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专集-盛世鉴藏集丛2

黄宾虹专集-盛世鉴藏集丛2

作者:陈振濂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07-08-01

评分:5分

ISBN:9787807152620

所属分类:绘画摄影

书刊介绍

黄宾虹专集-盛世鉴藏集丛2 节选

bsp;——黄宾虹专辑
卷首语
当代艺术品收藏、拍卖的热度之高,时间延续之久,曾经使我们这些
业内人士大为惊讶,并且百思不得其解。过去老一辈说是“乱世黄金,盛世
收藏”,这话当然不错。生逢盛世,既无兵荒马乱饥馑水火之忧,在安居乐
业之际专念收藏,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但在持续的收藏热带动下的艺术品
(古玩)买卖的屡出天价,形成一个几近疯狂的市场格局,乃至各种大大小小
的拍卖行一夜之间鱼贯而出,这却又不是常理所能推测揣度的了。当然,艺
术品市场的火爆带来的赝品伪作的充斥,是古来即有的现象,今天许多拍卖
会与画廊中所浮现出的大量伪作,只不过是应了市场需求而在程度上愈演愈
烈的证明而已。也因此,就需要有一批志士仁人来做一下关于艺术品市场的
正本清源工作,与关于真伪鉴定的同样正本清源的工作,以及对艺术家不同
创作时期与传世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正本清源的工作。我们想通过这份丛刊
来做的,正是这样一种性质的工作。
艺术品收藏与鉴定的范围太大,从青铜器、玉器、瓷器、竹木器、陶器
到书法篆刻,在画中还有西洋油画与国画之分。这份丛刊希望能从传统的中
国书画人手逐步推开,并且是从明清和近现代入手。其理由是明清尤其是近
现代书画,在艺术品拍卖会与画廊中,接触的机会较多,通过本丛刊发表的
成果,可以直接作用于艺术品(书画篆刻)投资者的判断力与投资行为,有实
际的价值与意义。过去沙孟海先生有《近三百年书学》,为一代名著。“三百
年”是个约数,我们今天取的大致也是这个范围。此外,并世不论,故本丛
刊不收当代在世书画家的作品市场分析与真伪鉴定文字内容。一是想保持本
丛刊有足够的学术文献研究品位,许多资料,即使今后也可以长久保存,而
不致有昙花一现之憾;二是希望避免人为的市场炒作与哄抬,卷入不必要的
人事恩怨纠纷中去。总之,这应该是一份虽然指向收藏市场的经济活动内
容,但却又是立足于严肃认真的、出于学理研究而非功利性目的的学术读物
——当然,在提供阅读情境方面,我们希望它尽量轻松愉快而不晦涩沉重。
文字点题的精准,畅达的文风,活泼的版面与丰富的图像资料,是保证这一
目标的*基本的前提条件。
收藏与投资杂志,如《收藏家》、《文物天地》、《典藏》、《收藏》、《中国
收藏》、《收藏拍卖》、《艺术与投资》、《鉴藏》、《中国画拍卖》、《艺术市场》
等以及收藏类报纸,林林总总,约有三十来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直接
为艺术品拍卖交易服务的。因此内容必须取多样庞杂,文字也力求通俗浅
显,平面的介绍居多。我们这册《盛世鉴藏》希望提供的,却是一种有专题、
有主旨的深度思考成果。以新闻报刊作比喻,它不求对一般新闻事无巨细的
迅速反映,但很在意对一些典型项目类别课题的立体的深度的文化发掘。当
然,由于鉴定和收藏还牵涉到古典文献与古人的各种成功经验积累,作为一
本有学术意图的书刊,我们也对它予以了关照。此外,考虑到许多投资与收
藏杂志为求实用,对图版使用都采取配文方式,图版刊用小而杂。我们希望
能看到一种更醒目的图版效果,对一些珍贵的未曾发表的书画精品,应该在
鉴定研究的同时,还要能作为临习范本以供青年学子揣摩临摹。《盛世鉴藏》
之“鉴”,既可以作“鉴定”解又可以作“鉴赏”解。前者是科学立场上的真
伪判断,后者是审美立场上的赏玩感受与体验。在我们而言,两者缺一不可。
2006年5月于杭州
黄宾虹的收藏经历
家庭、家族的收藏
祖籍安徽歙县的黄宾虹,深以为自豪的是,“歙学盛,以藏富”①。当我们对他的家世背景及平生
经历稍作了解,便会发现,原来这位近代大画师,他的画学渊源、他的思想情志,在他平生经历中的
种种际遇包括收藏,都发轫于那个很有地域和历史特点的乡梓之地——歙县。
歙县,古称徽州,除以雄奇著称的黄山外,明中叶以后发达起来的“徽商”,声名显赫。从山坳、书
斋里走出来的徽卅I商人,流布于东南、中南以远,尤其在当时的京都大邑金陵、扬州等地掌控着盐业与
漕运,对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朝廷政治和民间生活构成深刻的影响,在他们的大本营徽少卜I,影响更是深
远。徽州人崇尚读书,学子首选为仕进,不成则为商,这样的人文生态,首先形成了为官为商的“富豪”
阶层,其次形成了附庸于富豪阶层的文人社团及其“风雅”传统。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明中叶以后,画史
也进入了画派林立的时代,诗人、画家热衷于结社倡和。正逢其时,“徽商”们以不俗的学识,以强劲的
财力,融进这个圈子,资助画家,组织或参与“艺术沙龙”。家园黄山奇景,尤为吸引画家、诗人流连忘
返。令黄宾虹常津津乐道的就有:沈周曾为“避讼累”②,在他的故里潭渡村设馆课徒,临回吴中前,还
留下松柏、山水画屏以答谢村中众乡邻的礼遇;邹衣麟来徽州,徽州士人竟为其搭建“待邹亭”,殷勤
期待③;徽州大藏家吴用卿、吴周生,也常延请董其昌、陈继儒为之鉴审所藏,甚至持宋元名迹相赠④。
当然,徽歙的文人、画家也多有走出徽州,客寓于文气更盛的金陵、吴中等地的,如程邃、程正揆等。
所谓“嘉定四君子”的程孟阳、李流芳、娄坚、唐时升,除唐时升外,余皆徽籍。这样一种互动关系,
成就了一个历史结果,就是深刻影响了徽州新安画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收藏家及收藏传统的产生。这
种收藏传统也即尚好风雅的传统,及至黄宾虹那一代仍不稍减。读黄宾虹信札,尤其与乡亲同道们的
信札中,差不多有一半的篇幅在互通或过目、或收藏、或割让的种种情形。若获藏一件族祖曾藏的古
物,其欣喜自不待言。如一幅元代画僧本诚的《夏木垂阴图轴》,即是黄家族祖嘉庆年间的春谷公所曾
藏,是为黄宾虹的箧中重物@。
黄宾虹族中先辈多有经商而寓居维扬,黄宾虹的父亲倒是在14岁时经商于浙江金华。虽遭逢封建
末世的“丧乱”期,*终商铺破产携家返回故里,但也秉持徽商的风雅传统,古籍、古书画、古印章,
都小有收藏。黄宾虹孩童时*初的摹习临本,就是家藏的沈周、沈庭瑞等人的画册。10岁时,曾摹刻
家藏的古印,让父亲甚为惊喜。及少年初成,回原籍参加科考或省亲,族中亲友所藏的董其昌、查士
标、石涛,甚至元人王蒙的画迹,都是他认识画史、研习传统的开始。徽人的收藏积累,不仅成为黄
宾虹摹习传统的丰厚资源和一种特有的方式,还给了黄宾虹一个重要的画学思想:亲原迹而疏“画谱”。
我们知道,就在明中叶以后,也由徽商资本的支持,刻书制版业大为发展,其中一类普及型的画法指
导如(《芥子园画谱》开始大行其道,孩童学画甚至文人旁及画事,大都依画谱上手摹习。及20世纪初
即黄宾虹从业于上海出版界时,已有珂罗版即摄影制版的古今书画画册,也成为学画摹本。但黄宾虹
极力吁请学画者应多于公私收藏亲近原画手迹,教画者应能详述画学源流及画法所本,方不失画学正
轨@。黄宾虹自己的收藏信念及收藏经历也源自于此。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