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描写个人与纽约社会之间矛盾与抗争的优秀小说,书中探索了社会在冲破旧文化束缚、创造新文化的转变时期上流社会成员面临的各种矛盾,同时也探讨了社会变革时期一些带有根本性的普遍问题,如妇女角色的变化、家庭的重要性、感情与责任的冲突等。华顿的这部小说也告诉读者,社会无论怎样变迁,基本的社会道德是不能违背的,家庭的责任重于一切。
本书是华顿重要小说中的*后一部,代表了她小说创作的*高峰,也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与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故事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主要描绘了纽约上流社会的风俗。华顿是与纽约密切相关的,那是她出生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和*初几年的婚姻时光,用她的话来说,那是“老纽约”。这部小说是她对老纽约怀念与矛盾情绪的审视与回顾,是一次穿过时光废墟的久久凝视。
本书是华顿重要小说中的*后一部,代表了她小说创作的*高峰,也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与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故事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主要描绘了纽约上流社会的风俗。华顿是与纽约密切相关的,那是她出生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和*初几年的婚姻时光,用她的话来说,那是“老纽约”。这部小说是她对老纽约怀念与矛盾情绪的审视与回顾,是一次穿过时光废墟的久久凝视。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富贵之家,幼年时代就随父母在欧洲旅行,先后到过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1885年与爱德华·华顿结婚(1913年离婚)。婚后住在罗得岛的纽波特(Newport),1907年移居法国。华顿自幼就在家长指导下学习上流社会复杂的习俗和礼仪,对上流社会非常熟悉和了解,这为她后来描写那个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顿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一位多面写手。她一生出版了40余部作品,其中包括近20部小说、10部短篇故事集,还有诗集、游记与自传,甚至还有关于小说创作理论的文章。然而人们评判她作为一个作家的重要性还是以她的小说为基本点的。华顿是亨利·詹姆斯的崇拜者与密友。因为他们生活经历的相似(都是纽约人,后来都侨居国外),小说中主题的相似(两人都对富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在异域的美国人感兴趣),还有华顿从“詹姆斯大师”那儿吸取的美学原理,所以华顿被称为詹姆斯的门徒。这一说法甚至模糊了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异:亨利·詹姆斯是一位深刻的作家,而华顿是一位风俗小说家。詹姆斯的写作方法是将人物从社会力量的影响中移开,将故事置于人物的心灵之中;而华顿的写作方法则是描写社会与道德力量对主要人物的影响。詹姆斯小说中的冲突通常是内在的,而华顿小说中的冲突几乎总是外在的,一个优秀的个人总是卷入到与上流社会的争斗中,个人总是显得与那些代表人物的意见、观点格格不入。
当然也有例外。《暗礁》(The Reef,1912)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是一部被评论家称为华顿“最具有詹姆斯特点的詹姆斯式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法国的一个庄园里。小说的焦点是女主人公安娜·利思(Anna Leath)的心理斗争。安娜·利思发现未婚夫与一年轻女子有染,而这个年轻女子即将和安娜的继子结婚。安娜不能接受未婚夫的乱交,但又无法放弃,因此置身于一种难以取舍的两难之中。尽管华顿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了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尽管这种冲突在华顿的其他作品中也比比皆是,但唯独在这部作品中,这种冲突是作为心理问题而不是作为社会问题来处理的。
在她初期的小说中,《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是最成功的一部,发表后立即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并迅速畅销。小说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Lily Bart)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纽约家庭,想用婚姻改变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却受到了上流社会的排挤与嘲弄。她徘徊于对美、对奢侈生活的追求与对道德的严格遵循之间。如果她跟所爱的人结婚,就会生活在贫穷之中;如果为了物质享受与他人结婚,又会违背她那颗不甘堕落的心。她试图挽救道德的完整,却滑入了贫困的深渊,绝望中服用过量的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生命为代价唱响了一曲道德胜利之歌。
《伊坦·弗洛美》(Ethan Frome,1911)与典型的华顿式小说有些不同 (以新英格兰为背景,主人公是贫穷的乡下人),但小说讲述的故事却与《欢乐之家》相似:伊坦·弗洛美与一个比他大好几岁、相貌平平、有些神经质的女子结了婚,却爱上了妻子漂亮的表妹。尽管他考虑过与这名叫玛蒂·威尔斯的女子私奔,但最后社会的压力还是获胜了。伊坦和玛蒂企图用自杀来逃避命运,结果双双致残,还得由伊坦的妻子来照料。《伊坦· 弗洛美》的姊妹篇,另一部新英格兰小说《夏》(Summer,1917》中的主人公查理蒂·罗伊尔(Charity Royal),在与所爱之人一起享受了田园般的极乐之后,便不得不与比她大得多的监护人结婚。这个监护人是一个心地善良、健壮结实的男人,在北多默镇有体面的住所,还给罗伊尔尚未出生的孩子起好了名字,但这终究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婚姻。
出版于1913年的《乡村习俗》(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中体现的对乡村居民的讽刺主题,在她1920年以后的作品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是辛克莱·刘易斯的先驱。《乡村习俗))中的昂丹·斯普雷格(Undine Sprague)是女性的代表,埃尔默’莫法特(ElmerMoffat)则是男性的代表。
这两个既无品位又无道德顾虑的人向有钱的纽约贵族发动攻势,并战胜了它,然后又来到欧洲,故伎重演。昂丹与纽约的拉尔夫·马威尔(Rail Marvel)结婚,又与之离婚,再与一法国贵族结婚,又离婚与埃尔默·莫法特结婚。此时埃尔默定居欧洲,是个买得起任何奇珍异宝的千万富翁。在昂丹向上流社会攀爬的过程中,她的第一任丈夫拉尔夫·马威尔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并最终自杀,是昂丹的贪欲将他送上了绝路。在这部小说中,华顿小说惯常的主题——作用于敏感个人生活中的社会与经济力量的影响— —已经开始与小人物有关了。
1920年之后,讽刺的主旋律主宰了华顿的小说,如((朦胧入睡》 (Twilight Sleep,1927)、《孩子们》(The Children,1928)、《夹在中间的哈得孙河》(Hudson River Bracketed,1929)……
企鹅经典:金钵记 本书特色 《金钵记》是亨利•詹姆斯所著的*后一本长篇小说,与另外两本小说《鸽翼》和《使节》并列为他后期创作成熟阶段的三大重要著作。在...
《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雾都孤儿》主要内容:奥利弗·退斯特是一个孤儿,在不幸的学徒经历后,他跑到了伦敦,谁知却落入了一伙
《我是猫》内容简介: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
《雾都孤儿》内容简介:孤儿奥立弗·退斯特从小在贫民习艺所受尽欺凌,逃到伦敦后又不幸陷入贼窟。身边的世界像一台疯狂运转的机器
卡拉马佐夫兄弟 本书特色 一场凶杀案,影响了三个儿子的一生。他们即将面临一场关于人性与道德的审判…..卡拉马佐夫一家都是普通人,然而他们的生活是全...
《简·爱》内容简介: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
《契诃夫小说选集·老年集》内容简介:本集选收10篇小说。《关于爱情》与《套中人》《醋栗》关联,借一个恋爱的悲剧暴露了畏首畏尾
汉译经典018-塞瓦兰人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17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作者在作品中虚构了一个存在于“南方大陆”上的国家——塞瓦兰,并对这个国家的社会...
茵梦湖-(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茵梦湖(全译本)》是德国著名小说家施托姆*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感伤爱情的经典名篇,展现德语语言魅力的典...
《园圃之乐》内容简介:诺贝尔奖得主黑赫尔曼·黑塞在战乱之年退隐山间,思考人性,他与花鸟相伴晨昏,共度寒暑,在耕读中寻得自我
《爱的教育》内容简介:《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亚米契斯的主要作品。本书是一本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通过记录四年级小学
女囚-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五卷 本书特色 《女囚》为《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五卷。主人公将女友阿尔贝蒂娜囚于家中,直至某一日醒来,发现她已逃之夭夭。故事取材于作者生活...
《中国游记》是他三个月旅游中国的游记,全书夹叙夹议、情景交融、文采斐然,且颇具幽默感。作为游记,不仅有知识性,而且有趣味
描述在十八世纪中英国少年吉姆从垂危水手彭斯手中得到传说中的藏宝岛,于当地乡绅支援下组织探险队前往金银岛。海盗头子约翰西尔
人一生要读的100部文学名著 本书特色 文学名著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灿烂的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阅...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之一,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书中展现了格里那凡爵士和他的伙伴们勇敢、团结、...
《时间的针脚》内容简介:历史未能留下这个女人的名字,但在时间的针脚中,她真实而隐形地活着。天真烂漫的裁缝姑娘在结婚前夕,和
欧也妮?葛朗台-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欧也妮?葛朗台》是《高老头》的姐妹篇,巴尔扎克称它是《人间喜剧》中“*出色的画卷之一”。...
大卫.科波菲尔-(上下卷)-(插图本) 本书特色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rd...
《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重要小说,描写密西西比河畔小镇男孩汤姆·索亚和伙伴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