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称呼,还是有其神圣感的(代后记) 论理,中国的知青何止万千,而独独叶辛的名字与“知青”这两个字分不开。风行一时的《蹉跎岁月》、《孽债》等作品曾给他赢得了巨大的文学声誉,并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上的地位。当年,他的这些小说被改拍成电视连续剧时,其盛况真可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孽债》在上海也创下了42.7% 罕有的高收视率。
叶辛在贵州生活了21年,正是他的切身经历,使得这些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引起广泛的反响似乎正是情理中事。可以说,他主要是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和反思曾经影响了当时整个中国的知青问题,显示了他对特定时代、特殊社会、特别人生的一种思考方式。这次,对于同样的话题,他却以学术研究的方式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究。前不久,叶辛发表了一篇叫《论中国大地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学术长文,编者认为这是一篇“仔细收集历史档案,查阅各种文献,严格按照学术规范,对长达十余年、波及几亿人的知青运动的来龙去脉做出系统清理”的重要文章,“这一工作对于当代中国史的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贡献”。此文发表后,时有报刊转载,反响颇大。
人们惊讶于叶辛的“两把斧子”——小说创作和学术研究并举,作家进入学术机构又成为时下一个突出的现象,我们的话题也正是从这一好奇开始的。
对于知青问题,您曾以文学的方式作了成绩显著的表现和反思,近来,您又以学术论文的方式研究和探讨了这一问题,能否介绍一下您的那篇学术长文的缘起和写作情况? 叶辛:写作这篇文章,缘起于我的知青题材小说创作,七年前,也就是在1999年,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了七卷本的《叶辛知青作品总集》,包括我写的六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以及一些和知青话题有关的散文、随笔 (这套书出版前三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过一套十卷本的《叶辛文集》)。
当时,我就对广东的同志说,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印数不要太大,可到了 2000年夏天,责任编辑给我来信说,一万套七卷本,已经销完了。读过我这套书或者部分读了我书的人,时常和我讨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究竟缘于什么年代?上山下乡的总人数,到底是多少?老三届是怎么回事?上海究竟有多少人去上山下乡了?到农场去了多少?插队落户有多少?知识青年去了农村,到底是收获大还是损失大?等等等等。很多问题,我随口就能回答,一些问题必须费一些口舌才能讲清楚,还有些涉及具体数字的,则需要翻一翻笔记,查一下书才能说明白。让我吃惊的是,知青上山下乡,才过去了没多久,社会上很多人已经讲不清楚了。于是我就想剑,要写一篇长文,细细地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讲个明白。不过原先我是想等退休之后写这篇文章的,写完以后,就附在《蹉跎岁月》、《孽债》再版本的后面,供有兴趣的读者看。
不料去年(2005年)夏天,我奉调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这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单位,每个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做研究、写论文,我任所长,总不能像专业作家一样,仍旧埋头写小说。于是我就把原准备退休以后写的论文,提前写出来。
但是,写作论文和写小说完全是两码事。如果是写小说,构思好了,不足两万字,以我现在的速度,三天时间就可以写完了。而这篇论文,我用了两个月,八个双休日的时间才写完,比写小说慢了许多。
幸而文章发表以后,还是受到了一些关注。甚至“文革”中的先进典型知青柴春泽,也给我打来了电话。知青网上,全文也挂了上去,引起了不同观点的争论。有的知青纪念馆陈列馆及时作了搜索、陈列,表示要珍藏。
您在论文的末尾处提到“知识青年问题的彻底解决,则是上山下乡结束好几年以后的事情。这是下一篇论文的题目了”,您会就这一问题继续研究吗? 现在的很多人,讲起知青问题的解决,都想当然地说,“文革”结束,知青问题也就解决了。作为一种感觉,大而化之地讲,这话没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知青问题的彻底解决,则是拖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基本圆满解决的。我本人是1979年10月离开乡村调进省城的,这时期离“文革”结束,已经整整三年了。而在我之后,还有很多很多知青伙伴,拖了几年才得以找着归宿。之所以用一个“拖”字,是因为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头上,都十分具体、复杂和难办。故而我正在就这一问题进一步搜集材料,继续研究下去,以准备下一篇论文。
不过,《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落幕》这篇论文,完成应是一年以后的事了。我的主要时间,还是放在写小说上。
近年来,一些作家屡屡被聘入高校,如王安忆之于复旦,格非之于清华,马原之于同济,莫言之于山大,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现在您也进入了研究机构,然而与他们不同的是,您是由于工作调动来到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出任所长的。与您此前长期任职的作协系统的领导工作相比,您觉得现在的领导工作有些什么新的特点,能否谈谈您的感受? 文学所是较
本书描写了作者和同时代的人经历了由狂热、虔诚、盲目——迷茫、消沉——思考、振作、追求、奋进,这样一个三段式的思想历程,而逐渐在真实的生活中走向成熟的生活经历。是作者叶辛先生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回顾总结,讲述了童年、青春时期、和文学创作阶段的故事。
叶辛,1949年10月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插队落户。1979年11月任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花》杂志主编。1990年在上海作家协会工作,任《海上文坛》杂志主编。曾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1979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共出版五十余本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恐怖的飓风》、《三年五载》等。近年来出版《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当代名家精品》六卷本;《叶辛文集》十卷本;《叶辛知青作品总集》七卷本;《叶辛新世纪文萃》三卷本等。 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年优秀作品一等奖。中篇小说《家教》(上半部)获《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孽债》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 本书特色 这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传记。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才女”之称。她出生于...
《人间五味(插图本)》内容简介:汪曾祺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鱼虫、瓜果食物等。因为
旧时月色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当代的散文作品集,全书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是文学爱好者的首选,对于写作也大有裨益。旧时月色 目录 为一轮老月亮写序 辑一 南洋 旧日...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本书特色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一1861年,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
《人天眼目释读》内容简介:《人天眼目》为禅宗重要典籍,宋智昭编撰。此书具体内容,为荟萃禅宗五家之宗纲要义,并引证、颂唱、释
和坤传奇--清代将相传奇 目录 发迹缘由 微劳足录 参与征战 主持外交 儿女亲家 指鹿为马 擅作威福 忠臣饮恨 幼主可欺 一朝覆亡 反思历史和坤传奇--清代将相...
务虚笔记 本书特色 《务虎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
所收为刘浦江教授师友、学生纪念文章。目录 序/1刘浦江教授生平简介/1刘浦江教授学术简历/4刘浦江先生致弟子书(选录)/14走出辽金
梦想成真 本书特色 大卫·贝克汉姆纵横球场的独门秘籍、球场之外的宏大规划以及退役后的人生蓝图;200余幅精美彩色图片,更有儿童时期“肥仔照”曝光;体育名嘴韩乔生...
李鸿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本书特色 ★全新视角,采访过李鸿章的《泰晤士报》著名记者,从外国人的角度描写中国晚清政坛和李鸿章的生平。层层剖析晚清政坛二把手的心路...
聂豹-大家精要 本书特色 聂豹(1487~1563),字文蔚,号双江,江西吉安永丰双溪里(今江西吉安县)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曾拜访过著名思想家王守...
《马克·吐温自传》内容简介:马克·吐温,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
一代名将杜义德-纪念开国中将杜义德百年诞辰 本书特色 杜义德,湖北黄陂人。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
雍正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仅见的一本雍正评传,全面系统地对清朝的雍正帝的生平政绩作了评述,试图通过雍正史的研究,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历史。作者认为,雍正帝敢...
李鸿章传 内容简介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
《新娘发型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新娘发型设计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极强的教程图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以由浅入
他们送走一个朝代-晚清五大名人 本书特色晚清是中华民族再次与世界联结的时代,波谲云诡的历史,将一些人物的背影投射在屈辱的家国大幕之上。他们或手握全权、摆弄国祚于...
《冯雪峰的传奇人生》讲述了在冯雪峰身上,交织着多种角色,讲述了他坎坷传奇的一生,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的解密,过去一些
晚清的四张面孔-晚清人物的思想与事功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广泛,涉及晚清时期的皇帝、太后,朝廷大臣、地方督抚,社会文化精英及革命党人等四个层面的人物,可谓晚清人物...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赵忠尧传/核物理先驱 本书特色 该丛书共有100部,它通过对浙江文化名人立传,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同时,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