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在哪里

大海在哪里

作者:舒比格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7-05-01

评分:4.8分

ISBN:9787221076991

所属分类:儿童文学

书刊介绍

大海在哪里 目录

谁是天才的诗人 代序
我们到过海边
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
旅人
数字女孩
一头猪和一张纸
大拇指到庞贝城做什么
小女孩和无聊
地毯

另外一头鲸
海蜗牛
十二月
罗妮
讨厌
小妞
悲伤的小孩
苹果人
没有巫婆
雷斯和女巨人
我不知道
吉吉,更敖
节节草和母牛
全有和全无
熊年
汪汪和呱呱
有只狗,它的名字叫天空
天和地
太阳、月亮、人类

大海在哪里 内容简介

很久以前,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那时候到处有空地, 没有篱笆,没有围墙。人们爱走到哪儿,就可以走到哪儿。其实还不能说走,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地面,但是人们可以移动,飞着或飘着。
——于尔克·舒比格
我遇到过一群人,他们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 而且睁着眼睛睡觉。还有一群人,他们脑袋里盛开的不是思想而是花朵。
——于尔克·舒比格
这真是一本天才的奇书,那一段一段短短的文字,用的是讲故事的口气,但简直都构不成故事,颠颠倒倒, 断断续续,但你就是觉得好玩, 就是有看下去的兴趣,并时时忍俊不禁。
……
关于这本奇书的审美价值,我不想再说什么,我想大家自可去体验,而且,一定会有美的享受。但我愿意借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中的名句,来表达我的收益: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评论家刘绪源
大海在哪里?就在那里,那是哥伦布寻找印度的地方;那是大船沉没的地方;那是你可以睁眼和鱼对看的地方;那是月球表面的地方;那是月亮看起来像一个蛋挂在夜空的地方;在那里你会问自己该不该回头:因为大海令人战栗的美丽让你不想再靠岸。
适合年龄:四岁以上,亲子共读;八岁以上,自主阅读。
《大海在哪里》延续了于尔克·舒比格的一贯风格,通篇的白日呓语,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续篇,《爸爸妈妈我和她》的姐妹篇。本书的插图想象力丰富之极,超出常情但贴切文字,可算作同类作品中无以企及的高峰。
全书由29个相互独立的故事组成,那一段一段短短的文字,用的是讲故事的口气,但简直构不成故事,颠颠倒倒,断断续续,完全一副小孩子说话的语气。故事的*后,常有作者的补白或对话,但不是家长式的对童年呓语的矫正,他似乎在对孩子说“对,就应该在这样想象!”有趣,也有人情味。它依旧没有立志、没有说教,没有矫情,让人体验了真正的生活,体验到曾经有过,未曾有过的自己。

大海在哪里 节选

谁是天才的诗人
刘绪源
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1922 年是个特别重要的年份,语言学大家赵元任在这一年出版了他以通俗活泼的口语翻译的童话《阿丽斯漫游奇境记》,并作译序,周作人随后写了一篇同名书评,他们共同提出了一个在当时国人几乎闻所未闻的论点:
这部书的特色,正如译者序里所说,是在于他的有意味的“没有意思”。英国政治家辟忒(Pitt)曾说,“你不要告诉我说一个人能够讲得有意思:各人都能够讲得有意思。但是他能够讲得没有意思么?”文学家特坤西(De Quicey)也说,只是有异常的才能的人,才能写没有意思的作品。儿童大抵是天才的诗人,所以他们独能鉴赏这些东西。
这样的“有意味的没有意思”(周作人后来曾举安徒生的《小伊达的花》为例),真要创作起来,实在是难上加难。这么多年过去,我还很少看到真能合乎这一评价的上好的作品。然而,在读瑞士作家于尔克?舒比格《大海在哪里》的中译稿时,我大大地惊讶了,并且由惊讶而惊喜,时有拍案叫绝的冲动—因为,我发现,这不就是那种“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佳作吗?
这真是一本天才的奇书,那一段一段短短的文字,用的是讲故事的口气,但简直都构不成故事,颠颠倒倒,断断续续,但你就是觉得好玩,就是有看下去的兴趣,并时时忍俊不禁。比如书中的《旅人》,写一个年轻人不愿再在狭窄的耕田上挖马铃薯,就出去旅行,三年以后,他回来了。别人问他去了哪里,他回答:“我到了东方国、胡椒国、波罗的国、懒人国、美食国、还有外国。其中*大的是外国。”这不能不让人笑起来,它的排列,也太不合逻辑了。可为什么这口气那么熟悉,读起来又那么亲切?再看下去,旅人对各国见闻的介绍,都是任性而随意的,边说边想,边想边改,充满想象和夸张。到*后,邻居女孩问他:“你为什么要回来?”“因为我想告诉你们我到过的地方、见过的事物。”“说完了,你又会离开吗?”“我永远也说不完……”这口气里,又有了我们所熟悉的一种无赖劲。后面是作者的叙述:“其实是他心里喜欢邻居女孩,说得更明白点是很喜欢,这话他没有说出口,但是旁边的人可以觉察到。”说心里话,只有这几句才有点像我们所熟悉的故事,但前面的东拉西扯似乎更好玩。到这里我有点明白了,怪不得世上会有这样“没有意思”的故事,这不正是孩子自己在说吗?只有孩子才会以这样的口气说话,用这样的逻辑编排!那*后一句,也许是孩子的神来之笔,也可能是成人记录者的悉心添加。但没有这样高明的结尾,这作品依然好玩而有奇趣。
至于《大拇指到庞贝城做什么》,那就完完全全是孩子的口吻了,没头没脑,无拘无束,提出问题也不回答,一如鲁迅说《思旧赋》似的:“刚开了头却又煞了尾”。但它是那样迷人,不失为一首充满童趣的精短的诗。本书作者写过一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前几年在中国翻译出版,很受读者欢迎。在那本书里,作者用孩子的口气说故事,虽然半真半假,逗乐和叙事交叠混杂,平添了无穷的情趣,大部分故事终究还有比较完整的轮廓,小部分故事多少还能找出“意思”;而这一本书,则完全是孩子自己的原汁原味的创作了,作者的主要工作,恐怕还是记录和挑选吧。《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让我想到英国作家达尔的儿童文学名著《女巫》,那开头部分奶奶和小孙子的大段对话,就正是这种半真半假的口吻;而这本《大海在哪里》却让我想到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童年回忆《窗边的小豆豆》,当小主人公被学校开除,妈妈带她到“巴学院”上学,校长认认真真听这位压根就没长大的新同学东拉西扯说了一个多小时后,郑重地说:“好,你被录取了。”本书作者能那么认真地听取孩子编的故事,并把它像一件件艺术品那样记下来,还发表出来,我以为,他跟巴学院的校长一样伟大。
孩子讲故事,不仅好听好玩,也能从中发现很多秘密。这本书中有个很长的故事《小妞》,写一个洋娃娃跟着女孩一起长大,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话,能跟女孩交流和争吵,甚至还能一同上学;但后来,在一次游泳事故后,洋娃娃不长了,也不说话了,又缩回到原来的大小,并渐渐远离了孩子的生活。其实这个洋娃娃的全部故事,都是女孩的记忆,她过去的人生有相当部分就是由想象堆起来的。所以当她讲完故事后,作者会不怀好意地说:“你什么时候把其他会说话、但是从来都不开口的洋娃娃的故事说给我听?”孩子一定听出了他话中有话,答道:“我才不说。”在这个故事里,还出现了女孩父母闹矛盾几乎分居的事,看来,孩子人小鬼大,什么也别想瞒过他们。在有些故事中,如《小女孩和无聊》,可以看出孩子对于无聊的概念很难有抽象的理解;而在《节节草和母牛》中,已能看出孩子对于悖论的敏感和直觉。正因为保存了孩子故事的完整性,所以,它们其实还很有“认识价值”。
每则故事后面,常有作者的补白或对话,这也很有趣,且充满人情味。有个叫《熊年》的故事特别冗长,后面有一句:“这故事没办法说,谁要一说,马上就会睡着,听的人也一样。”我想,他是有感而发。还有一个《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这大概是作者给孩子出的题目,孩子讲了那时的种种情形,因为那时一片黑暗,所以他*后说:“一个世界必须从一粒种子、一粒果仁,或是由一个黑母鸡生下的黑蛋开始慢慢形成。”他讲完了,作者充满兴趣地说:“ 那一个黑色的蛋有它自己的故事,故事是从黑暗中开始的:那只母鸡蹲在黑暗中……”孩子猜出他一定是又抓住什么可笑的地方在做文章,于是大喊:“不要!我不要听!”书中的*后一个故事是《太阳、月亮、人类》,讲完以后,作者问:“是谁发明了说故事?”孩子说:“是月亮的奶奶。”“她说给谁听?”“说给太阳的爷爷听。但是他从来就不相信她说的故事。”从这句话里听得出,孩子即使面对如此认真的听者,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关于这本奇书的审美价值,我不想再说什么,大家自可去体验,而且,一定会得到美的享受。但我愿意借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中的名句,来表达我的收益: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2007年2 月于上海

大海在哪里 作者简介

于尔克·舒比格,1936年生于瑞士。他在大学学习过日耳曼语言文学、心理学、哲学。他后来从事过多种职业,在法国南部和科西嘉岛当过包装工、伐木工、园艺工人,也曾做过编辑和出版家。他现在定居于苏黎世,职业是心理治疗师,同时也写书。
于尔克·舒比格已出版的代表作品:《大海在哪里》、《爸爸妈妈我和她》、《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