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教程

中国篆刻教程

作者:李建东 著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07-02-01

评分:4.6分

ISBN:9787541032004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中国篆刻教程 目录

**章 中国篆刻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源流及其时代特征
**节 概论
一、中国篆刻(印章)的形成与应用
二、构成的媒介与特点
第二节 印章的类型与应用
一、按印文内容分类
二、按印章制作工艺分类
第三节 中、西印章的研究与比较
一、中、西印章皆起源于印模
二、中、西印章在形式、印面上的差异
三、中、西印章在用途上的差异
第二章 篆法(习篆)”
**节 篆书在统一规范中发展演变
一、甲骨文
二、大篆
三、小篆
第二节 篆书的书写
一、用笔
二、笔顺、结体
第三章 篆刻工具、印材工具书
**节 工具和材料
一、刻刀
二、笔、墨、纸、砚
三、砂纸
四、印床
五、印泥
六、钤印
七、棕帚
八、拓包
第二节 印材
一、青田石
二、昌化石
三、寿山石
第三节 工具书
一、印谱
二、字典
第四章 临摹与创作
**节 摹印
一、摹写
二、摹刻
三、修改
第二节 章 法
第五章 边款
第六章 春秋战国古玺及秦印艺术风格
第七章 两汉官私印的类型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印(官印、私印)
第九章 隋、唐、宋、元、明、清官私印
第十章 明代篆刻家
第十一章 清代篆刻家“浙派”西泠八家
第十二章 清末民国近现代诸家
第十三章 各类风格印章作品选
附录: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二、教学原则
三、教学要求和时间安排
附一、李建东《大观楼长联印谱》作品选
附七、李建东篆刻作品选
附十、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5级艺术市场专业、习作作品选)
附十四、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5级中国画专业、习作作品选)

中国篆刻教程 内容简介

本教程是作者结合了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心得编撰完成。该教程按篆刻的起源,历代印章的发展历史及风格特征,分成十三个章节,系统地介绍了发展、演变的概况,并配有图例分析代表作品。本着实用和艺术学习两方面并重的原则,从基础常识(工具、技法、习篆)及中、西印章的研究与比较等章节循序渐进讲析介绍。旨在引导学习者,了解认识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更高的审美眼光。使得文字本身在实用之外,焕发出动人的光彩,使之更好地继承传统,并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中国篆刻教程 节选

**章中国篆刻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源流及其时代特征
**节概论
一、中国篆刻(印章)的形成与应用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世界上唯一的以本民族文字形式为载体的艺术。汉字的初始为象形文字,是摹拟实物形状而造的文字,即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大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固定的读法,后者每个字都有固定读法)。因此,距今约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华先民已开始用图画(如细绳纹和交错绳纹等)来进行交际和记事。而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的陶尊上的天象刻文(图1-1),有学者认为是由日、火、山构成的组合符号,表示太阳光照下山上起了火,是“炅”(古“热”字)的象形字(或图画文字)。在稍后或同时的仰韶文化时期,刻划符号有了更明显的象形文字意味。如西安半坡等遗址中出土的彩陶钵口沿上,刻有各种各样的符号50余种(图1-2),如“五”刻作“X”,“七”刻作“十”等。一般认为,现存*早的可识汉字应为殷商甲骨文和金文,现代汉字即由它们演变发展而来。
甲骨文和金文,已具有了书法艺术**的用笔、结体和章法三要素,因而中国书法艺术已在殷商、西周时期初步形成,中国书法史即由甲骨文、金文的书写拉开了序幕。从文化方面看,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建立起一个强大、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后,为了加强统治与国家统一的需要,做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措施,具有进步意义。
……

中国篆刻教程 作者简介

李建东(庄东),1961年生于云南昆明。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