泛吸取百家学说乃
是黄老之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具体来说,就是在道法两家学说为主体的基础
上,广泛吸取了儒、墨、名、阴阳四家学说的长处。因而,黄老学派的理论特
征,准确地说应是道法结合、以道论法、兼采百家。它熔先秦百家学说于一
炉,集中了各家各派的思想精华,堪称先秦学术思想融汇综合的*高成果。
《黄帝四经》是稷下黄老学派的开山之作,黄老之学道法结合、以道论
法、兼采百家的理论特征正是由《四经》奠定的。本文主要考察《四经》是
如何兼采百家的。
一同儒家思想的关系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大,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招致的非议也颇
多,道家、法家、墨家都曾激烈地批评儒家学说。但是,儒家“列君臣父子
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①的要旨,却是“虽百家弗能易也”。《四经》对此
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态度,将儒家学说的精义吸收进自己的体系。
仁、义、礼是构成儒家学说体系的三个*重要的范畴。《四经》在重视道
和法的同时,对仁义和礼也是兼收并蓄的。书中多次提到义,把义看得很重
要,并给义下了一系列的定义,如:“伐乱禁暴,起贤废不肖,所谓义也”②,
“义者众之所死也”③,“阖于天地,顺于民,祥于鬼神,使民同利,万夫赖之,
所谓义也”④。这些规定同儒家所谓“义者宜也”、“舍生取义”等含义是一致
的,都是指判断是非可否的标准。《四经》讲述黄帝伐蚩尤的名义便是蚩尤违
反了义。
《四经》虽未倡言仁与礼,但也未曾反对仁与礼,这同老、庄、杨朱等南
方道家是有重大区别的。《四经》言及仁虽只有一处,但却是持肯定态度的:
“体正信以仁,慈惠以爱人。”⑤《四经》中虽未出现礼这一概念,但并不等于
没有礼的思想,其反复强调的逆、顺、故、常、制、父子、君臣、名分等均属
礼的范畴,讲的都是尊卑上下的等级秩序,这正是儒家“列君臣父子之礼,
序夫妇长幼之别”的要旨。可见《四经》吸取了儒家礼治学说的精义,维护
等级之礼是其立论的重要目的。
孔子日:“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⑥将德与刑对立起来,崇德抑刑,乃是孔孟儒家的一个基本主张。
三晋法家也把德与刑对立起来,但与儒家相反,“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
而欲以致治”⑦。《四经》的政治学说推重法治,但却不像三晋法家那样排斥德
治,而是吸收了儒家关于德治的思想,将德与刑统一成一个有机体,提出了刑
德并用的主张。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四经》中的刑德与其后韩非等人所论的刑德含
义有所不同。《韩非子·二柄》日:“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日:杀戮
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可见韩非所谓刑德乃是法治的两个方面。法治所利用
的是人皆趋利避害的本性,由人皆避害而用刑罚,此之谓刑;由人皆趋利而用
爵赏,此之谓德。《四经》所谓刑德与此不同。《经法·君正》给德下了定义:
德者,爱勉之也”,即以f二爱之心待人,勉励、教化他们,以这样的指导思
想施政即是德治。德治的结果必然提高人的自觉心,使人向善。可见德治是利
用人们道德自觉的力量来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即孔子所谓“有耻且格”。
而法治则是利用人们非自觉的类似动物的本性来驱使和迫使其就范,而与道德
自觉无关,即孔子所谓“免而无耻”。要之,《四经》所谓德乃是f.德、德治
之义,其所谓刑乃泛指法治,其刑德乃是指法治与德治两种统治方式。而韩非
所谓德则是指爵禄庆赏,属于法治的一个方面,其刑德乃是指赏罚二柄即法治
这种统治方式。二者不可混同。
《四经》认为理想的政治只需使用德政,无需使用刑罚。《称》曰:“善为
国者,太上无刑”,这种看法可能来自孑L子。孑L子日:“善人为邦百年,亦可
以胜残去杀矣。”①又日:“必也使无讼乎”②。但现实生活中刑罚又是必不可
少的,因而如何把刑与德协调统一起来,论证刑德并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便
成为《四经》重点探讨的问题。《十大经·姓争》有一段论述刑德并用不可偏
废的道理的文字十分精辟,其文日:“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望失
其当,环视其央(殃)。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缪缪天刑,非德必顷(倾)。
刑德相养,逆顺若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章(彰)。”正如
太阳和月亮协调配合方能使万物生长一样,德与刑也并非互不相容,而是互补
的,相辅相成的,需互相配合才能相得益彰,二者一阴一阳,一明一晦,一隐
一显,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认识,
是古代思想家们在长期的政治实践和争鸣辩驳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和结论,它开
辟了刑德并用、儒法结合的治国道路。继此之后的战国思想家们在这条道路上
继续探索,终于取得了共识,确立了阳儒阴法这种政治模式。其后两千年的中
国封建社会中,各朝各代的政治实践无不是在此模式中进行的。足见《四经》
这一思想意义之重大。
作者简介
白奚,男,1 953年生于北京。1982年
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1 989年获武汉大学
哲学硕士学位.1 995年获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
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等。
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为先秦哲学。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
项.发表论文近百篇。代表著作《稷下学研
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列
入“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五辑出版,
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
成果奖哲学类~等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
马克思主义与人性 内容简介 该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人性”的专著,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集中讨论人类生活中工作的哲学问题,这部分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在19世...
理性之魂-当代科学哲学中心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认识的意义标准”、“科学的划界”、“科学说明”、“理论与观察”、“确证与归纳”、“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知识...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文库”之哲学社会科学类中的一册,是梁漱溟的演讲记录,由罗常培、陈凯编辑整理而成。书中通过比...
跨越后现代的分界线 本书特色 《跨越后现代的分界线》从中世纪开始,描述了 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经济发展以及宗教对现时代产 生的重大影响,着重说明所谓的...
新书--周易译注(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
《药师经》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显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有三个译本:一是隋代达摩笈多译的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本书特色 围绕《论语》一书,梁漱溟先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把儒家思想解释为十三个方面: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非功利、...
傅佩荣-心灵的曙光 本书特色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为你授业解惑,借西方哲学之光抵达智...
从容-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课 本书特色 在人心浮躁的当下,每一个人都想多几分从容宁静,弘一法师的佛学作品中,传达了无限宁静的气息,让人读其文,感受其气息,从而使内...
《实用主义》是一部塑造美国气质的书,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书,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几乎影响了整个世界。本书提供实用主
中国哲学的历程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中国哲学的历程》是一部颇见功力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论语别裁-(全二册) 本书特色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
只要翻阅《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从其中充满着宋明理学有关道体、性体、心体、有无、动静的详尽讨论中,就可了解,中国新儒
世纪新梦 内容简介 这个世纪末是一个无梦的世界。没有过去与未来,这样此刻的游戏与欢乐。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意义、没有魂灵的欢乐,还会是一种人的欢乐吗?人活着,总...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特色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
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关于当代左派的文集 本书特色 《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关于当代左派的文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编著者莱泽克·科拉科夫斯基。策划...
这是一部从形式和精神两方面来阐明唐代戏剧发展状况的学术专著。作者广征博引,力求提示戏曲在宋代之前340年中的发展真相,介绍王
复杂系统突现论-复杂性科学与哲学的视野 内容简介 从复杂性科学与哲学的交叉视野研究突现问题是当前复杂性科学的一个前沿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哲学、心智哲学、生命哲学等...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 内容简介 康德法学理论的主要著作是1797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上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康德在此书中阐述了他的法学思想。他的...
侦探推理游戏经典300例 本书特色 本书从经典侦探案件中汲取大量推理精华,总结出了十种思考方法:剥茧抽丝的逻辑阐释法、去伪存真的科学判断法、步步递推的归纳整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