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民分界论

刑民分界论

作者:于改之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08-01

评分:5分

ISBN:781109827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刑民分界论 内容简介

刑事不法与民事不法的区别,是跨越传统法律分类中两种性质相异的法领域。那么,区分两种不的标准是什么?本书从“法认识论上的反思与借鉴”以及“刑法与民法的规范实像”入手,通过对刑民分界之相关学说的标准性考察,认为无论是就内容的全面性,判断基准的合理性,学说的机能性,概念的科学性,还是方法论的委当性以及与刑法谦抑的合致性而言,法益理论,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等都不足以担当刑民分界的标准,而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理论却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据此我们可以解决我国当前立法与司法中刑民分界的诸多难题。

刑民分界论 本书特色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 略,而刑事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刑事法 治为研究内容的刑法科学也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改革开放 以后,我国的刑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领域日益扩展, 研究层次不断提高,呈现出空前繁荣兴旺的景象。这一大好局面的 取得,离不开几代刑法学人的奋斗,其中也包括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们的努力。他们风华正茂、思想活跃、勤于探索、刻苦钻研,所撰 写的博士论文一般说来选题合理,资料翔实,思路开阔,论证充分,精品迭出,为刑法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刑民分界论 目录

引论
一、缘起:刑民之分产生的疑惑
二、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三、本文的方法论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章刑民分界前思(I):法认识论上的反思与借鉴
**节反思与借鉴的缘由
第二节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区别
一、概述
二、区别理论
三、理论检讨
四、结论
第三节美国法中刑、民事藐视法庭行为的区别
一、概述
二、区别理论
三、理论检讨
四、结论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刑民分界前思(Ⅱ):刑法与民法的规范实像
**节概述
一、刑法的特性
二、民法的特性
三、本文的视角
第二节法益保护差异
一、概述
二、刑法的法益保护类型
三、民法的法益保护类型
四、结论
第三节违法性根据差异
一、概述
二、刑事违法的根据
三、民事违法的根据
四、结论
第四节法律责任差异
一、概述
二、刑事责任
三、民事责任
四、结论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刑民分界的标准(I):学说及其标准性评判
**节分界标准概述
一、违法性的本质
二、犯罪的概念、本质
三、违法相对论质量的区别说
第二节法益侵害说
……
第四章刑民分界的标准(Ⅱ):严重脱逸社会相当理论之提倡
第五章刑民分界标准之贯彻(I):严重脱逸社会相当理论的立法展开
第六章刑民分界标准之贯彻(Ⅱ):严重脱逸社会相当理论的司法适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刑民分界论 节选

**章刑民分界前思(I):法认识论上的反思与借鉴
第二节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区别
一、概述
对于“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区别,也即刑事犯与行政犯如何界定的问题,早在19世纪就已是刑法学界争议纷纭的论题。不少著名的刑法学者均曾提出各种区别理论以及各种立法主张,因此在法制史上也曾出现多种不同的立法例。
由于现代社会工商企业的发展,社会关系与社会状况日趋复杂。为确保复杂社会的安宁秩序并推动现代福利国家的理念,国家需要在所有的法律规范之外另行颁布一些技术性的行政规章,以适度规范国民的社会活动,使其与国家行政目的相吻合。对于此行政规章的违反,即构成“行政犯”或“行政不法”。因此,行政不法的领域是因为国家任务与行政目的的日益增多而扩张起来的。其中,规范工商企业活动的经济与财税等的行政规章尤其为甚,它们不仅大量扩张了行政不法的范围,而且也使得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的区别问题再度被提上日程。其区别意旨主要有二:一是合理、适度地划定犯罪圈,不使刑法过度侵入行政立法领域;二是准确认定两种不法的性质,以选择合适的诉讼程序。可见,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区别依然具有现代化的意义与重要性。
二、区别理论
对于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区别标准,迄今已有很多学者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大体可归纳为三类:
(一)质的区别说
该说认为,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区别乃在于质的差异,即两者存在“质的价值差异”。行政犯不是程度轻微的罪行,而是本质属于与刑事犯不同类型的不法行为。至于两者质的差异所在若何,学说上有不同的观点。
……

刑民分界论 作者简介

于改之,女,1969年12月生,山东聊城人。先后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1987年至199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1993年至1996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2002年至20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参著《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组织犯罪》、《中国刑法解释》、《刑法学》等著作;合译《美国版权法》;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律科学》、《法商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目前独自承担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大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各一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