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中国文学,犹如绵延之群山,在唐宋时期奇峰突起,形成唐诗、宋词两座高峰。因为它们的成就,中国才当之无愧地被誉为“诗国”,诗词才成为中国文学*辉煌的部分,唐诗、宋词加《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可以“颉颃西域”的主要资本。《唐宋诗词鉴赏》对唐宋诗词进行鉴赏,可供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之用,也可作为大学语文的教材。
王步高,1947年生,江苏扬中市人。196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本科),曾任中学教师和副校长十余年。“文革”中历经磨难。1984年获吉林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专业硕士,曾在江苏古籍出版社任编辑,其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词学研究专业(博士),师从唐圭璋教授。1991年调东南大学文学院,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东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东南大学校歌》的词作者。从事古典诗词研究与教学,著有《梅溪词校注》、《司空图评传》等学术著作及高校教材四十多种,主攻诗学、词学、文艺美学。主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为全国“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获2002年国家**教材二等奖。“大学语文”课程是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文学的故事》内容简介: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
傅雷散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傅雷的散文精选集,收录傅雷各时期散文代表作。傅雷不仅以译作、家书见知于世,更有许多散文名篇值得传世。有《梦中》《回忆的一幕》《读剧随...
先秦秦汉卷-人间道-左东右西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文学体的中国史纲要,以散文的形式,重新阐述中华民族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全书由八十篇系列主题散文组成,裁为...
偶尔远行-周国平最新散文图文珍藏版 首部行走人生哲思录 本书特色 周国平*新散文图文珍藏版 首部行走人生哲思录偶尔远行-周国平最新散文图文珍藏版 首部行走人生...
我们的爸-林海音经典作品珍藏版 本书特色 作为文坛的“女中豪杰”和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林海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本书收录了她的中短篇小说《我们的...
《白雨斋词话》是近代著名词学著作之一,作者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清末著名词学家。著有《白雨斋词话》、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 本书特色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莫斯科东南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的教堂里,“我”被一幅画面打动了: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
北鸢 本书特色 《北鸢》是葛亮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历时七年,是继上一部《朱雀》之后的*作品。 2016年,《...
诗歌释义学 内容简介 《诗歌释义学》运用阐释学的一般原理,对诗歌作品意义的解释与评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书通过“基本问题”、“文本阐释”、“解读之路”三大版块,...
小说月报新海外小说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3位作家包括:严歌苓、王瑞芸、虹影、余泽民、朱晓琳、张翎、肖铁、达理、简杨、笛安、袁劲梅、...
母亲-跟大师学感恩 本书特色 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第六次向全国的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奖。母亲-跟大师学感恩 内容简介 好书对读者产生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感动。读梁...
《走向技能型社会》内容简介: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时为公务员的鲁迅 内容简介 公务员,习闻而暧昧的名号。自1912年迄1926年,它分明是鲁迅的身份标签。身为公职人员,鲁迅之南京,继而进北京,任教育部佥事,并兼...
2015年-读诗.生于七十年代-第一卷 本书特色 70后作为一个完整的诗群被学术界接受并迅速地在诗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书汇编了包括黄礼孩、孙磊、江非、胡续冬...
中国近现代人文名篇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人文名作精彩纷呈原作、注释、鉴赏合一中国近现代人文思想内容丰富,名篇众多,因此选择既有代表性又适合鉴赏的名篇,实属不易,选...
《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手稿》最早见于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着的《文选》,此后历代评论家皆予以高度评价。《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
读信札记(精装)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平装,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读信札记》是韩老多年来和诸好友的通信结集,这些信件来自于丁聪、王朝闻、艾青、华君武、孙道...
莫若相逢于江湖 本书特色 ★武侠泰斗金庸先生重磅领衔之作!论人生、谈历史、品文化,金庸毕生散文精华倾情呈现!★收录其三十余篇大陆未发表、罕见散文、随笔作品。金庸...
豪夫童话全集-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1、 世界文学巨匠积淀千年的珍贵遗产2、 著名翻译家呕心沥血的传世译本3、 原汁原味、...
《永州旧事》内容简介:本书是李茵老人晚年的作品。她把汉语和永州口语、方言、俗语完美结合,揉进《永州旧事》,以老人讲故事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