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作者:李申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年:2007-05-01

评分:4.6分

ISBN:9787806599846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隋唐三教哲学 目录

绪论
1 求知出哲学
2 隋唐以前的传统和儒教哲学
3 隋唐以前的道教哲学
4 隋唐以前的佛教哲学
5 隋唐哲学发展大势
上部 安史叛乱之前的隋唐哲学
一 安史叛乱之前的儒教哲学
(一)考文与制礼
1 儒教文献的整理
2 儒教制礼的高峰
3 上帝祭祀和上帝观念
(二)隋唐前期的天人之际
1 隋朝与天命
2 唐代初期的天命灾祥
3 唐朝中期的天命祥瑞崇拜及灾祥之争
(三)《五经正义》中的哲学观念
1 《五经正义》论经
2 《五经正义》中的上帝观念
3 《五经正义》中的鬼神观念与人性论
(四)王通的哲学
二 安史叛乱之前的佛教哲学
(一)天台宗哲学
1 《法华经》和天台宗先驱
2 智颉的诸法实相论
3 智颉论心
4 智颉论神通
(二)法相宗哲学
1 “唯识”的法相宗
2 识的转变
3 法相宗与因明学
(三)华严宗哲学
1 华严经和华严宗
2 华严宗前驱
3 法藏创宗及判教
4 法藏论心
5 法藏论真如
6 《华严金师子章》义析
(四)禅宗哲学
1 禅宗的经典依据
2 禅宗北宗思想
3 禅宗南宗思想(上)
4 禅宗南宗思想(下)
5 简评禅宗
三 安史叛乱之前的道教哲学
(一)安史叛乱之前道教的发展
1 向修身治国发展的隋唐道教
2 唐代对老子尊崇的步步升级
3 道教对佛教的反应
(二)隋唐前期道教的本体、心性哲学
1 道本体论
2 道性与心
(三)隋唐前期道教经学中的哲学
1 隋唐道教方术到哲学的转向
2 注《老子》的重玄学倾向
3 治身治国的老子之道(上)
4 治国治身的老子之道(下)
5 《西升经》和《阴符经》及唐代新造道经的哲学
6 唐代前期的道教名著
(四)唐代前期道教方术中的哲学问题
1 方术在唐代前期的活跃
2 隋唐方术的长生论
下部 安史叛乱之后的唐代哲学
四 唐代后期的儒教哲学
(一)复兴儒教的呼声
1 安史之乱与儒者的反思
2 唐宪宗中兴与儒学
(二)唐朝后期新儒学
1 唐朝后期的新《春秋》学
2 韩愈论道
(三)唐代后期天人关系论
1 唐朝后期君臣对天人关系的讨论
2 韩、柳论天人关系
3 柳、刘论天人关系
4 唐代后期其他儒者的上帝鬼神观念
(四)儒教心性论的崛起
1 韩愈等人对心性问题的探讨
2 李翱和复性说
3 心性论与《大学》、《中庸》和《孟子》
五 唐代后期的佛教哲学
(一)佛教在唐代的兴衰
1 隋和唐代前期佛教的兴盛
2 佛教的衰落
(二)唐朝后期佛教走向
1 天台、华严等宗派的衰落和趋向禅宗
2 禅宗中的南宗独秀
3 南宗归宿何处
六 唐朝后期的道教哲学
(一)唐代后期道教的特点
1 坚持修身治国的基本原则
2 在修身治国原则之下重提神仙长生
3 从修身治国到保持秩序
(二)唐代后期丹术和丹术理论
1 唐代后期服丹风
2 对丹药和服气术的反省
3 道教丹术新理论
后记

隋唐三教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按三条线索,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