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

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

作者:李伯重 著,王湘云 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07-08-01

评分:4.6分

ISBN:9787532545223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 目录

列表目录
中文版自序
吴承明序
斯波义信序(英文版)
鸣谢(英文版)
若干说明
**章 导论
一、一个老问题
二、为什么选择清代前中期江南的农业作为研究对象?
三、清代以前江南农业的变化
四、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
五、清代江南的基本农书与农业生产的重要术语
**编 生产要素的变化
第二章 劳力、耕地与气候
**节 劳力
第二节 耕地
第三节 气候
第三章 技术
**节 作物品种
第二节 整地技术
第三节 肥料使用
第四节 种植制度
第二编 农业生产的变化
第四章 农业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节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 人力与畜力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节 主要农业部门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第二节 改变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
第六章 外向型农业的形成
**节 丝输出的增加
第二节 棉布输出的增加
第三节 粮食输入的增加
第四节 肥料输入的增加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编 农业的发展
第七章 土地产值的增加
**节 改种棉、桑所导致的耕地亩产值的提高
第二节 各茬作物亩产量的提高
第八章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节 近代以前江南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 农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第三节 农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第四节 农户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第九章 结论
引子 1979年以来江南农业的巨大变化
**节 “脱离常轨”
第二节 西方中心论与江南经济史研究
第三节 重新认识江南经济史
第十章 附论明清江南的生态农业
一、生态农业——江南农业的一种新经营方式
二、江南生态农业的特点
三、江南生态农业的生产率
四、生态农业在江南的普及历史意义
五、质疑与回应
征引文献目录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 内容简介

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应当如何对待“西方中心论”。作者从明清江南农业的发展入手,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涉及亩产量,农村副业、集约生产、社会制度,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甚至像稻麦复种技术等等,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资料,对明清农业停滞说的“定论”提出了深刻的挑战。本书在1998年先以英文出版发行,被誉为“加州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此次在国内翻译出版,将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 作者简介

李伯重,1949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先后任职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兼任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国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并任日本东洋文库荣誉研究员、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杂志编委等;2007年当选为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著有《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1620-1850、《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多视角看历史:南宋后期至清代中期的江南经济》、《千里史学文存》等,此外还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论文多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