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原是旭耀的博士论文的附录,也是他的博士论文的材料来源。关于《西厢记》版本的梳理,*早始自郑振铎先生。他在《(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1933)一文里,列举了二十六种明、清刊本,其中含明刊二十二种,有五种且未寓目。后来傅惜华先生编《元人杂剧全目》(1957),列明刊本三十种,除掉清代复刻和重刷本,以及现代影印本和重刊本,也只剩二十一种。后来日本东京大学传田章先生编《明刊元杂剧西厢记目录》(1970),所列明刊本六十六种,内含佚本十四种,未见本三十二种,重出一种,所见者亦仅二十六种。后又出增订本(1979),新增人四种,二种已佚,一种为重刷本,实增亦仅一种。传田章先生此目,已堪称集大成,但限于当时条件,大多未能看到原书,间据前人著述或藏者目录移录,因而难免存在错讹,所移录的材料也有欠完备。蒋星煜先生所撰有关考证文字,对传田章之目录,已多有补证。蒋先生为《西厢记》版本研究的大家,其所见版本已较传田章先生为多。所作考论,亦较前人系统、翔实、完备。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某些版本蒋先生亦仍未得见,某些版本虽曾一度获见,但由于只能在善本室阅读、记录,既不能持各本相较,行文时已没有条件加以复核,故间存错讹,并影响到具体的结论。旭耀此录,实是在传田章、蒋星煜两位先生的工作的基础上,重新作了系统的梳理,除少数几种版本外,均以目验为据,所见有原刊本、抄本、微胶、数码照片、扫描光盘、复印本等等类别,某些版本更以藏于不同图书馆的多种残存版本互勘、配补,方使原刊本面目得以呈现,因而能够后来居上。此录不仅有助于《西厢记》版本研究,而且对于《西厢记》传播史、戏曲发展史、明代版刻史等,均有参考价值。
二、新编校正西厢记(残叶)
1980年(周续赓说1978年)中国书店的刘连仲先生在一部元版《通志》(蒋星煜说《文献通考》)的封皮内侧,发现了几张《西厢记》的残叶,较为完整的有三张,分别是《西厢记》卷一的*末两张,及卷二的**张。此残叶全名《新编校正西厢记》(以下称“残叶本”),版框高19.5厘米,广13.5厘米,半叶13行,行22字,曲文连写,科白有时与曲文连写,有时又分开写,分开写时低一格。半叶四周双边,有界,大黑口,双顺黑鱼尾,版心于二鱼尾下分别镌一“相”字及叶数(残存的卷之一倒数第二叶版心上鱼尾下有一“相”字,下鱼尾下则有“十五”标示叶序)。有插图,每幅半叶,卷之一末叶上的一幅残存近一半,卷之二卷首一幅则较完整,左上角有“孙飞虎升帐”五字。正文卷端首行题“新编校正西厢记卷之某”(残存卷二卷端首行题“新编校正西厢记卷之二”),正文每卷结束当有“新编校正西厢记卷之某终/毕”。
从残存页的内容看,残叶本的内容当与弘治岳刻本的内容接近,这证明早期的《西厢记》刊本在文本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残叶本当分五卷,但每卷曲白连写(科白也时常与曲文分开写),不另分“**折”、“**出”之类,也无标目。每卷末尾当有“题目”、“正名”各二句,卷一末不见有【络丝娘煞尾】(按,弘治岳刻本同),其后三卷(即卷二、三、四)则当与弘治岳刻本一样,存在【络丝娘煞尾】。这些与郑振铎先生早年的推断极为吻合,可见先生有超乎常人的判断力。
关于残叶本的刊行年代,蒋星煜先生从其字体(特别是简笔字)与明成化间永顺书堂所刊的《白兔记》等曲本接近,认为“应该是成化年间刻本,并且也不排除永顺书堂所刻的可能性。当然也可能早于成化,早至元末或明初”。段洙恒先生则从用纸、字型、版面风格、插图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残叶本在这些方面均与元代刻本接近,因而残叶本“可能成于元代,如不是*初的本子,也当相去不远,印书至迟不晚于明初”。二者所定时间尽管相差较大,并且所论也都有道理,但笔者则认同蒋先生的判断,即残叶本是明成化间刻本,而且极可能是永顺书堂所刻。因为,段氏分析的虽不乏道理,但所论是一种普遍性,且无确切依据。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元代刻本的特色(包括用纸、字型、版面风格等),明前期完全可能继承,尤其段氏所说的元代福建刻书用纸较粗糙、校勘不精、多用俗字等,则直到晚明,福建建阳刻书在这些方面也无多少改进。笔者赞同蒋氏的判断,除了他所分析的残叶本字体与成化间永顺书堂所刊《白兔记》等接近外,还有在版式、插图等方面二者的神似。蒋氏虽也提二者版式接近,但未作具体分析,笔者试补充之。
……
千家诗注译 内容简介 本书其七言与五言部分由于成书时间及编者的不同,差异较大。前者偏重于启蒙,诗以俗为主,基本按四季分类,所收为唐宋二朝作家的诗;后者所选以名篇...
台湾当代散文空间诗学研究-以台北为中心 本书特色 在东亚几大华文城市中,台北以其开放多元的国际性和丰富独特的地方性特点,引起社科人文学者的高度兴趣。本书即以台北...
《蒋勋说红楼梦(典藏版)(套装共8册)》是台湾美学大家蒋勋先生倾注长达半个世纪反复阅读《红楼梦》数十多遍后的心血之作,可谓品读
此书分析了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五十篇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从各不相同的作品中归纳、发现了四种主要模式、四个叙事阶段、二十
欧洲近现代文学艺术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欧洲文学艺术发展的轨迹来结构的,突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特征形成的文化动因,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兼顾欧洲文学艺术纵...
木犁书系/鲁迅解读丛书:被照亮的世界 本书特色 鲁迅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疾风中挺立的野草、铁屋内昏睡的民众、道路上跌倒的车夫、酒楼里徘徊的孤独者,无怨无悔。同样无...
台湾通谷文学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文化学和文学等多种视角研究台湾通俗文学,内容包括台湾通俗文学范畴的厘定,台湾通俗文学的生存环境等。台湾...
《孟子》现代版 本书特色 孟子思想作为“孔孟之道”的重要部分,表面上虽然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但很少有哪个统治者真的照孟子的话去做。孔孟之道只被当作一面漂亮...
茶笺 本书特色 一个茶人的四时饮茶清欢一个生活美学家观茶“相”、品茶“味”、识茶“人”、...
内容(「BOOK」データベースより)堂野崇文は痴漢と間違われて逮捕されるが、冤罪を訴え最高裁まで争ったため、実刑判決を受けて
贺正午、叶禾、卫同,三个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成年之后的贺正午,渐渐发现自己对好友卫同的暧昧情愫,卫同却一向都跟叶禾更
热闹小镇-1001大发现 节选 《1001大发现(热闹小镇)》内容简介:“1001大发现”是一套专为2-6岁儿童设计的数学启蒙游戏书,畅销欧美各国十余年,被译成...
歡迎光臨世界的角落,來這裡散步、發呆、回憶與幻想,重新看見許久不曾出現的夢境。在這裡,你會想起小時候最愛彈的那首鋼琴曲,
例外的理论 本书特色毕竟,记住这点:文学或艺术作品是被合理期待的,通常产生于他们随后成为历史学家、博物馆学家和教师的时间里。起初是暴力、盗窃等丑闻。所有本不应在...
笛子入门基础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跨世纪乐器入门丛书》系列之一。笛子,是我国广泛流行的乐器,古时称为横笛或长笛。它是民族管弦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这本《笛子...
五歲的遙遠記憶裡第一次見到七歲的譚睿康,是在鄉下的外婆家裡。那小孩跟個瘦了吧唧的黑猴兒似的,怎也想不到,快升初三時,那人
小小的篝火 作者简介 作 者 小 传潘旭澜,1932年冬生于福建南安一个农村中医之家。培元高中毕业后,曾任教职员一年。1952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在学期间开始发...
乡土与声音 民间审视下的新时期以来河南乡土类型小说 20世纪文学史理论创新探索丛书(2010/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新时期以来河南乡土类型小说”的专著...
《小学生好词好句好段》内容简介:“名师教你写作文·思维导图系列”丛书是一套集思维导图、形象记忆图、趣味漫画为一体的新概念作
中国名著大辞典 本书特色 一、本辞典收录的名著上起先秦,下迄当代。二、本辞典对名著的界定取其广义。举凡在思想学术、宗教哲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学等各领域中有独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