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被誉为我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开山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女性评论家清醒独特的理性认识和女性作家丰富细腻的个性感知来触摸和表述女作家创作细致入微的心理,以深刻细致翔实的文本细读来揭示现代女作家的创作心路,并将作者几十年来的人生故事写进《后记》与《再版后记》,语言深入浅出,耐人品读。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伴随着女作家创作的繁荣,出现了对于多数人来说还相当陌生的一个概念:女性文学。随之出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活跃和纷纷扬扬的议论:什么女性文学?怎么不来个男性文学?有的女性作家对称自己为“女作家”也很反感。据30年代谭正璧的《中国女性文学史话》云,当年张若谷编《女作家》杂志时也遇到过类似的质问:你何不再编一份《男作家》?谭氏感慨道:夫女性而成为问题,女性之不幸也;为男性者,当本“同为人类、悲乐与共”之旨而扶掖之,赞勉之。今乃不此之务,反从而非嗤之;若昔张若谷氏编杂志《女作家》,或讥其何不另编《男作家》而只取悦女性。呜呼,有见此书而讽以何不另编男性文学史乎?“女作家”、“女性文学”之说,在相距半个世纪的历史里一再遇到相同的诘难,这里面可能潜伏着某种历史的奥秘,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够解释清楚的。
女人其实并不怎么乐意把自己作为一个问题不断地被提出来,也不认为在自己的社会角色前面特别冠以“女”字是什么殊荣。女性之成为问题,确实是女性之不幸,这不幸的历史根源是如此的悠久深厚,以致历史地出现了“女性文学”这一新的文学现象时,人们还以为这是女性的什么优厚待遇。
一两性关系是人类诸关系中*悠久的基本关系,它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同人类历史相始终。从人类诞生起就有男女之分,男女相互依存、结合,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发展的根本保证。两性结合、阴阳化育,人类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已;男和女,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人类各种形态的社会关系,都以两性结合为基础才能够成立。两性关系又是人类关系中*为自然的关系,或者说它本来就应该是*为自然的关系。两性的相互吸引、相互结合,不仅是人类繁衍后代的需要,也是男女两性各自天然的需求。
人之初,有男女之别而无先后、主从、贵贱之分,这已被近代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大量发现所证实。两性的性生理、心理机制及体型、毛发、皮肤等,具有如此明显的差异而又配合得如此协调,奇妙地构成了天然的互补关系,构成两性相互需要、吸引和相互依恋、爱慕的生理基础。性学家把男女两性这种奇妙的互补叫做“男女性构造与性心理的同质同量对应”。柏拉图《会饮篇》里那个美丽的神话讲到远古时的人本是男女两性合为一体的,因为触犯了神灵受到宙斯的处罚而被撕为两半。这被撕开的两半从被分开的那一天起,便苦苦寻找自己原来的那一半,以求重新结为一体。这也就是人类对自己天然的两性互补关系的寻找,意味着单独的男人或女人只是完整的天然的人之残缺的一半。这庶几可以说明两性关系就产生的原初状态来说,是相互平等、相互需要的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基于生存、发展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而形成的。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违背了这种自然的两性平等协调的关系。自从父权制社会以来,人类便朝着性别统治、性别依附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漫长的以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两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诸关系。这是对原始的自然的两性关系的扭曲。这种扭曲了的两性关系贯穿于父权制以来的种种社会形态中,成为人对人的压迫、依附的基础。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根据摩尔根的考古发现所分析的,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到有了私有财产和私有财产观念,为了“生育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来继承财产,而这自然必须以男子对女子的人身占有和妻子对丈夫的忠诚和依附为前提。恩格斯把这看做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不言而喻,相对于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而言,父权的奴隶制、封建制是划时代的历史进步。而历史的进步必然要求着历史的代价,人类的一半——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就为人类这种历史性的进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们从此成为臣服于父权统治之下的一个被统治被规定被掩盖和被言说的性别。这是一个沉默的性别。她们无从言说也无以言说。男性掌握着全部话语符号的创造权和解释权,为女性制定了一整套强制性的规定和命名,成为生而为女人者必须终生恪守的天条戒律。中外历史典籍和神话传说中,充斥了大量专为女性制定的行为道德规范,它们无不具有父权统治和男性中心意识的鲜明烙印。
由母系制到父权制这一两性关系的重大转折,在中国大约是从夏禹传位于其子启,启又传位于其子太康的“家天下”开始,到商周逐渐完备;再经过秦汉以来漫长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强化完善,形成了庞大和牢固的父死子继的以男性血缘为系统的统治链条,把皇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牢牢地束缚在女性身上,把她们打入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的*底层。
……
世界文学名著讲话-精编版 本书特色 作者茅盾先生在本书中对古希腊到19世纪的西方经典文学名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分析,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内容概要和作品评...
浙江人文大讲堂(第四辑) 内容简介 《浙江人文大讲堂(第四辑)》“浙江人文大讲堂”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为核心,以提升国民人文社科素质为己任。举办者、讲者,本着这一宗...
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本书特色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闻一多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
百弊放言插图本 本书特色 旧中国的政治,人人皆知其腐败;旧中国的社会,人人皆知其黑暗。然而,若问其究竟如何腐败?究音如何黑暗?其原因如何?手段如何?结果又如何?...
上古秦汉文学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这本《上古秦汉文学史》由柳存仁著。本书绪言略述文学与历史之概念、源流及中国文学文体变迁大势;其后历述中国文学...
野外生存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体育、医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介绍了野外旅行过程中有关生存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野外生存生活基本能力训练、野外安...
木心是近年来被发掘出的华文大家,他厚实的中西文化背景,华瞻洗练的语言,宏阔的视野,倾倒了陈村、何立伟、陈丹青、阿城等一批
徜徉小说世界 本书特色 缤纷灿烂的古今世界,生动有趣的喜怒哀乐,身临兵境,细数栩栩如生的风流人物!王意如编著的《徜徉小说世界》将带领读者作一次中国小说之旅,从远...
路家声自父亲手上接下了“大佬”这个名头,与世无争的个性,却造就了杜冷与李庆后的崛起。为了讨好他,李庆后送上了阿多。但是在
誰かと付き合うって、どういう感じなんだろう?想いが通じあった御崎と有川。だけど、初めての恋人という存在に御崎は戸惑ってば
纪德文集.文论卷 本书特色 花城出版社的《纪德文集》分五卷,有《散文卷》、《传记卷》、《日记卷》、《游记卷》、《文论卷》。这五卷中,有五分之三的篇章是首次翻译介...
托尔斯泰的体悟与托尔斯泰的小说 内容简介 托尔斯泰读过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后,惊服康德能在人们*习以为常、*无疑义的地方发现了人类忽视已久的大秘密。并因此称赞...
《朱光潜谈读书(剪纸漫画珍赏版)》讲述了对于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先生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顶峰的必经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
泛函分析 第二版 内容简介 点集拓扑,Banach空间、Hilbert空间、有界线性算子,拓扑线性空间等,每章后附有练习题。泛函分析 第二版 目录 **章 距离...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来研究现代文学思潮成果的整体结集。全书本着“重写文学史,必须重写文学思潮史”这一认识,打破传统的理论预设,对...
昨日的世界 本书特色 斯蒂芬·茨威格(Srer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扰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
中国说话文学之诞生-世说中国 本书特色 《世说中国书系:中国说话文学之诞生》所讨论的范围至六朝结束之前,也就是截止到公元6世纪为止。中国的说话文学诞生于六朝初期...
1980年代的文学和学术已经成为一座“知识•历史•遗址”,《当代文学的"历史化"》认为通过“重访”的方式,才能比较客观和真实地接
孔明忧思录 内容简介 专家们认为,诸葛亮的和谐社会观与现今构建和谐社会相吻合。诸葛亮深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关心民众,重视农业生产。他这一思想和当今国...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以四大名著叙事话语中的诗歌为例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以四大名著叙事话语中的诗歌为例》获广西大学博士基金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