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纯真年代-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作者:[美]伊迪丝·华顿 著,赵明炜 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7-05-01

评分:4.8分

ISBN:9787535434272

所属分类:世界名著

书刊介绍

纯真年代-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描写个人与纽约社会之间矛盾与抗争的优秀小说,书中探索了社会在冲破旧文化束缚、创造新文化的转变时期上流社会成员面临的各种矛盾,同时也探讨了社会变革时期一些带有根本性的普遍问题,如妇女角色的变化、家庭的重要性、感情与责任的冲突等。华顿的这部小说也告诉读者,社会无论怎样变迁,基本的社会道德是不能违背的,家庭的责任重于一切。
本书是华顿重要小说中的*后一部,代表了她小说创作的*高峰,也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与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故事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主要描绘了纽约上流社会的风俗。华顿是与纽约密切相关的,那是她出生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和*初几年的婚姻时光,用她的话来说,那是“老纽约”。这部小说是她对老纽约怀念与矛盾情绪的审视与回顾,是一次穿过时光废墟的久久凝视。

纯真年代-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华顿重要小说中的*后一部,代表了她小说创作的*高峰,也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与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故事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主要描绘了纽约上流社会的风俗。华顿是与纽约密切相关的,那是她出生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和*初几年的婚姻时光,用她的话来说,那是“老纽约”。这部小说是她对老纽约怀念与矛盾情绪的审视与回顾,是一次穿过时光废墟的久久凝视。

纯真年代-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作者简介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富贵之家,幼年时代就随父母在欧洲旅行,先后到过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1885年与爱德华·华顿结婚(1913年离婚)。婚后住在罗得岛的纽波特(Newport),1907年移居法国。华顿自幼就在家长指导下学习上流社会复杂的习俗和礼仪,对上流社会非常熟悉和了解,这为她后来描写那个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顿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一位多面写手。她一生出版了40余部作品,其中包括近20部小说、10部短篇故事集,还有诗集、游记与自传,甚至还有关于小说创作理论的文章。然而人们评判她作为一个作家的重要性还是以她的小说为基本点的。华顿是亨利·詹姆斯的崇拜者与密友。因为他们生活经历的相似(都是纽约人,后来都侨居国外),小说中主题的相似(两人都对富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在异域的美国人感兴趣),还有华顿从“詹姆斯大师”那儿吸取的美学原理,所以华顿被称为詹姆斯的门徒。这一说法甚至模糊了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异:亨利·詹姆斯是一位深刻的作家,而华顿是一位风俗小说家。詹姆斯的写作方法是将人物从社会力量的影响中移开,将故事置于人物的心灵之中;而华顿的写作方法则是描写社会与道德力量对主要人物的影响。詹姆斯小说中的冲突通常是内在的,而华顿小说中的冲突几乎总是外在的,一个优秀的个人总是卷入到与上流社会的争斗中,个人总是显得与那些代表人物的意见、观点格格不入。
当然也有例外。《暗礁》(The Reef,1912)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是一部被评论家称为华顿“最具有詹姆斯特点的詹姆斯式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法国的一个庄园里。小说的焦点是女主人公安娜·利思(Anna Leath)的心理斗争。安娜·利思发现未婚夫与一年轻女子有染,而这个年轻女子即将和安娜的继子结婚。安娜不能接受未婚夫的乱交,但又无法放弃,因此置身于一种难以取舍的两难之中。尽管华顿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了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尽管这种冲突在华顿的其他作品中也比比皆是,但唯独在这部作品中,这种冲突是作为心理问题而不是作为社会问题来处理的。
在她初期的小说中,《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是最成功的一部,发表后立即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并迅速畅销。小说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Lily Bart)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纽约家庭,想用婚姻改变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却受到了上流社会的排挤与嘲弄。她徘徊于对美、对奢侈生活的追求与对道德的严格遵循之间。如果她跟所爱的人结婚,就会生活在贫穷之中;如果为了物质享受与他人结婚,又会违背她那颗不甘堕落的心。她试图挽救道德的完整,却滑入了贫困的深渊,绝望中服用过量的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生命为代价唱响了一曲道德胜利之歌。
《伊坦·弗洛美》(Ethan Frome,1911)与典型的华顿式小说有些不同 (以新英格兰为背景,主人公是贫穷的乡下人),但小说讲述的故事却与《欢乐之家》相似:伊坦·弗洛美与一个比他大好几岁、相貌平平、有些神经质的女子结了婚,却爱上了妻子漂亮的表妹。尽管他考虑过与这名叫玛蒂·威尔斯的女子私奔,但最后社会的压力还是获胜了。伊坦和玛蒂企图用自杀来逃避命运,结果双双致残,还得由伊坦的妻子来照料。《伊坦· 弗洛美》的姊妹篇,另一部新英格兰小说《夏》(Summer,1917》中的主人公查理蒂·罗伊尔(Charity Royal),在与所爱之人一起享受了田园般的极乐之后,便不得不与比她大得多的监护人结婚。这个监护人是一个心地善良、健壮结实的男人,在北多默镇有体面的住所,还给罗伊尔尚未出生的孩子起好了名字,但这终究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婚姻。
出版于1913年的《乡村习俗》(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中体现的对乡村居民的讽刺主题,在她1920年以后的作品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是辛克莱·刘易斯的先驱。《乡村习俗))中的昂丹·斯普雷格(Undine Sprague)是女性的代表,埃尔默’莫法特(ElmerMoffat)则是男性的代表。
这两个既无品位又无道德顾虑的人向有钱的纽约贵族发动攻势,并战胜了它,然后又来到欧洲,故伎重演。昂丹与纽约的拉尔夫·马威尔(Rail Marvel)结婚,又与之离婚,再与一法国贵族结婚,又离婚与埃尔默·莫法特结婚。此时埃尔默定居欧洲,是个买得起任何奇珍异宝的千万富翁。在昂丹向上流社会攀爬的过程中,她的第一任丈夫拉尔夫·马威尔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并最终自杀,是昂丹的贪欲将他送上了绝路。在这部小说中,华顿小说惯常的主题——作用于敏感个人生活中的社会与经济力量的影响— —已经开始与小人物有关了。
1920年之后,讽刺的主旋律主宰了华顿的小说,如((朦胧入睡》 (Twilight Sleep,1927)、《孩子们》(The Children,1928)、《夹在中间的哈得孙河》(Hudson River Bracketed,1929)……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