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卫600周年天津早年的衣食住行

天津建卫600周年天津早年的衣食住行

作者:张仲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07-08-01

评分:5分

ISBN:9787806960295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天津建卫600周年天津早年的衣食住行 目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天津民风民俗的三次变迁
一、天津人的服饰
1. 设卫初以官服与军服为主要服饰
2. 明末天津卫降官如潮
3. 入清当时天津文人服饰
4. 清代天津人的“短打扮”
5. 清代属商人服饰*奢华
6. 清代女服
7. 混混装束
8. 男人礼服马褂
9. 上装的衣袋
10. 女子服装特色
11. 男人冬服的“二大棉袄
12. 二十世纪初的服装变化
13. 天津服饰禁忌
14. 穿戴逐渐现代化
15. 中国*早的服装街——估衣街
16. 天津服装佩饰民俗
17. 市井中的服饰行业
18. 有关服饰的俗语
二、天津人的饮食
1. 河海两鲜
2. 应时到节
3. 食俗与冀、鲁比较
4. 吃菜注意“俏头”
5. 天津菜的口味
6. 天津饭馆的出现与兴盛
7. 清真菜馆
8. 全羊大菜
9. 从字号看菜馆变迁
10. 天津菜民俗特色
……
三、天津人的居住
四、天津人的交通
五、衣食住行中的特殊篇章
六、岁时节俗中的衣食住行
七、人生仪礼中的衣食住行

天津建卫600周年天津早年的衣食住行 内容简介

作者为民俗学家张仲。书总写了天津民风民俗的三次变迁。后分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四部分详述。后附岁时节俗、人生礼仪等中的衣食住行。全面系统,文字通俗,图文并茂。

天津建卫600周年天津早年的衣食住行 节选

另换第二台面:玉环销、彩凤眼、五花宝盖、玉兰销、提炉鼎、爆炒玲珑、鼎炉盖、安南子、七孔灵台、凤头冠、炸铁雀、算盘子、梧桐子、炸鹿尾、红叶含露、红炖豹胎、爆荔枝、烧银丝、百子囊、八百袋、鹿挞户、蜜蜂窝、拔草还原、千层翻草、穿丹袋、百子葫芦、花爆金钱、天鹅方腐、黄焖熊胆、烩鲍鱼丝,山鸡油卷、犀牛眼、爆炒凤尾、素心菊花、红烧龙肝、清烩凤髓、苍龙脱壳、糟蒸虎眼、黄焖熊掌、清烩鹿筋、清煨登山、五香兰肘、锅烧腐竹、松子肩扇、酥烧琵琶、蜜汁乌叉、蜜汁髓筋。八大碗:樱桃红脯、百合鹿脯、吉祥如意、冰花松腐、玻璃方腐、清炖牌盒、满堂五福、竹叶梅花汤。四碟:炸银鱼、炸血角、炸东篱、炸鹿茸。四素碟:炸鹌鹑、炸鹦哥、烧凤腿、熘燕服。饭食及小菜:干、稀饭(每位):炒龙风干饭、红莲米稀饭;四色烧饼:麻酥烧饼、麻酱烧饼、干菜烧饼、素馅烧饼;四面食:银丝卷、玉带卷、螺蛳卷、蝴蝶卷;四小菜:甜干露、酱核桃仁、酱杏仁、酱黄瓜;四色泡菜:泡黄瓜、泡紫心萝卜、泡芸豆、泡白菜。清真菜除以“全羊大菜”著名外(按:因“全羊席”系民俗传承菜肴,不见经传。名称上其说不一,既有大同小异,也有大同大异。此系传抄本之一。务请注意),清末民初,清真馆在燕翅席、鸭翅席上亦别具一格,富有清真菜肴特色。且清真燕翅席尚有四季与荤素之分,非常讲究。天津回民厨师多居住西北城角清真南大寺、大寺与药王庙北大寺附近。因此,在夏季黄昏这些地方的街头巷尾,常有支起炉灶、上置铁铛,烙干烙或西葫羊肉馅饼,或燃起炉灶,炒勺丁当,现炒现卖各种清真菜肴的。回民厨师,在三十年代后,*著称的是会芳楼穆祥珍,还有一位汉民做清真菜的名师卜恩贵。其他回族厨师,也是各有所长,毕其一生在清真菜馆服务。天津菜馆中,素菜也是一个系列。清代时,诸多盐商大贾家中信佛,每逢初一、十五不食荤腥,而吃蔬菜或素食,因此,天后宫前有几家专卖素炸货的店铺,还有一家“石头门坎大素包”。彼时许多文人也喜茹素。老城城内清代饭庄极少,却有一家素菜馆(藏素园);大胡同还有一家真素楼,严修、华世奎都曾为之题字,天津“八大家”中“李善人”(李颂臣)也在南市开设过“蔬香馆”。素菜也是天津本帮菜的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