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平装,方志出版社出版
★ 清代的历史,和以往有很大区别,中国被突然卷入了世界潮流,用什么样的政治智慧应付外忧内患的局面,是摆在清政府面前的严峻难题,应付这种局面的历史,值得我们今天研究思考
★ 此套书是辽宁人民版绝版后的修订新版,是建国后史学界仅有的几部全清史编撰之一,市面极为少见
★ 本套书汇聚国内清史研究专家,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呈现一部更完整、更全面的清代史
★ 本书不设总主编,采取分卷主编负责制,**卷主编李洵、薛虹,第二卷主编王戎笙,第三卷主编郭松义,第四卷主编王戎笙,第五卷主编韦庆远、叶显恩,第六卷主编喻松青、张小林,第七卷主编龙盛运,第八卷主编宓汝成,第九卷主编徐彻、董守义,第十卷主编刘克祥,均为领域内专家学者
《清代全史》共计10卷,内容如下:
《清代全史(第1卷)》
本卷叙述清代前期的历史,包括满族的先世,满族的兴起和后金汗国的建立,努尔哈赤统治时期的后金汗国,女真各部的统一。皇太极统治时期后金国社会的变化与政策的调整。入关前的社会状况.明与清之间的战争与双方实力的消长。皇太极之死与中国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本卷共分满族的先世、金国努尔哈赤时期在辽东的统治、金国在天聪时期的发展、入关前夕清朝势力的形成等五章。
《清代全史(第2卷)》
本卷叙述顺治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44~1683年)间的历史,包括清政府通过军事手段建立对全国的统治,遍及全国的武装的和非武装的抗清运动。清初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清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以及中外关系。本卷共分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抗清民族运动的兴衰与南明的覆亡、清初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及各项政策、清初的统一大业、清初的政治制度、中外关系、清初的思想文化等七章。
《清代全史(第3卷)》
本卷主要叙述康熙中后期的历史,内容包括康熙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康熙的经济政策及其成效,清朝统一漠北、青、藏的进程。反击沙俄的武装入侵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顺、康时期的典章制度,吏治与财政。学术文化与科学技术,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活动。本卷共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康熙的经济政策及其成效、统一漠北与青海、清朝驱准保藏的斗争、康熙中后期的中外关系、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及租佃关系、康熙后期的储位问题和吏治废弛、各地的抗租抗粮斗争和武装反清、康熙中叶以后的学术文化等九章。
《清代全史(第4卷)》
本卷叙述雍正元年至乾隆六十年(1723~1795年)的政治史、包括雍乾时期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军机处的设置与执掌、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以及生活的日趋腐化。清政府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统一,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概况。本卷共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加强、统治阶级的日趋腐朽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统一、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概况等五章。
《清代全史(第5卷)》
本卷叙述雍正元年至乾隆六十年(1723~1795年)的经济史,包括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整顿与改革,租佃关系的发展变化,采矿业的空前发展,官私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人口增长。清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以及这一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本卷共分社会生产的发展与劳动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品交换的形式与内容、对外贸易与对外关系、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基层社会组织与乡绅等五章。
《清代全史(第6卷)》
本卷叙述嘉庆元年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年)的历史,包括清朝军事力量的衰落.财政状况的恶化.手工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变化,社会状况和社会危机的深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对外贸易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乾嘉道时期的学术文化。本卷共分嘉道时期政治概况和统治的衰弱,经济状况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嘉道时期的基层社会、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对外贸易和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清中叶的学术文化等六章。
《清代全史(第7卷)》
本卷叙述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三年(1840~-1874年)的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与沙俄侵华、中外关系的大变局,太平天国与各地的反清起义.咸丰朝的危局和湘淮军团的崛起地方分权的增强,慈禧垂帘听政体制的形成。本卷共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与各地各族反清起义、成丰朝的危局和湘淮军集团的崛起、同治朝的内政与外交、道成同三朝的思想和文化等五章
《清代全史(第8卷)》
本卷叙述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三年(1840~1874年)的经济史包括道光*后十年衰敝的社会经济和河工等废弛,长期濒于破产的财政和财政结构的演变,太平天国统治地区的经济状况,长期战乱造成社会的破坏,自强新政的经济措施,清政府在列强暴力挟制下的国土开放和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贸易结构的形成。本卷共分国土开发和社会矛盾的激化、通国被迫开放和特权让许、财政制度的演变太平天国的理想社会和财经政策措施、战乱后的废墟和给予封建秩序的冲击、清政府“自图振兴”国策的经济实践等六章。
《清代全史(第9卷)》
本卷叙述光绪元年至宣统三年(1875~1911年)间的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史。包括光绪政局,边疆的规复与建设,清政府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瓜分危机,政体改革的波折,光绪军制的变革。本卷共分光绪前期政治、边疆规复与发展、从唇亡齿寒到瓜分危机、整体改革一波三折、光宣军事制度的改革、光宣思想文化的流变、清帝国的崩溃等七章。
《清代全史(第10卷)》
本卷叙述光绪元年至宣统三年(1875~1911年)的经济史。包括清王朝面临的国际新形势和民族危机的加剧,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的经济措施,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势.清末手工业的局部发展和解体趋势。光绪时期外商在华投资的扩张,清末资本主义新式企业的发生与发展,清末国内商业和城乡市场,金融和财政,此起彼伏的反清斗争和清王朝的覆亡。本卷共分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和民族矛盾的加深,各族人民大起义失败后封建生产关系的延续和变化、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势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微弱增长、手工业的局部发展和解体趋势.外国在华投资的扩张和中外贸易、资本主义形式企业的发生发展、国内商业和城乡市场、清末的金融财政等八章。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被宏图大业压垮的王朝,这是一个持续发酵着争议的王朝,这是一个名声扫地但留下丰厚遗产的王朝。隋、唐时代,建立统一帝...
★独特的全新角度,重新解读五百年来的世界史与全球化《哥伦布大发现》之后又一优秀的史学巨著,为15世纪后的世界,勾勒出非常清
中国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藏着甚深的智慧,但历史现象纷繁复杂,普通读者很难把握全貌。本书选取了若干经典的历史案例,既有横向的...
隋唐人的日常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隋唐人的城市生活、隋唐人的农村生活、隋唐人的衣、隋唐人的食、隋唐人的住、隋唐人的交通、隋唐人的婚姻与家庭、隋唐人的礼...
《罗马人的故事14:基督的胜利》内容简介:君士坦丁大帝逝后,留下他亲手改造的罗马帝国。此时,东方波斯的威胁与蛮族的不时南下入
蒙古旅行 本书特色 日本人类学家鸟川龙藏写在19世纪末的蒙古旅行。(日本人类学家鸟川龙藏写在19世纪末的蒙古—中国之旅。)蒙古旅行 内容简介 《蒙古旅行》是在鸟...
二十四史-诠释 本书特色 历史因其千年的沉淀而厚重,智慧因为无数次的验证而经典。《二十四史》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从中可以审时势之变、悟政治得失、学领导智慧,汲取成...
竺可桢的抗战年代-竺藏照片考述 本书特色 竺可桢一生阅历丰富,交际广泛,与重要历史人物、机构、事件的关联度高,这些跨时长久、存量丰富的“老照片”,也就具...
历史选择中国模式 内容简介 礼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代表。礼制的发生、发展与成熟、完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经历,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特色,也是...
《中国人史鉴》是中国知名作家李国文专心于大众历史写作近三十年,在中国人血与火的往事中,找寻我们今天生活智慧的标志作。它以
《南渡北归2:北归》: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
《温故(十一)》内容简介:《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
七零后.私人史 本书特色 《七零后私人史》编著者亦农。闭上眼睛想一想,从自己出生那一刻起直到当下。我们的父母亲朋,我们的同学邻居和同事,也包括我们的国家。这个世...
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内容简介 本书从题名的姓氏、官爵、里居和亲属关系,阐明了关中古部族的名类渊源、地域分布、姓氏变迁、婚姻关系、阶级分化、部族融合以及...
明朝那些事儿8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第八部,主要讲述了从明熹宗到崇祯皇帝近十年间的历史。天启继位后,不理朝政,沉溺于木匠活之中,整个帝国内忧外患,死...
民国史-蔡东藩中华史-(上.下) 本书特色 《民国史(上下)》简介:《蔡东藩中华史》即《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风靡海内外的一套通俗历史 巨著,以小说...
《五个街角》内容简介:在秘鲁利马,一次宵过后,阔太太玛丽萨与好友恰贝拉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第二天,玛丽萨的丈夫,富有的矿业
《沉默的钢钉:铸就美国铁路奇迹的中国劳工》内容简介:一部开创性的、激动人心的中国工人修建横贯大陆铁路的历史,华工帮助打造了
《聪明女人的投资理财课》内容简介: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理财。想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现
《机器情人》内容简介:人和机器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情感被认为是两者根本的区别。情感不只用于繁衍后代、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