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作者:刘怀荣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7-07-01

评分:5分

ISBN:9787010062112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朱自清《诗言志辨》、赵沛霖《兴的源起》及20世纪赋、比、兴研究的基础上,把赋、比、兴这一蛆诗学概念置于中国诗学和民族艺术思维的视野中,对它们的发生源头作了初步的破解,并在将赋比兴作为中国古代*基本的三种艺术思维方式的前提下,对不同历史阶段歧叉纷呈的赋、比、兴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诗学问题作出了童新的解读,从而使赋、比、兴作为中国诗学原生体系和基本构架的事实得到较为清晰的呈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于中国诗学研究的深化和21世纪中国文论、诗学话语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本书是关于研究“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赋的文化发生与诗学生成、赋的语言学分析及其诗学生成、原始舞蹈两大功能的统一与比字本义的转变、从典礼仪式到诗体的转换、赋体的诗性特征与赋的形式化等方面的内容。

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朱自清《诗言志辨》、赵沛霖.《兴的源起》及20世纪赋、比、兴研究的基础上,把赋、比、兴这一组诗学概念置于中国诗学和民族艺术思维的视野中,对它们的发生源头作了初步的破解,并在将赋比兴作为中国古代*基本的三种艺术思维方式的前提下,对不同历史阶段歧义纷呈的赋、比、兴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诗学问题作出了重新的解读,从而使赋、比、兴作为中国诗学原生体系和基本构架的事实得到较为清晰的呈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于中国诗学研究的深化和21世纪中国文论、诗学话语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目录

导论
**章 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的重新检讨
一、问题的提出
二、20世纪以来的赋、比、兴研究
三、仪式学派与原型批评的启示
四、赋、比、兴研究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二章 赋的文化发生与诗学生成
一、赋与贡赋制及原始祭礼的关系
二、赋牺牲古制溯源
三、赋之初义的语言学考察
四、赋牺牲古制产生的文化背景
五、赋牺牲古制的确立
六、赋的语言学分析及其诗学生成
第三章 比的文化发生与诗学生成
一、比与原始舞蹈及祭礼的关系
二、男女双人舞与比的本义
三、集体拉手舞与比的本义
四、原始舞蹈两大功能的统一与比字本义的转变
五、《易》比卦的政治文化智慧
六、比的思维积淀与诗学生成
第四章 兴的文化发生与诗学生成
一、兴与原始祭礼的关系
二、兴的本义与兴祭的特点
三、兴祭的民俗遗存
四、兴祭的文化渊源
五、兴祭的宗教体验与心理特征
六、兴祭的历史命运与兴的诗学生成
第五章 赋、比、兴的原初关联与“六诗”本义
一、巫文化:赋、比、兴的摇篮
二、赋、比、兴的原初关联
三、从典礼仪式到诗体的转换
四、赋、比、兴与采诗制度
五、赋、比、兴与风、雅、颂之关系
六、孟子“迹熄《诗》亡”说的文化意义与学术价值
七、“六诗”次序与《毛传》标兴
八、赋、比、兴诗体佚存考
九、兴诗在“六诗”中的独特地位
第六章 赋、比、兴与诗教及诗言志的发生学关联
一、早期诗歌的文化功能及其演化
二、诗教的文化根基与不同形态
三、赋、比、兴与诗教及诗言志的关系
四、赋、比、兴的几组相关概念
五、赋、比、兴与诗教、诗言志发展方向之异同
第七章 赋与中国诗学的发展演变
一、献诗、赋诗与赋的思维传统的转化历程
二、纵横游说、谐辞隐语与赋的思维传统的发展
三、先秦辞赋:赋的思维传统的文体形态
四、汉大赋:赋的思维传统的艺术升华
五、赋体的诗性特征与赋的形式化
第八章 比兴与中国诗学的发展演变
一、比兴的原始异同及与赋的区别
二、比兴艺术思维早期演进的三个阶段
三、“香草美人”思维方式与比之关系
四、汉人以喻释兴的由来
五、唐人比兴艺术思维的发展
六、唐以后比兴艺术思维的深化
第九章 兴与中国诗学的发展演变
一、《毛传》标兴在中国诗学史上的地位
二、物感说:兴的审美体验特征的初步自觉
三、“言意”问题的提出与发展
四、“言意之辨”与兴的汇流(上)
五、“言意之辨”与兴的汇流(下)
六、唐以后中国诗学的几种代表性理论
七、司空图诗论对兴的理论深化
八、严羽“兴趣”说对兴的审美本质的把握
九、兴在王士祯“神韵”说中的核心地位
十、王国维“境界”说对古典诗学的总结及其与兴的关联
结语:赋、比、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