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何为?论当代中国媒介权限(2007/8)

为何?何为?论当代中国媒介权限(2007/8)

作者:陈堂发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年:2007-08-01

评分:4.6分

ISBN:9787800807541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为何?何为?论当代中国媒介权限(2007/8) 目录


导论
**章 作为公共政策的传媒政策
一、传媒政策与利益选择的公共性
(一)利益配置:公共政策的本质
(二)公共性:传媒政策利益调节的应然目标
二、传媒政策体系的相对开放性与动态性
(一)传媒政策主体的相对开放性
(二)传媒政策过程的动态性
三、传媒政策价值取向的多元兼容性
(一)传媒政策与宪政精神
(二)传媒政策与正义法则
第二章 强化媒介话语权的必要性分析
一、权力体制内与体制外监督
(一)强化人大监督
(二)执政党的内部监督
(三)有限的行政监督效能
(四)高成本的个体监督
二、强化媒介话语权的法治环境
(一)“法治”要义与法治大环境
(二)媒介话语权保障手段:法治化
三、媒介监督谋求权力行为的协同
(一)“司法独立”与回避监督
(二)“地方利益”与批评舆论
四、媒介表达的建设性功能
(一)政府决策的完善机制
(二)政治参与和社会调适手段
第三章 媒介话语权限的政策定位
一、传媒政策的演进述略
(一)专制时代的传播政策
(二)中共的新闻政策确立与演进
二、政策框架下的媒介表达正当性
(一)事先约束与避免危险行动
(二)宣传意旨与批评精神
三、媒介话语权的分级制度
(一)严格禁控的表达
(二)以责代禁的表达
(三)适度限制的表达
第四章 媒介调控的策略与手段
一、基于民主政府理念的信息公开
(一)信息公开的立法精神:尊重知情权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完善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介应对策略
二、媒介调控的政治策略与法治手段
(一)媒介管理的政治策略
(二)媒介调控的法治手段
(三)信息公开立法作为具体调控手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为何?何为?论当代中国媒介权限(2007/8) 本书特色

一条敢于揭露事实真相的新闻,可以促进相关社会问题得到关注和有效解决,而一条假新闻,则很可能引发民众与社会的不安而导致社会问题,在信息高速运转与传播的当今社会,媒介作为信息载体所担负的社会职能与责任日益重要,对媒介权限的规范与管理亟待得到探讨与解决。
本书以犀利的笔锋、客观的立场、多学科的理论思考维度对当代中国媒介权限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作者以公共政策科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切入点,紧扣宪政理念、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及法权思想,探讨了我国传媒政策之目标实现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媒介表达的适度限权问题,对应然状态下的媒介话语权限进行了勾勒,对媒介话语权理性限制与扩张问题做出了系统论述。 本书作为**部关于媒介权限这一敏感和学科难点课题做出论述的专著,意在激发理论界及社会对该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为何?何为?论当代中国媒介权限(2007/8) 节选

在信息高速运转与传播的当今社会,媒介作为信息载体所担负的社会职能与责任日益重要,而政府对媒介权限的规范与管理保持的严肃尺度问题也将会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越发引起重视和关注。
本书以犀利的笔锋、客观的立场、多学科的理论思考维度对当代中国媒介权限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作者以公共政策科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切入点,紧扣宪政理念、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及法权思想,探讨了我国传媒政策之目标实现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媒介表达的适度限权问题,对应然状态下的媒介话语权限进行了勾勒,对媒介话语权理性限制与扩张问题做出了系统论述。

为何?何为?论当代中国媒介权限(2007/8) 作者简介

陈堂发,安徽桐城人。先后获传播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基金项目“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问题研究”、人事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大众媒体在政府政策行为中的作用研究”以及江苏省“十五”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媒介话语权理性拓展研究”,参与承担江苏省“九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课题研究。出版专著、合著5部,发表论文60余篇,30多万字,其中近40篇为CSSCI来源期刊论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