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中国

封面中国

作者:李辉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2007-05-15

评分:4.5分

ISBN:9787506027755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封面中国 目录

引言: 封面人物,把历史串联
**章 1923:《时代》问世与中国的渊源
一/创造媒体帝国的人走了
二/在中国出生的“《时代》之父”
三/教育梦:西方传教士的历史尴尬
四/TIME的问世:“时间”还是“时代”?
五/封面人物走过来
六/封面中国人物背后的中国情结
第二章 1924:枭雄周围的世界
一/“中国*强者”亮相
--/八方风雨中风光一时
三/政坛混战,乱花迷眼
四/临城大劫案震惊世界
五/土匪困扰的背后
六/不懂政治的军阀
第三章 1925—1927:潮起潮落,一切又重新开始
一/勉为其难的革命家
二/又一次义和团的恐惧
三/混乱的南京
四/走进上海的征服者
五/*有价值的人质
六/流亡莫斯科之路
七/上海的婚礼与广州的暴动
第四章 1928—1930:硝烟里,这一曲起承转合
一/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三巨头端坐在一起
二/蒋、冯父子均在漩涡中
三/“张之后的张”:从张作霖到张学良
四/“基督将军”——战士或叛徒
五/盟友间,起承转合
六/“独立王国”的毁灭
第五章 1931:中国悲情
一/柳条湖爆炸
二/不应有的现场缺席
三/“中村事件”
四/黑色“九·一八”并非偶然
五/“大亚洲主义”幻想的破灭
六/张学良的抵抗或放弃
七/“人民外交”与职业外交的冲突
第六章 1932—1934:人在风雨晦暝中
一/两度下野的人又骑在马上
二/走进中国的外国人
三/陈友仁*后一次的耀眼亮相
四/溥仪的皇帝梦
五/历史真相在何处?
第七章 1935—1936:鲸须与拳击
一/“鲸须汪”
二/南京的刺杀
三/东亚前线炮声响起
四/中国在哪里?
五/聪明的出拳
六/目击历史,改变历史
第八章 1937:输赢之间
一/红星在西方闪耀
二/蒋经国终于回来了
三/战争台风骤起
四/上海的悲壮
五/榻榻米上办公的日本首相
六/目击者把真相告诉世界
七/输赢之赌
第九章 1938—1943:太平洋,看此番云聚云散
一/走进雾都重庆
二/不为人知的军队
三/偷袭珍珠港
四/取消外法权等特权的新约
五/宋美龄风靡美国
第十章 l943—1944:落寞的身影
一/两种不同的对日作战方案
二/自修德披露饥荒真相
三/“老中国通”和“花生米”的较量
四/“乔大叔的战车”黯然而去
五/历史深处的落寞
第十一章 1944—1945:在峭壁之上
一/“蒋身边的人”之外的人
二/他能取代蒋介石吗?
三/雅尔塔的夜色笼罩中国
四/有谁在听那些微弱的声音?
第十二章 1945—1946:一页历史,已然翻过
一/在波茨坦与重庆之间
二/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腾
三/日本天皇乞降
四/蒋介石由盛及衰之时
五/马歇尔走进国共谈判
六/一页历史,已然翻过,又如何打开?
写在后面
主要参考书目

封面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为引,重新讲述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挫折,并在历史的缝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风云。
从1923年到1946年,在20多年的历史跨度中,作者先后选择了吴佩孚、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币原、溥仪、汪精卫、陈诚、史迪威、宋子文、马歇尔等封面人物为焦点,以编年体的方式来叙述中国的历史进程。采取以翻译并摘录《时代》报道原文,与当事人回忆录、相关史书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来解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封面中国 节选

写在后面:“历史在我们大家身上” 李辉 转眼之间两年过去,我为《收获》杂志撰写的“封面中国”系列专栏文章,要暂告一个段落了,而本书便是该系列文章的汇集。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沿着《时代》封面人物的线索,走进民国史,解读民国史。已经完成的部分,是关于1923—1946年的中国。1923—1946年,距离今天并不遥远,但当年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却显得那么难以接近、难以解读。
好在《时代》封面人物为我提供了一个途径。在20多年的历史跨度中,我先后选择了吴佩孚、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币原、溥仪、汪精卫、陈诚、史迪威、宋子文、马歇尔等封面人物为焦点,以编年体的方式来叙述中国的历史进程。我采取以翻译并摘录《时代》报道原文,与当事人回忆录、相关史书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来解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同时,作为一种个人化的历史研究,我又努力将个人的实地寻访、现实思考等内容放进去,使其成为往事与现实、史料与情感相交融的历史解读。我希望这一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对那段历史、那些人物的兴趣,从而为认识历史提供不同的角度。
目前已完成的“封面中国”系列的历史解读,结束在1946年。这一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在我看来,1946年至关重要。现代史与当代史在这一年开始替代:国民党时代在这一年走向尾声:共产党时代在这一年拉开序幕。
另外,同样重要的是,在这一年,负责调解国共停战的美国特使马歇尔失败而归,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关系破裂,这标志着美国自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来直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时代也宣告结束。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将从另外的层面和角度深深影响中国后来的行程,留下诸多可供思考和描述的话题。
1946年之后的《时代》,依然以它的方式关注着中国。一个个中国重要人物,仍将陆续成为它的封面人物。1947年,陈立夫;1948年,蒋介石; 1949年,毛泽东;1950年,毛泽东;1951年,周恩来;…… 对这些封面人物的解读,仍呈现出一部新的历史。我希望当有机会再次以“封面中国”与读者见面时,自己对历史能有更好的把握、更好的叙述。
我非史学家,但历史兴趣却使我一直热衷于回望历史。在历史的寻找中感悟人生,感悟现实,从而充实今日的情感。
我很欣赏德国历史学家克罗齐的一句话:“其实,历史在我们大家身上。它的资料在我们胸中。我们的胸仅是一个熔炉。”我想,一个描述历史的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采取何种角度,他的笔就应是一个熔炉,史料和人物命运被融化而出,凝固成历史。虽非全部,却是自己独有的一种。

封面中国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1982年毕业干复旦大学中文系,随后在《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以文学传记、随笔写作为主要方向。主要作品有《胡同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萧乾传》、《黄苗子与郁风》、《沧桑看云》、《在历史现场》、《和老人聊天》、《百年巴金——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肖像》、《一纸苍凉——杜高档案》、《黄永玉——走在这个世界上》等。1997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7年4月,因发表“封面中国”系列作品而被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评选为“2006年最佳散文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