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

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

作者:彭凤莲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03-01

评分:5分

ISBN:781109673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罪刑法定原则源于西方,其核心价值是保障自由、限制权力。该原则于清朝是保障自由、限制权力。该原则于清朝末年登陆中国。民国时期,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典中虽有明文规定,但在特别刑法与司法上却屡遭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罪刑法定原则在立法上经历了形音迷失、形意飘忽、形意俱备的过程;在司法上,法律意义上的罪与刑,经历了由领导人定、由执政党定、由法定的历程。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百年变迁史,不仅是中国“法治”的百年变迁史,而且也是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史。

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 本书特色

“刑事法律科学文库”是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主要系列著作项目,计划出版国内外刑事法律与刑事法学方面(包括刑法、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学、刑事诉讼法、刑事侦查、刑事物证技术、刑事法律史等领域)的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著作与译作,著译者以本中心专职、兼职研究人员为主,并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开放。本社已出版《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探索》、《教唆犯研究》、《累犯制度比较研究》、《酷刑遏制论》等著作。

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 目录

导论
一、命题的提出
二、“近观中国”的研究视域
三、开放的研究路径
四、需要交代的几个概念
五、论题涉及的中国法域
六、本文的框架
**章罪刑法定原则概览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
(一)自然法思想
(二)心理强制说
(三)三权分立学说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类型
(一)英美法系之罪刑法定原则
(二)大陆法系之罪刑法定原则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
(一)前期刑事古典学派:保障自由与限制权力
(二)刑事近代学派:保障人权价值的失落
(三)经典价值的复归:保障人权重新被强调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与刑法的价值之间的关系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衍生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自我完善
(三)司法适用上的衍生原则
(三)刑法立法上的衍生原则
五、罪刑法定原则的宪政基础
(一)宪政与法治的基本内涵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宪政
第二章罪刑法定原则登陆中国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中国法律传统
(一)百年聚讼: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罪刑法定原则
(二)传统寻踪:中国传统法制中罪刑关系
(三)形似神异:罪刑法定原则与传统罪刑规范法定化之比较
二、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观念
(一)明末清初的时局
(二)启蒙思想家对传统法观念的批判
(三)启蒙思想家的“法治”理想
三、清末立宪
(一)戊戌变法开启民权意识
(二)立宪派的“法治”思想
(三)社会进化论的传播
(四)考察宪政
(五)仿行宪政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引入
(一)鸦片战争前罪刑法定思想的流入
(二)《日本国志·刑法志》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引介
……
第三章民国时期的罪刑法定原则
第四章新中国初期的罪刑法定原则问题
第五章1979年刑法时期的罪刑法定原则问题
第六章1997年修订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
第七章罪刑法定原则百年变迁的省思
第八章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下的实施

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 节选

**章罪刑法定原则概览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各国刑法的铁则,自其诞生伊始就展示出至高的地位与迷人的魅力:罪刑法定主义经过启蒙思想家们的阐发、论证、传播而被社会精英、法律精英认可后凝练为法律、上升为法律原则时,首先规定于宪法之中,其次才规定于刑法之中;罪刑法定成为法律原则之后又被各国纷纷仿效,几乎成为西方各国通用的法律原则。由于罪刑法定原则源于西方,所以本章概览其产生的渊源、类型、价值蕴含、衍生原则及宪政基础,作为研究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百年变迁的逻辑起点,以期在展示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画卷之前,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方面有大致的了解。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
罪刑法定作为源于西方国家法治的基本原则,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关于其思想渊源,学者们的看法虽有不少共同之处,但也不尽一致。对心理强制学说和三权分立理论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基本上是学者间的共识,至于其他方面的渊源则各有说法。例如,日本的泷川幸辰博士认为是大宪章思想、心理强制理论与分权理论;中国的马克昌教授认为是启蒙的自由主义思想、三权分立理论、心理强制说。①笔者认为,将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截至源于近代启蒙思想时期,则大大缩短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孕育过程。启蒙思想之重要内容“天赋人权”源于自然法的核心思想,而自然法的历史比近代启蒙思想要悠长久远得多,所以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应推至自然法思想。
①参见马克昌:《罪刑法定主义比较研究》,载《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

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 作者简介

彭凤莲,1967年出生于安徽潜山,1993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人员,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铭诚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安徽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法制史。在《法学评论》、《法学家》、《中国刑事法杂志》、《法学杂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4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