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

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

作者:程贞一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7-08-01

评分:5分

ISBN:9787542843715

所属分类:自然科学

书刊介绍

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 内容简介

中国三千多年的音乐声学,源远流长,乐律文献史料丰富。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声学,并对不同文明中的声学发展和成就,作出适当的比较和评价,是世界科技史、音乐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大课题。然而,多数现代读者所感受的音乐知识,基本是起于西方18世纪的古典音乐和近代的电子音乐,其中潜移默化占主导地位的,似乎就是西方近代的声学成就。更有甚者,由于西方史学家对中国科学技术(包括声学)发展史存在偏见,导致古代中国的音乐声学成就,不仅在西方没有得到适当的评价,就是在近代中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本书以原始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为依据,系统地分析古代中国在声学和律学方面的成就,并驳斥了西方学者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本书致力于证实,古代中国的三分损益律制是世界上现存的*早用五度生律而没有*大音差问题的十二律体系。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已经推算出十二半音纯律体系。即使是等比律,这个欧洲主调体音乐内主要律制体系,也首先出现在16世纪的中国。本书列举大量事实,描述古代中国辉煌的声学实践。例如,率先成功地实施律音的标准化;利用钟的双音特性,首创超出五个八度音域的演奏乐器;根据“管短气宽”的实验结论,进行律管管口校正等。

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 本书特色

中国三千多年的音乐声学,源远流长,乐律文献史料丰富。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声学,并对不同文明中的声学发展和成就,作出适当的比较和评价,是世界科技史、音乐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大课题。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感知、声音的物理性质、音乐声学、评论和评价、等比律的发展等。

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 目录


引言
**编中国古代声学成就
声音的感知
声音的物理性质
音乐声学
评论和评价
第二编中国16世纪声学成就
等比律的发展
注释
参考文献

黄钟大吕-中国古代和十六世纪声学成就 作者简介

程贞一(Chen [Joseph] Cheng-Yih),1933年出生于南京。美国圣母大学物理化学博士,1961年任美国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副研究员,196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fellow),1966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学终身教授。长期从事研究量子碰撞理论,首先用法捷耶夫方程解电子氢原子三体散射问题。在分子振动能级激发、共振散射、分子结构和能量转移方面取得成果。曾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讲师,美国联合天体物理研究所(JILA)访问学者,北欧理论原子物理学研究所(NORDI-TA)访问教授,清华大学(台湾)特约讲座教授,阿根廷原子中心南美多国物理规划访问科学家。发表100余篇物理学专论。除活跃于物理学领域外,他曾在美国于1988年举办日本细菌战国际研讨会,1986年举办国际中国科技史研讨会。任1988年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2001年第九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之一。1980年在扣州大学开设中国科技史课程(UCSD中国开究170),授课24年。他还担任“为公东亚斗技史丛书”主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