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和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二大部分。
注释一
令人奇怪的是,有些原本敏锐的人居然会相信,只要分清与快乐相联结
的表象起源于感觉,还是起源于知性,就可发现低级欲求能力与高级欲求能
力的差异。当我们探究欲求的决定根据,并且在对于任何事物皆可期待的愉
悦感中发现它们时,问题就不在于这一令人愉悦之事物的表象源自何处,而
仅在于这一事物能在何种程度上被享受。一个表象,即便居于且发源于知性
,它也仅能通过预设主体中的快乐情感来决定意愿,那么表象之所以是决定
意愿的根据,完全取决于内感觉的性质,也就是说,取决于后者能否被表象
愉快地激发起来这一点。无论事物的表象是如何不同,是知性表象,甚至于
是与感性表象相对立的理性表象,构成意志决定根据的快乐感受总是相同的
(因为毕竟是人们从对象中所期许的那种愉悦、那种享受激发出创造这一对
象的活动)。此种相同不仅是因为所有快乐感受仅能被经验地认知,而且更
多地是因为这些快乐感受总是刺激着同一个在欲求能力能够显现的生命力,
而在这一方面,所有的决定根据仅可以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否则,我们将
如何能够在程度上对植根于不同欲求能力的决定根据进行比较,进而选择那
种更能刺激欲求能力的决定根据呢?一个人会为了不错过一次打猎,而在尚
未阅读的情况下归还一部他再也不能得到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他会在一
场精彩演讲的中途离开,以免迟赴宴席;他离开自己平时相当钟爱的知识性
活动而去参加牌局;他甚至会因口袋中的钱只足以购买一张歌剧门票而斥退
自己原本乐于周济的穷人。如果说意志决定建立在他出于随便什么理由皆可
期许快乐或不快这一基础之上,那么刺激他的无论是何种表象,对他而言都
是完全一样的。他在决定意愿时所需考虑的仅是这一快感有多大,能够延续
多久,是否容易获得,又以何种频率重复。需要开销的人只要金钱在所有的
地方都能以相等的价值流通,就不会在意金子是采自深山,还是淘自黄沙;
同样,仅考虑生活愉悦感的人,也不会去追问表象来自感觉,还是来自知性
,他只会去追问这些表象在*长的时间内所能够提供给自己的快感有多少,
有多大。
只有那些乐于否认纯粹理性在不设定任何情感的情况下具有意志决定根
据的人,才会背离自己的观点而误入歧途,甚至将自己业已置于同一原则下
的某种东西重新诠释为完全不同的。譬如,一个人可以只在施展力量中获得
满足,可以因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时所意识到的精神力量而愉悦,也可以
在对心智的培养中感到幸福。我们可以恰如其分地将他们称为高雅的兴致,
因为较之其他快乐而言,它们更受我们的权力支配,并且,会增加我们获取
此种愉悦的能力而不是逐步地加以磨损;也就是说,它们在愉悦我们的同时
也培养着我们。但是,没有理由将这些愉悦冒充为不同于仅仅通过感觉决定
意志的另外一种模式。因为,这不同,甚至在种类上与理性不同。这样,即
便掺杂以*少量的受本能决定之欲求能力的刺激,理性的力量和优越性也会
因之而被削弱,这就如同以任何经验性的存在作为数学证明的条件都会降低
和破坏这一证明的力度和价值一样。在实践法则中,理性直接决定意志,而
不必借助快乐或不快之感受的介人,即便此种愉悦是就法则本身言的。这仅
是因为作为纯粹理性,它只有在能够给出法则的前提下,方是实践性的。
注释二
追求幸福,必然是每一个理性的然而却有限的存在者的愿望,也因而是
他的欲求能力一个不可避免的决定者。对于我们存在的满足,并非是生来具
有的,或者说天赐的,因为这些将预设存在独立自足的意识;它是作为存在
者的需要而由我们的有限性所强加给自己的问题。这些需求指向欲求能力的
质料,也就是说,指向那些与作为基础性主观情感的快乐或不快相关联的存
在,正是这些情感决定着我们为了满足于自身状态所需要的东西。但是,正
因为此种质料性的决定根据(动机)只能经验性地被主体所认识,所以它就不
可能将这种对于幸福的追求视作法则,因为法则必须正确地包含在所有情况
下对于全部理性存在者的意志而言的同一个决定根据。虽然,幸福概念总是
担当着对象与欲求能力之实践联系的基础,但是它仍然只是主观的决定性根
据(动机)的一个通名,它并不专门决定在某一给定的实践问题中所应做的任
何事情;但是在这一实践问题中此种决定又因其重要性而必须单独地加以处
理,因为,没有某些特定的决定根据,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每个人将其幸
福置于何处,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独特的快乐与不快的情感,甚至也取决于同
一个人内部因情感的变化所导致的需要之差异性。这样,一个主观性的必然
法则(作为自然法则)在客观上却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实践原则,可能而且必然
因不同的人而大相径庭,并由此不能充当任何[实践]法则。因为,就追求幸
福的愿望而言,具有决定性的并非是与(法则相一致的)形式,而仅是质料;
问题的关键仅在于我能否从对这一法则的遵守中期望愉悦,如果能够的话,
这一愉悦又有多少。自爱原则确实能够包含具有普遍性的技术规则(即如何
发现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但是这些规则仅仅是理论上的原则,例如,想
吃面包的人应当建造一个磨坊。但是建立在这些原则基础上的实践规范始终
不能具有普遍性,这是因为欲求能力的基础是快乐和不快的情感,而假定情
感被所有的人指向相同的对象又是决不可能的。
但是,即使假定全体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就他们快乐与痛苦的情感的客体
的种类,甚至于趋乐避苦的手段达成了一致,他们也不能设立作为实践法则
的自爱原则,因为这种全体一致仅仅是偶然的。这种决定根据将仍然仅是主
观有效的和经验的,并且也不会具有在每个法则中为人们所想到的必然性,
即源自先天根据的必然性,除非我们主张这种必然性根本不是实践的,而仅
是自然的,也就是说,行为是被禀赋不可避免地强加给我们的,就好像看见
别人打哈欠时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打哈欠。与其将单纯的主观原则提升到实践
法则的行列,还不如主张没有实践法则,仅有为我们的欲求服务的劝告,因
为实践的法则必须具有客观的而非单纯主观的必然性,必须是被理性先天地
认识到的,而不是通过经验被认识到的,无论这种经验是如何地普遍。甚至
相互一致的现象的规则之所以被命名为自然法则(例如,力学法则)也是因为
我们确实能够先天地理解它们,或者至少是认定(就如在化学法则中那样):
在我们的洞察力进一步深化之后,能够以这一方式认识它们。唯有在主观实
践原则那里才会清楚地产生了下述情形:它们以主观的而非客观的意愿条件
为基础,从而必须总被描绘为单纯的准则,而非实践法则。
这一评论也许初看起来只是拘泥于细节;但事实上,它详细说明了那在
实践研究中能被考虑的*为重要的区别。
P11-21
夏峰先生集--理学丛书 内容简介 夏峰先生集是清初理学家孙奇逢的文集,夏峰学派,创始人孙奇逢(1584—1675)。奇逢,字启泰,一字钟元,号夏峰先生。清保定容...
生命安宁 本书特色 灵魂无纷扰 生命有安宁 你若喜欢沉思,请与《沉思录》相伴;你若渴望改变,请拿起这本《生命安宁》。本书作者欧文教授自言,这是古代斯多葛哲学...
禅海蠡测 内容简介 禅宗,初始于北魏,盛行于唐宋。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以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了解千...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 本书特色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作者葛兆光)收录了《如何理解“遗失的环节”:朱熹人朝与孝宗晚年部署》;《打通思想、学术、政...
中国哲学史 本书特色 林晓丹编著的《中国哲学史(精)》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先秦时期、魏晋...
原道-第十六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为《原道》的第16辑,包括儒教问题、思想与学术、欲与仁、对话与评论等四个栏目。本辑收录了几篇对民间信仰的考察和对一贯道建教和传教模...
到 芬兰车站-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批评大家埃德蒙威尔逊的早期代表作,从历史写作与历史行动的关联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社会主义的观念是怎样...
《张晓风的国学讲坛》共分5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我们的方块字,我们每日每时都在读它写它,几千年来它似乎早已尘满面鬓如霜,而作
《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根据贺世哲著《敦煌石窟全集·法华经画卷》,由《解读敦煌》编辑部改编而成。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
吴小如讲《孟子》 本书特色 吴小如教授是北京大学著名文学史专家,毕业从事文史研究,著述荦荦。作者通过逐章讲解《孟子》全书,既尊重先贤讲疏而又有自己的研究心得,言...
华夏文库 儒学书系 焚书坑儒的真相 秦朝儒学 内容简介 以恢复周礼为使命的孔子所缔造的儒家,在对周代制度实施摧枯拉朽式革命的秦始皇那里,必然不可能光大门庭。从儒...
四库存目青囊汇刊(十一):罗经透解 内容简介 本书据《四库存目提要》,一一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辑录出纳很经典籍的子部相关著作,简体横排...
海关帝国-从海关看中国的沧桑巨变 本书特色 一部中国海关近代史,就是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本书讲述了从1840年到民国时期的海关历史故事,从海关的角度反映中国...
自在-星云大师的人生智慧课 本书特色 《自在》——星云大师的人生智慧课,一则则禅师的故事、体验、顿悟,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启示,让你化迷为悟,启迪你茫然的思绪。...
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本书特色 《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吸收了历代对《老子》研究的成果,对《老子》作了详细的注释和分析,...
清代学术概论 本书特色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梁启超先生将清代学术从时代思潮的角...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大家小书 内容简介 “大家小...
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选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各主要流派影响较大的著作,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
刘奔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选辑了作者自1982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50余篇。学术论文部分主要是围绕重大现实课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真理观、...
李欣频-做自己的先知 本书特色 都市女性心灵成长之旅。著名艺人、作家伊能静 亲自作序。心灵畅销作家 张德芬 鼎力推荐。李欣频从创意界跨足心灵界*重要的一本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