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
这一本小书,是从1936到1947年间我所写的这一类短文
的大部,几经离乱,本来连能想出的,收在这里的这些文章,要
不是几个热心的友人的帮助,也都在失落之数,现在居然还能
凑集这么一本,不能不感谢友情之可贵,尤其是辶条兄、刘兄、孙
兄、敏君,真真的得谢谢他们。
我是一个偶然拿笔的人,虽然这点兴趣也增加和鼓励了我
甚大的生活力量,但处在这样的时代里,它也给我带来更大的
愤懑和悲哀。我常嚼味着安特列夫的一句话:“垂死的人想活在
著作上,是项可悲哀的事”,我虽绝无在文学上成仙入圣的企图,
但按真正严格的人生道路说来,时代性的个人选择范围说来,这
工作可说是一种“逃避”,而就这样可悲的“逃避”,还是不容
易逃避的!
这真如对外战争的沉闷期中,一直鞭策我鼓励我,我尊敬
的一个友人来信说,就当做悲哀的玩具那样的写一点什么罢,这
种在无可如何中获取一点什么罢的悲寂心情,真使我感泣!我
那时正在旧式军中,连象狼那样把嘴按在地上出一口气也不行,
我充满了一个兵士的阴暗简单的感情,对于刺刀的信仰。……
光阴真快,我“病”了近一年,虽然还在不算恢复健康的
环境中,但由于爱我的友人的怂恿,我编了这一本小书,“在战
斗*激的时候是没有声音的,”做过军人的我懂得这道理。所以
一边我不禁悲哀的想,这本小书,又算什么呢?我想命名做
“悲哀的玩具”,就是出于这点抱歉而暗然的心情的;但有的朋
友说,这不行,虽然活在失色的生活里,我们做人不能失色,应
该有点火力才行。那么,就叫“热力”罢,我只好暗然的微笑
着这样同意了。
不过,“悲哀的玩具”呀,我心里要这样大声的吆喝,喊叫。
1948年深秋
后记:
编后记
为贾先生编一部比较完全的学术文集,使先生多年来的学
术活动成果得以集中体现,同时也为我们自己搜读先生的文章
提供一点实际的方便,这样的内容作为一个话题,在我们几位
近年常在先生身边走动的“徒子徒孙们”之间说起已经不止一
次了。先生复出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著作和文集尽管出得不
算少,其中也不乏像《劫后文存——贾植芳序跋集》这样的集
中反映了先生在某一方面的活动成果的集子,但可能惟其如此,
一部系统集录先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里的学术成果的文集
的阙如,才尤其使人感到了阅读和了解上的不满足。本来在80
年代中期,先生家乡的一家出版社曾经有过出版先生的多卷本
文集的计划,并由当时担任先生助手的陈思和老师着手编出了
前两卷,但说不出到底因为什么,稿子在出版社搁置多年之后,
这套文集的出版计划*终还是被撤销了,而代之以一本薄薄小
小、印数仅为1000册的“作品选”。这样的事情在先生自己固
然算不得什么,所以尽管只是慰情聊胜于无,他仍旧声气爽朗、
胜任愉快地在该书的编后记里表达了对参与其事的个人和“家
乡出版社”的“盛情厚谊”的真诚感谢;但我们作为有所期待
的先生的读者,对于这样的“本来可以如何如何”的机会的得
而复失,偶尔议论起来就难免会有些不平,尤其是当某些七七
八八的声音像苍蝇一样在你耳边嗡营不止的时候。
所以,当山东教育出版社来向先生约编一本自选集,先生
因为自己另有两个近作集子正在出版中,担心再编会在内容上
出现重复,因而犹豫未决的时候,我是极力鼓动先生接受这一
约稿的人员之一。我的理由是,既然山东方面约编的是“世纪
学人文丛”中的一种,选题着眼点明显在学术方面,篇幅上的
限制又放得很宽,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放开手来,借机把它编
成一本先生一生学术活动的“总结性文集”。
也许是我的豪言壮语起了作用,先生不仅应承了出版社,而
且还将协编这本《自选集》的任务交给了我。我自然不能空口
说白话,而必须在先生的密切关注和细致指点下,高标准、严
要求,“把它当成一门学问来做”。做完之后回头再看,自己倒
也还有几处比较得意的地方。首先是在材料掌握方面,我们这
次发掘和搜集到了一批首次入集乃至首次发表的原始文献,可
以令先生减少一些对本书与其它集子内容重复的担心。这批文
献的写作时段相对比较集中,其一是50年代初,先生入狱之前
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时文、杂感和外国作家评介文字,这次
我们从中择出较有代表性的几篇,列入本书第五辑《回归与超
越》之中了;其二是80年代初,先生平反复出后在资料室坐班
期间,曾受邀出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的两套大
型资料丛书《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和《中国当代文
学研究资料》的“编委”,并陆续担任了其中若干种资料集的“责
任编委”,从而留下了一批迄今未曾公开的珍贵文献。照我们现
在的想法,在一大群人协作编选的某书中当一个“编委”,应该
只是一种名誉性的身份,不会真有什么具体的事情要他去过问
的了,可是不,此次我们发掘出来的几篇先生写于这一时期的
篇幅长大、当初可能仅仅用于指导具体的编选责任人的审稿意
见和资料考订文章,证明先生当年不仅过问了,而且“过”得
很细、“问”得很深,分明也是在把这件事“当成一门学问来
做”。这样一种纯粹“资料”上的“发现”带给我自己的也不啻
是一种震撼,我想它所具有的意义应当远远超乎几件具体的资
料本身,而更在于使人懂得,今天我们在80年代拨乱反正的基
础上从事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外文学关系的深入研究的时
候,那些仿佛随处唾手可得、用得根本不当一回事的“基础文
献”资料集,并不是天经地义地就应该以这样而非那样的面貌
存在在那里的,而分明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文明成
果”;在那些日渐泛黄的册页上默然不语的暗色文字的背后,该
有多少像先生这样的老一辈学人和资料工作者的心血、生命、呐
喊和抗争凝聚和锁闭其间,其中的绝大部分也都是像这样未经
揭示或早经遗忘了的。
1990年10月,先生曾应母校东京日本大学之邀,携师母赴
日作为期一月的访问讲学,其间曾就《我与胡风的交游史》、
《我和社会学》、《关于胡风的文艺思想》等题目在多所大学演讲,
这些演讲的讲稿大多没有在国内发表过,此次我们也尽数收录
在这里了。
另一方面在本书的体例设计上,我的想法差不多得到了先
生的全面认同,也是一件令我颇感得意的事。这一想法其实也很
简单,即本着“总结性学术文集”的编集初衷,努力使先生迄
今为止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能从活动时段和活动领域两方面都在
本书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反映和体现。为此,我首先按学科门类
切块,将先生在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含其它杂
学)这几个主要活动领域内的学术成果分类辑出,列为《从清
理重灾区入手》、《开放与交流》和《回归与超越》三辑(全书
第三至五辑),然后再求收辑全面,进而在全面的基础上有所择
选,选择尺度的宽严当然以先生自己的衡量为准。又由于先生
自始至终都并非那种老死户牖、只知“埋在南窗下读死书”的
学者,而是具有着作家、学者的双重文化身份,兼以经历坎坷,
他自身的人生遭际、社会交往、思想行为、学术经历等等本身
即是一门不小的“学问”,他的许多以论理形式付诸表达的观点
见解,也往往是以自己在现实人生中的经见和感悟为隐含背景
和潜台词的,所以要想真正“读懂”先生的学问,还必须对他
的为人有所了解才行。鉴此,我特意辑出了先生的“自述”
(《且说说我自己》)和“怀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含
“历史题材”杂文)文字,放在上述三辑“论学”文字的前面作
为本书的**和第二辑,以求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循
序渐进、由感性浸染到理性沉思层层深入的感觉。
作为附录的一辑十篇“别人笔下的先生”,算是我别出心裁,
自作主张收在这里的。历来各色人等状画先生学问人品的文字
可谓夥矣,现在我挂一漏万地从中选出几篇来,也算是趁机塞
私货,借别人的笔墨就自己对先生的理解作了一回间接表达。知
我罪我,好在我们大家都是对先生本人有着真心的钦敬的。
*后,本书的书名定为《历史的背面》,起初泰半是为了照应
出版社的拟名格式。他们一定要求在“自选集”的副题之上再
拟一个“诗意”的正名,一时倒令先生着实作了几天难。*后
选定这个短语,当然不是因为它的“诗意”,而主要因为这是一
个先生在他“座上客常满”的饭桌上和酒后的书房中时常会对
我们提起的话头,我们听得熟了,慢慢就深入骨髓,诚所谓
“思想里好像有鬼似的”,想人想事很容易就冒将出来,轻易弄
它不去。至于它的涵义,先生在自己的回忆录《狱里狱外》里
所说的那段著名的话中,倒是有半句可以拿来作一个注脚:所
谓“……比正史、官书更加丰富和实在的东西”,大约只能是在
这“历史的背面”吧。
协助先生编选这样一本《自选集》,令我从中体会到了比较
强烈的膝下承欢之感,为了使这种欢喜保存得更长久,现在我
把它说出来;编选进行过程中,包括陈思和老师、谢天振老师、
严锋兄、宋炳辉兄、张新颖兄以及先生的女儿贾英女士在内的
众多师友均曾参与意见,或给予某些实际的帮助,谨此一并致
谢。
张业松
1997年11月21日于南区蜗居
本书收录贾植芳先生1936年到1947年间及80年代初所写的文章,编为“且说说我自己”、“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从清理重灾区入手”、“开放与交流”、“回归与超越”五辑,另有附辑“别人眼中的自己”。集中文章多为别的选集所无,极富文献价值。
代序
早年读《水浒》,我对及时雨宋江宋
三郎特别注目,尤其是他充军江州途中,
在浔阳楼酒店醉后在壁上的题诗:“自幼
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时若遂
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在我看来,他
这段自白中所反映的志向与心态,可以
用来概括历史上那些草莽出身的开国皇
帝,如刘邦、朱元璋以至洪秀全之类的人
生境界,他们都是闯荡江湖的流氓无赖,
言伪而辩,行诡而诈,视民命如草芥,无
毒不丈夫。正如俄国一个虚无主义头目
所说,“他们的心是冷的。”
清末四大小说之一的《孽海花》(曾
孟朴著)中,有一位官僚说:“帝王将相的
权力只有一百年,文人的权力有一万
年。”从历史来说,屈原的名气比楚平王
大,虽然后者可以贬黜他、流放他,但《楚
辞》却千古流芳;汉武帝可以囚禁司马
迁,以至割去他的生殖器,但《史记》却是
千古绝唱;乾隆皇帝在弄权之余,也算是
业余诗人,作品不少,但他的诗作倒不如
他大兴文字狱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驰
名,而他治下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却名
列世界经典作品之列;鲁迅的名声盖过
权倾一时的蒋介石;等等。这就叫做历史
无情而又有情。
历史使人沉思,又给人力量,使人们
奋起!
有人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都是些
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他们在人生
中所上演的各式悲剧里,实际上正包含
着积极的历史因素,或如马克思所说,
“历史的*后一个阶段是喜剧。
于上海寓所
贾植芳(1915~2008),山西襄汾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早年主要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是“七月派”重要作家之一;后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成就卓著。
贾植芳(1915~2008),山西襄汾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早年主要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是“七月派”重要作家之一;后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成就卓著。
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系列 听雨楼随笔 抚剑堂诗抄 本书特色 《听雨楼随笔·抚剑堂诗抄》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系列 听雨楼随笔 抚剑堂诗抄 内容简...
梦回大元看奇案 本书特色 《梦回大元看奇案/千古奇案系列》从元代的疑案入手,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案件分析,从特别的视角剖析疑案,揭开谜团,解读人物命运。“以案件...
华兹华斯诗歌精选 本书特色 《华兹华斯诗歌精选》:诗人的签名,诗人的肖像,无限的遐思,永远的珍藏。华兹华斯诗歌精选 目录 序言序诗有关童年的诗(部分)无题(我一...
我与父辈 本书特色 一部跪着写成的书一部让中国人掩卷落泪的经典之作原罪,原乡,圆爱,自赎的精神之旅*虔诚的灵魂叩问,震痛每一个中国人的乡土神经感动你我,完整升级...
《四溟诗话姜斋诗话》内容简介: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学者称船山先生。明崇祯壬午举人,永历时官行人司行人。入国朝
陌生的阿富汗 本书特色 在阿富汗那片土地上,灾难还远未结束,人们依旧生活在贫困和饥荒之中,可是他们如同你我一样,渴望生活,热爱生活。在那漫长的路途中,作者学会了...
丰子恺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丰子恺作品》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经典的散文随笔,主题包括儿女趣事,感怀旧故,求学经历,生灵百态,世间人情等等。其文风平易恬淡,隽永...
许嘉璐论文化—未惬集 本书特色 本书所收录的是作者近一二年就文化问题所发表的文章和演讲。作者深究文化问题,旨在把握住文化作用于人和社会的深层次规律,以期为我国的...
芳菲已满襟-草木小品赏读 本书特色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活虽然充满劳绩,但是,还要诗意地栖居。赏读草木菁华,展看数纸云霞,不觉芳菲满襟。 不知所泊岸,即花人...
长河: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内容简介 1.神秘多彩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与湘西原风景。沈从文作品,以美丽神奇而充满神秘的湘西为背景,着墨于湘西故土的人、事和民俗风情,题材...
弗罗斯特集(上下) 内容简介 《弗罗斯特集:诗全集散文和戏剧作品(上下)(精装)》收入《弗罗斯特诗集(1949)》、《在林间空地》、《集外诗》、《戏剧作品》、《...
毕淑敏精品集:翡翠菩提 目录 银与福银与福/3毕淑敏母子环球百日游/6浮潜加勒比海/14无胆之人/22轰毁你心中的魔床/29我不知道今夏的流行色/35台灯/37...
半砖园居笔记 目录 序/1卷一 古代长篇小说1 忆念童年读《三国》/32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而非历史著作/43 《水浒》是“反面教材”吗?/64 宋江形象深...
汪曾祺全集(八)其他 内容简介 本套书收录了在量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散文、戏剧以及其他作品,从这些内容丰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对汪曾祺先生的思想情感和艺术...
许崧杭州人。1969年11月19日出生。小学很优秀,中学很普通,大学没念过。自立以后干过零散杂工无数,在咖啡馆做服务生,在音像店卖磁带,在电视剧组做杂役,在电台...
妈咪爱 本书特色 妈咪爱是一种药的名字,宝宝肠胃不好的时候可做辅助治疗,在药里面算是味道不错的,一般的宝宝都愿意接受。当然,*好的是这个名字,包含了母亲*基本的...
毕淑敏散文-中华散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毕淑敏编著的《毕淑敏散文(中华散文珍藏版)》系中华散文珍藏版丛书之一种,精选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散文佳作62篇, 这些...
河 本书特色 本书系由陈子善、蔡翔主编,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按主题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本书特色 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李娟散文集。有关“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她用...
九十年代文学--女性散文 内容简介 八十年代中期已展露丰采的女性文学演进至九十年代,由于一批晚生代女作家的加盟更显出骄人的成绩。三代人顺承的女性作家汇集成阵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