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爱上中医.从排斥到执着

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爱上中医.从排斥到执着

作者:何裕民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03-01

评分:5分

ISBN:978781072877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爱上中医.从排斥到执着 内容简介

2006年春节前后,笔者收到了《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的几份稿件,其中一篇就是导火索:《告别中医中药》,作者口气很大地以科学的名义,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提出要“告别中医药”。说实在的,作为《医学与哲学》杂志的中医副主编,关于中医学的稿子看了不少,这篇口气好大的论文“真不怎么的”!然而,我们还是力主其发表,且坚持原文不改。基点有三:一、既是《医学与哲学》杂志,理应关心热点问题,且应充分尊重原作者意见(这也是科学的底线之一);二:本文虽不怎么地,但相关的问题已广泛引起争议,近几年的第四次“科玄”大战,证明社会关注这一话题;三:不管怎么说,作者张功耀是个大学教授,且为哲学教授,他的观点更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总之,当今讨论一下中医药问题,并非坏事,争鸣是一种进步。

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爱上中医.从排斥到执着 本书特色

2006年春节前后,笔者收到了《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的几份稿件,其中一篇就是导火索:《告别中医中药》,作者口气很大地以科学的名义,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提出要“告别中医药”。说实在的,作为《医学与哲学》杂志的中医副主编,关于中医学的稿子看了不少,这篇口气好大的论文“真不怎么的”!然而,我们还是力主其发表,且坚持原文不改。基点有三:一、既是《医学与哲学》杂志,理应关心热点问题,且应充分尊重原作者意见(这也是科学的底线之一);二:本文虽不怎么地,但相关的问题已广泛引起争议,近几年的第四次“科玄”大战,证明社会关注这一话题;三:不管怎么说,作者张功耀是个大学教授,且为哲学教授,他的观点更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总之,当今讨论一下中医药问题,并非坏事,争鸣是一种进步。

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爱上中医.从排斥到执着 目录

导言:从排斥到热爱——我的学医历程
**章 跳出中西医之争看医学
**节 现时代医学的种种难题
一 夹缝中的现时代医学
二 健康领域的新难题
三 不和谐的噪音
四 补充和替代:无奈的重要选择
第二节 变革:医学无法回避的话题
一 社会的新呼唤
二 现代医学,变革同样重要
第三节 需要慧眼的整合——医学之“道”的不足与互补
一 规律是否特殊性?
二 天人之道
三 灵肉关系
四 何不谦虚的相互借鉴呢?
第四节 医学之“理”的偏颇与交融——睿智的选择
一 气论“真的”“已在”科学中产生重要影响?
二 “经络”——一个怪胎的挑战
三 治疗思路的参照——“战争模式”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四 多余的话
第五节 讲究实用的取舍——医“技”的承望、兼容与拓展
一 医学主体是什么?
二 患者要求(需求)什么?
三 医学应该怎么样?!
四 主流医学欠缺什么?
五 中医学可以提供什么?
第六节 科学的,更是人文的——纯科学主义批判
一 呼吸人性的医学
二 治病:怎能忽略了人
第二章 评中西医学之争的怪谬
**节 请守住科学的底线
一 请尊重事实
二 请历史地看问题
三 善作哲学思考
第二节 对中医学诘难的回应
一 怪论赏析
二 不合常理的表演
三 杨振宁先生观点的联想
第三节刨“告别论者”思想之根——科学哲学的嬗变及对科学主义的消解
一、科学主义:“告别论者”的思想之根
二、历史主义对科学主义的超越
三、后现代主义:消解科学主义
第四节医学与科学关系分析
一、想当然的逻辑
二、临床医学:诊疗尚够不上科学
三、医学:一个庞杂的知识技艺体系
四、生物科学:需与物理科学保持持续的隔离
第三章思考与案例剖析
**节生命科学哲学的思考
一、生命科学哲学的不同声音
二、新生命科学哲学与迈尔思想
三、简要的评价
第二节循证医学的深层次思考
一、从“DME”到“EBM”
二、要点:回归临床,依据可信的临床证据
三、透过表象看实质
四、对中医学的警示
第三节汉医沉浮——一个历史案例的启示
一、沉与浮:历史表象的背后
二、实用主义:一以贯之的传统
第四节弗洛依德与中医学——理论范式比较启示录
一、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
二、对实证科学唯一性的挑战
三、心理学三大思潮启示录
第五节从肿瘤治疗看中西医临床范式的互补
一、从ASCO年会看肿瘤治疗的转向
二、三大疗法外的“新天地”
第六节从营养学看中医学
一、“三合一”的营养学
二、中西合璧的理论建构
三、大健康中的新定位
第四章 自我批判中走出夹缝
**节闹剧引起的反思
一、内源性缺陷
二、外源性失调
三、中医主体性的自我批判
四、中医主体:需要新的姿态
第二节中医理论:解构与重建
一、关于“科学”与“科学理论”
二、一个苦涩的酸果
三、体系的“解构”与“重建”
第三节关于中医发展的思考
一、拓展生存新空间
二、中医现代化的断想
三、中医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重建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