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
我读《不可儿戏》,先后已有十多年;在翻译班上,也屡用此书
做口译练习的教材,深受同学欢迎。其实不但学生喜欢,做老师的
也愈来愈入迷。终于有一天,我认为长任这么一本绝妙好书锁在原
文里面,中文的读者将永无分享的机会,真的是“悠然心会,妙处难
与君说。”要说与君听,只有动手翻译。
当然,王尔德岂是易译之辈?《不可儿戏》里的警句隽言,真是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不,简直是五步一关,十步一寨,取经途中,岂
止八十一劫?梁实秋说得好:英文本来就不是为翻译而设。何况王
尔德当年写得眉飞色舞,兴会淋漓,怎么还会为未来的译者留一条
退路呢?身为译者,只有自求多福,才能绝处逢生了。
我做译者一向守一个原则:要译原意,不要译原文。只顾表面
的原文,不顾后面的原意,就会流于直译、硬译、死译。*理想的翻
译当然是既达原意,又存原文。退而求其次,如果难存原文,只好就
径达原意,不顾原文表面的说法了。试举二例说明:
Algernon.Howareyou,mydearErnest?Whatbringsyouup
totown?
Jack.Oh,pleasure,pleasure!Whatelseshouldbringone
anywhere?
这是**幕开始不久的对话。杰克的答话,如果只译原文,就成了
“哦,乐趣,乐趣!什么别的事该带一个人去任何地方吗?”这样,表
面是忠于原文了,其实并未照顾到原意,等于不忠。这种直译,真是
“阳奉阴违”。我的译文是“哦,寻欢作乐呀!一个人出门,还为了别
的吗?”
LadyBracknell.Whereisthatbaby?
MissPrism.LadyBracknell,IadmitwithshamethatIdo
notknow.IonlywishIcould.
这是第三幕接近剧终的一段,为全剧情节所系,当然十分重要。答
话的第二句如果译成“我但愿我能够知道”,错是不错,也听得懂,
可是不传神,所以无力。我把它译成“要是我知道就好了”。这虽然
不是原文,却是原意。要是王尔德懂中文,也会这么说的。
以前我译过诗、小说、散文、论文,译剧本这却是**次。当然
小说里也有对话,可说和剧本相通。不过小说人物的对话不必针锋
相对,更少妙语如珠。戏剧的灵魂全在对话,对话的灵魂全在简明
紧凑,入耳动心。讽世浪漫喜剧如这本《不可儿戏》,尤其如此。小
说的对话是给人看的,看不懂可以再看一遍。戏剧的对话却是给人
听的,听不懂就过去了,没有第二次的机会。我译此书,不但是为中
国的读者,也为中国的观众和演员。所以这一次我的翻译原则是:
读者顺眼,观众入耳,演员上口。(其实观众该是听众,或者该叫观
听众。这一点,英文的说法是方便多了。)希望我的译本是活生生的
舞台剧,不是死板板的书斋剧。
因此本书的译笔和我译其他文体时大异其趣。读我译诗的人,
本身可能就是诗人,或者是个小小学者。将来在台下看这戏的,却
是大众,至少是小众了。我的译文必须调整到适度的口语化,听起
来才像话。同样的字眼,尤其是名词,更尤其是抽象名词,就必须译
得响亮易懂,否则台下人听了无趣,台上人说来无光。例如下面这
一段:
Gwendolen.Ernesthasastronguprightnature.Heisthevery
souloftruthandhonour.Disloyaltywouldbeas
impossibletohimasdeception.
余光中,林文月,金隄,高克毅,杨绛,杨宪益,叶君健,刘绍铭,萧乾,罗新璋,金圣华,黄国彬等著名翻译家的经验谈……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总序
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
艾,景况壮观。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
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而这一次的
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
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三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
这一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首先是全球信息时代降临的结果。信
息爆炸、知识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在今日“地球村”,离开翻
译谈论知识信息,是不可思议的。
同时,这次翻译高潮的出现又是以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新政,走
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强国之路为契机的。
世界在前进,中国在前进。在人类高奏和平发展的大乐章里,
翻译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旋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进军里,翻
译必然是一支活跃的先头部队。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
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
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观察一下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的翻
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不难得出结论:翻译确实是人类精神文明
中*富活力、*敏锐的领域之一。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决定了这
次翻译高潮*突出的特点。较之前三次翻译高潮,这一次的翻译高
潮信息量更庞大,涵盖面更广泛,题材体裁更丰富多样,操作方式
更灵活便捷,技术装备更先进,从业人员更众多,受益者更普遍,理
论研究更活跃,人才培训更具规模。从经济学观点看,翻译作为信
息产业之一支,现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历史上空前的。如果说
前三次翻译高潮,都是从外文译入中文为主,那么这一次翻译高潮
则正在改变中国在翻译上的“入超”地位,介绍中国和了解中国的
迫切需要,对中译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认识到翻译对于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建设富强民主
文明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翻译对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专
业素质、保证职业生涯顺利成功方面的宝贵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
青年人甚至少年人成了翻译的爱好者,他们要求学习翻译、研究翻
译,有的立志投身翻译,他们需要高水平的、切合实用的翻译研究
及学习读物,使学习和运用外语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以翻译为特色的国家
级出版机构,二十多年来陆续编辑出版数十种翻译理论与技巧类
图书,其中若干种已经成为翻译研究或教学领域脍炙人口的必读
书,在国内外翻译界赢得了声誉,也使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肩负着
翻译界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教师、从业人员、学生和广大翻译爱
好者多么殷切的期望。
面对着我国又一次兴起的翻译高潮,铭记着翻译事业的崇高
使命和我们对翻译界朋友的责任,我们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基
础上,郑重推出这套“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我们的想法是:加强
自主策划,体现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翻译的新任务和新特
点,继续及时反映译学研究、文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新发展趋势,
同时更多地关注科技翻译、法律翻译、商务翻译、新闻翻译等领域
的实务,加强针对性,提高实用性,外译中与中译外并重。我们寄诚
挚的期望于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希望朋友们帮助
我们实现初衷,继续有所奉献于我国新时期的翻译事业。
编者谨识
附录作者简介
余光中原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
爱奥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美国西密西根州
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寺钟学院、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目前为中山大学(高雄)教授,曾兼任该校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
所所长六年。
四十年来,余光中一直活跃于文学界,经常在台、港、大陆、海外演
讲,并担任文学奖评判工作;本身也多次获得文学奖,其中包括吴
三连、《中国时报》、国家文艺奖、金鼎奖所颁的奖项。
余光中著作丰富,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四方面都有卓越的成
就,而且影响深远;迄今已出版诗集十五本、散文及文艺批评文集
十二本、翻译十一本。译笔所涉,遍及传记、小说、诗歌、戏剧等体
裁,其中包括《梵谷传》、《老人和大海》、《英诗译注》、《英美现代诗
选》、《录事巴托比》、《不可儿戏》、《土耳其现代诗选》、《温夫人的扇
子》等。
1991年,香港翻译学会为了表扬他在翻译上的杰出成就,特颁予荣
誉会士衔。
林文月1933年生于上海市虹口。小学五年级以前,在虹口日本租
界就读日本小学。1946年抗战胜利后,随家人返台,定居台北,开始
学习中国语文。其后考入台湾大学中文系,及中文研究所,专攻中
国古典文学研究,但仍未放弃自修日文。大学及研究所时期,已从
事各种日文书籍之中译,以及中文书之日译,有东方出版社少年读
物《居里夫人》、《基督山恩仇记》等六种。台大中文研究所毕业后,
即留任母校执教,专攻六朝文学研究。著有《谢灵运及其诗》、《中古
文学论丛》等学术论著数种。又从事散文及传记写作,计有《拟古》
等十余种。其中《交谈》一书曾获1989年度文艺奖。
自1973年起,林女士复以日本古典文学之译注为职志。费时六年而
译竟百余万言之巨著《源氏物语》。其后又完成《枕草子》、《和泉式
部日记》及《伊势物语》等四种日本平安时代之重要文学作品。1994
年获得文艺奖翻译成就奖。
林女士于1993年自台湾大学退休,旋获为名誉教授。曾任美国华盛
顿大学、史丹福大学、加州相克莱大学之客座教授。
金隄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1954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外文
系。曾在昆明美国新闻处、北京《中国建设》英文杂志社等处任编
辑、翻译,并在西南联大外文系、北京大学西语系、天津南开大学外
文系任教;文革期间在郊区插队务农,后任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
授、教授。八十年代初以来,曾先后应邀任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
大学、美国圣母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校访问研究员,并曾任全美
人文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
论著有OnTranslation。(与Dr.EugeneA.Nida合著,1984年)、《等
效翻译探索》(1987年)与中英文论文数十篇。译著有TheChinese
Earth(与RobertPayne合译沈从文小说集,1947年及1982年)、《女
主人》(1956年)、《绿光》(1959年)、BettertoStandandDie(合译传
记,1960年)、赫胥利小说集《神秘的微笑》(1984年)、乔伊斯《尤利
西斯》选译(1987年,大都曾于1980年及1986年刊出)、《尤利西斯》
全译本(上卷共十二章,1993年,全书于1996年初出齐)。
曾在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与欧、美、台、港大学、研究所作学术演讲
四十余次。论著《论翻译》、《西方文学的一部奇书》获1986及1988年
天津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译著《尤利西斯》上卷(台湾九歌
版)获台湾《联合报》1993年“读书人”最佳书奖。
思果原名蔡濯堂,江苏镇江人,1918年生。学校教育到初中一
年级为止。曾任香港工业总会、科学管理协会编辑,《读者文摘》中
文版编辑,香港圣神神学、哲学院中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
心研究员,教授高级翻译。
著有《翻译研究》、《翻译新究》。散文辑有《艺术家肖像》、《河汉集》、
《林居笔话》、《橡溪杂拾》、《远山一抹》、《想入非非》等十余种。译有
《西泰子来华记》(TheWiseManfromtheWest,byVincent
Cronin)、《大卫·考勃菲尔》(DavidCopperfield,byCharles
Dickens)、《自由时代》(TheLiberalHour,byJohnK.Galbraith)等
二十余种。
现已退休,仍从事散文写作、翻译研究,为香港翻译学会荣誉会士。
高克毅(笔名乔志高)祖籍南京,1912年生于美国密西根安阿伯
市。燕京大学毕业,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硕士及哥伦比亚大学国
际关系硕士。
二十年代就读暨南大学附中时初试翻译,与兄长合译英国R.C.
Sheriff及戏剧本《穷途末路》(Journey’sEnd),及史梯文森、奥·亨
利、杰克·伦敦诸篇短篇小说。多年从事新闻、写作、编辑工作。历任
纽约中华新闻社编辑、旧金山英文华美周报主笔、华盛顿“美国之
音”中文部编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高级研究员,创编英文《译
丛》(Renditions)杂志。
著有《纽约客谈》、《金山夜话》、《美语新诠》、《听其言也》、《吐露
集》、《鼠咀集》;英文著作有《你们美国人》(与纽约外国记者协会十
五名会员合著)、《中国幽默文选》《湾区华夏》;译作有《大亨小传》
(TheGreatGatsby)、《长夜漫漫路迢迢》(LongDay’sJourneyInto
Night)、《天使,望故乡》(LookHomeward,Angel)。1994年与高克
永合编《最新通俗美语词典。
杨绛本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早年就读于上海
东吴大学政治系,1932年进入清华大学研究所专攻外国语文,1935
年与新婚夫婿钱钟书同赴英国牛津深造,1937年转赴巴黎,1938年
回国,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42年,开始剧作创作,先后
完成《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及《风絮》等作品,在上
海陆续上演。
1953年,杨绛出任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研究员,发表包括小说、
散文及文学评论等各类作品,其中尤以忆述文革期间下放“五七干
校”劳动经历之《干校六记》,最为脍炙人口。1979年后,著述愈丰,
出版《春泥集》、《倒影集》、《将饮茶》、《洗澡》、《杂忆与杂写》等作
品。
译著包括自英文译成的《1939年以来英国散文选》、自法文译成的
《吉尔·布拉斯》,以及自西班牙文译成的经典名著《小癞子》及《堂
吉诃德》等。1986年获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杨宪益生于天津,自幼即对文学发生浓厚兴趣1934年赴英深造,
在牛津大学专攻希腊、拉丁及英国文学,获硕士学位。在牛津时结
识专攻中国文学的戴乃迭女士,于1940年偕戴女士返回中国,于重
庆共谐连理。自此夫妇两人紧密合作,数十年来译出无数经典名
著。
1952年至1968年间,一直在北京外文出版局从事翻译工作;1981年
至1985年担任《中国文学》期刊主编,目前为该期刊顾问。此外,更
身兼北京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理事、全国
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要务。
译作包括《诗经选》、《楚辞》、《唐宋诗文选》、《史记选》、《汉魏六朝
小说选》、《唐代传奇》、《宋明平话小说选》、《关汉卿杂剧》、《长生
殿》、《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古代寓言选》、《鲁迅选
集》等,涉猎极广。外文作品中译则包括荷马的《奥德修纪》、维吉尔
的《牧歌》、阿里士多芬尼的《鸟》、萧伯纳的《凯撒与克丽奥帕特
拉》、《卖花女》、法国史诗《罗兰之歌》以及《近代英国诗钞》等。
叶君健原籍湖北红安县。1933年进入武汉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并
开始翻译文学作品。大学毕业后,曾前往日本教授英语及世界语。
中日战争爆发后返国,抗战时期前往香港,主编英文刊物《中国作
家》,并翻译优秀抗战文学作品,名《中国战时小说集》。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返回重庆,先后任教于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及复旦大学。
1944年赴英,在英国以英文创作并出版《山村》、《他们飞向南方》等
作品。1949年回国,曾编辑《中国文学》。所担任要职包括中国翻译
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国际世界语协会理
事、中国笔会副会长等。主要论著包括《鞋匠的儿子》、《不丑的丑小
鸭》、《读书和欣赏》、《西楼集》等。译作极丰,包括古希腊爱斯古里
斯的《阿伽门农王》、挪威易卜生的《总建筑师》、俄国托尔斯泰的
《幸福的家庭》、法国梅里美的《卡尔曼》以及直接自丹麦文翻译的
《安徒生童话全集》。
刘绍铭笔名二残,广东惠阳人。少失怙恃,小学(圣类斯)毕业后,
即自食其力。曾在的士(计程车)公司、印刷厂、书店任童工。1956年
参加台湾在港举行之大专联合考试合格,随赴台湾大学外文系就
读。1960年毕业后,得朋友资助船票赴美读研究院。1966年得印第
安那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及星加坡
大学英文系、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学系、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文学
系。目前为香港岭南学院文学院院长、翻译系讲座教授兼主任。
刘绍铭是杰出的作家兼学者,译著皆丰。著作有《吃马铃薯的日
子》、《二残游记》、《二残杂记》、《二残游记新篇》、《细微的一炷香》、
《未能忘情》、《灵魂的按摩》、《偷窥天国》、《香港因缘》等。中译有
《伙计》、《魔桶》、《何索》、《一九八四》等。此外,尚主编中译英小说
集多种,其中包括ChineseStoriesfromTaiwan,TraditionalChinese
Stories;ThemesandVariations,ModernChineseStoriesandNovel-
las:1919—1949,TheColumbiaAnthologyofModernChineseLiter-
ature。
萧乾本名萧秉乾,原籍北京。1931年考进燕京大学。1933年开
始在《水星》、《国闻周报》及《大公报·文艺》上发表作品。1935年大
学毕业后,相继担任天津、上海、香港《大公报》文艺版主编。1939年
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1942年入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
进修;1946年返国;1949年起任英文《人民中国》副总编辑;1961年
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1979年起,曾多次远赴国外访问讲学,
足迹遍及世界各地。1989年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译著甚丰,著作包括《人生采访》、《梦之谷》、《一本褪色的相册》、
《负笈剑桥》、《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译作包括《莎
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好兵帅克》、《里柯克小品选》、《培尔·金特》、
《屠场》、《战争风云》等。
1990年8月,与夫人文洁若女士开始翻译詹姆斯·乔伊斯长篇小说
《尤利西斯》,至1994年译竣出版。
罗新璋原籍浙江上虞,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北大西语系。曾
在外文局长期从事中译法翻译工作,任《中国文学》杂志社法文组
组长、编委会委员。1973年赴法,作文物展翻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
善本室发现一套巴黎公社公告原件,因翻拍不起,遂昼夜不辍,历
四十天,副录一份,计389件,编译成《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人民
出版社,1978年)一书,史学界誉为“重现公社光辉业绩的珍贵文
献”。1980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译作有《特利斯
当与伊瑟》(人文版,1991年),《列那狐的故事》(人文版,1988年),
《红与黑》(浙江文艺版,1994年),《栗树下的晚餐》(漓江版,1986
年)等。校读《傅雷译文集》全15卷(附刊《再版感言》、《〈罗丹艺术
论〉读后记》)。为商务印书馆编《翻译论集》(1984年),撰有《我国自
成体系的翻译理论》、《傅译罗曼罗兰之我见》、《钱钟书的译艺谈》、
《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等文章。喜读莫洛亚作品,选编《莫洛
亚研究》(漓江版,1988年)一书。
金圣华原籍浙江上虞,生于上海。大学时主修英语系。香港崇基
学院毕业后负笈美国与法国,分别获华盛顿大学硕士及巴黎大学
博士学位。
曾出任香港翻译学会会长,任内筹办十项大型活动,筹募翻译基
金,并创设香港有史以来第一项翻译奖学金。1994年,获颁授为香
港翻译学会荣誉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暨系主任,香
港新亚书院校董及香港双语法例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包括:《英译中:英汉翻译理论》、《英语新辞辞汇》、《傅雷
与他的世界》、《桥畔闲眺》、《打开一扇门》、《一道清流》等;译作包
括美国卡森·麦克勒丝的《小酒馆的悲歌》、美国约翰·厄戴克的《约
乾·厄戴克小说选集》、加拿大布迈克的《石与影》、《黑娃的故事》,
以及傅雷英法文家书中译,编收于《傅雷家书》之中。此外更不时于
《香港文学》、《明报月刊》、《翻译丛论》、《翻译季刊》、《翻译工作者
手册》等期刊文集中发表论文。
黄国彬广东省新兴县人,1946年在香港出生;香港大学英文系硕
士,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博士;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香港
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加拿大约克大学语言文学系任教;曾在意
大利翡冷翠大学进修意大利文,并研究但丁;目前为香港岭南学院
翻译系教授、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文文学评论》主
编。黄国彬的作品经常发表于香港、台湾、北美洲的报章、杂志;诗
和散文多年来为香港校际朗诵节的朗诵材料;诗作《听陈蕾士的琴
筝》,自1991年起列入香港中学会考中国语文科课程。已出版的诗
集、散文集、评论集、翻译有二十余种。散文集《琥珀光》1994年获第
二届香港中文文学(散文组)双年奖。
黄国彬兼事文学与科技翻译。文学翻译以中外诗文为主,已出版的
单行本有林焕彰诗集《孤独的时刻》英译LonelyMoments。
高电压工程-(第2版) 本书特色梁曦东、周远翔、曾嵘编著的《高电压工程(第 2版)》介绍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的气体、固体及液体电介质的放电过程、绝缘特性,以及...
格列佛游记-读名著.学语文-增订版 本书特色 18世纪英国*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格列...
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揭示和阐述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基本矛盾及其转化”为主线,深入论述了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内容简介 沈阳故宫不仅是一处著名的清代皇家建筑遗存,也是一座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大型博物馆。由于这座皇宫与清人关前历史、陪都盛京历史和满族文化...
韦氏案头词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大型百科词典,它是在《韦氏大学词典》第10版的基础上精选后编纂而成的。本书共收词6万余条,均为日常英语中*常用的词汇,给出每一...
《创造新需求》内容简介: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新时代,吃饭不仅是为了温饱,好的农产品还要满足人们健康、绿色、环保、高级感的需求
小学奥数总复习-小升初大通关数学拓展一本全 内容简介 1.专题设置全面,涵盖了优秀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奥数知识。本书精选的40讲内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作文1000个怎么办 本书特色 针对目前作文书市场这种繁杂状况,编者特组织工作在教学**线的北京市海淀区特高级教师编写了这本书。教师们把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宽容》内容简介:夜幕降临了,当村民们灌满木桶,饮完牲口之后,他们便称心如意地坐了下来,享受天伦之乐。人们把守旧的老人们搀
朱自清散文精选(语文必读丛书) 内容简介 朱自清由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成为一个进步的教授;由一个旧社会的狷者,成为一个民主的斗士。他走过了自己的曲折道路,毛泽东...
永恒的建筑-(8级)(适合高一-高三年级学生) 本书特色 不一样的阅读,不一样的收获!本套丛书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为话题,以英语为载体,语言学习和知识获取并...
小学趣味语文 本书特色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主课题,而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好学。《小学趣味语文》,就是基于这样...
世上真有神童和天才吗?也许有。但是本书要告诉你:不是神童也一样成长为天才。畅销书作家凌志军为我们讲述了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长
千家诗-国学经典启蒙读本 本书特色 《千家诗》是一本古代蒙学教材。一般来说,启蒙读本有三个特点:一是文字的浅白通俗,二是内容的轻松有趣,三是思想感情上的震撼人心...
少年飞花令(共十册) 本书特色 ★ “飞花令”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诞生于西周,成熟于隋唐,属雅令。行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即席构思并应对,是极为...
(新东方)2012考研英语词组必备 真题语境·巧学精炼·轻松过关 本书特色 新增2011年真题词组,体现*新考试趋势收词全面,分类科学用法归纳,直击考点经典例句...
幼儿教师音乐知识与技能 本书特色 本丛书是国内**部全面指导农村幼儿教育的大型丛书涵盖农村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通俗性了解农...
《虎将夏侯苏民》内容简介:夏侯苏民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位战斗英雄。抗战胜利前夕,担任胶东军区主力团十三团团长的他率部进行对
她们自己的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瓦尔特的成名作,其主要宗旨是发掘并谱写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该书自1977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成为...
本书编写了300多个实用而有效的数值算法C语言程序。其内容包括: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逆矩阵和行列式计算,多项式和有理函数的内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