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可以为儒学的价值目标做一个粗略的排序:君王(同于朋友)→社稷(邦吲)→爽夏之辨(恪守华夏本体文化;变夷为夏)→天下→公道→仁德理念(儒学根本理念)。所滑“公道→仁德”理念,是包括“修身”各项目在内的。这是儒学生死以之,必须恪守的东西。在这个逻辑中,现实的书写可以表述为这样一个关系:君主不仁,为社稷计,可以背之。邦国有道,须守死善道;邦国无道,敛夷夏纷争,以变夷为夏为重?邦国无道,可行汤武之事儒学核心“公道→仁德”理念不能须臾离之。——参14-09章鼓吹孔学要做的,其实是在没有宪政的目度实行类宪政功能,推动封建帝制成为“有限政府”模态,在政治人力资源的源头上,殳除种种可能的激进倾向而代之以中道理念。孔学从来没有赞同或怂恿过君王的无限权力,相反,总是通过清议(德治教化、政治监督、理性批判)来削弱或限制君王的权力。——参11-16章鼓吹现代儒学将是一种理性儒学,有限儒学、儒学的确正在依据着“曲阜→中原→中→中国→东亚→世界”的轨迹传播着自己的理念。但是不能因为这个事实而生成堂皇情绪,以为儒学可以“拯救世界”,可以成为全球性质的“普适理念”。儒学是发源于中国的世界诸子之一,是学术,是思想,不是宗教,不是大众事业,毋宁说,儒学还小过是土大夫的事业。在现代这个多元化时代,尤其不是多数人的事业,不能将儒学推动为“宗教传播”和“群众运动”,……现代儒学可以参与建构全球伦理,但不可能独家建构全球伦理。以现代儒学“启蒙”全球,是不可能的。——参8-07章鼓吹
简介本书非辞章之学,也非考据之学,乃是义理之学。本书是一部以《论语》为基点,以先儒为主体,以后儒为参考,体悟圣贤原典意义系统的义理之作,该书借用“鼓吹”概念,有“弘道”之意。《论语》所言,当然无须侍人“鼓吹”而能远达,但笔者犹来“鼓吹”,是有“弘道”之愿。所欲“弘”者,在讲述圣贤之同时,寻求现代儒学之可能。
《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非辞章之学,也非考据之学,乃是义理之学。《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是一部以《论语》为基点,以先儒为主体,以后儒为参考,体悟圣贤原典意义系统的义理之作,该书借用“鼓吹”概念,有“弘道”之意。《论语》所言,当然无须侍人“鼓吹”而能远达,但笔者犹来“鼓吹”,是有“弘道”之愿。所欲“弘”者,在讲述圣贤之同时,寻求现代儒学之可能。
孔子所谓的“好学”,不仅仅是读书,还包括求道。求道在践履,所以本章所论实践性活动,在孔子看来就是“好学”。二孔子一方面要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方面又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两个话头似乎矛盾,但是《乡党篇》中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字,在有些版本中,是将上章末的“斋必变食,居必迁座”列于本章之首,与之连读。这样就能知道,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其实是在特殊环境下的一种特殊要求,那就是“斋事”中的食居要求。所谓“斋事”,其实就是“祀与戎”的“祀”,这样敬拜鬼神祖宗的重大场合,与“君子”平时的生活当然要有区别。斋事中要求盛馔,“君子敬其事则盛其礼”(刘宝楠《论语正义》)。这既是礼制的规则要求,也是对祖先神内心诚敬的自然反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一方面有克己求道,重精神生活、不重物质生活的道德追求,一方面又有尊重传统,精心维护礼制的思想倾向。要之,“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日常生活中的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祭祀活动中的孔子。这样,对孔子以及孔子的话语就有了深入、准确的认识。“食无求饱”的“饱”,应该理解为“过分”;“居无求安”的“安”,应该理解为“安逸”;舍此,可能都不算正解。孔子不可能要求“好学”者必须处于饥饿和不安状态。本章可与《里仁》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同观。二、“慎言”,是孔子儒学很重要的命题。《论语》中有多处讨论。与“慎言”相反,就是“高论”或“放言”、“夸夸其谈”。儒学不欣赏这类行为。朱熹说:“今之学者,多好说得高,不喜平;殊不知此乃合当做底事。”(《朱子学的》)程子有一譬说很精彩:“学者好为高论,犹贫人谈金,辨其体色,权其轻重,商其贵贱;其言未必非也,然终不如富人之有金未尝自言金之美也。”(《二程粹言》)懂得一个道理,高谈阔论,以为自家得道,是道浅者大言;君子有道,言其所当言而已,此之谓慎言。后记写作《论语鼓吹》,许多人给我助力。他们从不同的方面——精神的、道德的、思想的、行为的,等等——影响我完成了这一部书。少蒙庭训,有幸与《论语》“相遇”(马丁·布伯用语)。我少年时代有冥顽之气,顽梗之习,先严先慈屡以《论语》教诲。稍长,严慈即嘱我读他书之外须读《论语》。更于耳濡目染间,我学习到了严慈那种源于儒家传统的生活方式。五十年来,我于儒学差有所得,能恪守士大夫习气不稍浮躁,应当感谢圣贤道种之所孕育;而所以孕育,严慈为我植入耳根,引我力行,当为第一因。就传统义理之诠释而言,孔子、孟子、二程、朱熹、王夫之、顾炎武之外,我尽可能地注意到了唐君毅,以及美国汉学家H.G.顾利雅、赫伯特·芬格莱特,韩国大儒崔根德等人的意见。圣贤话语让我看到《论语》之历史图像,海外之声让我看到《论语》之世界图像。视阈融汇下的纵深与平面,它们的边缘所及,共同构成我研究的半径。将《论语》仅仅讲述为“修身”,有两种可能:文化阴谋或肤浅无知。《论语》或儒学,还应该是政治的。弘道,应有政治哲学的介入。这样,孟德斯鸠、阿克顿、托克维尔、埃德蒙·柏克、哈耶克、以赛亚·伯林、卡尔·波普尔、福泽渝吉、古斯塔夫·勒庞、塞缪尔·亨廷顿
金纲,原名李金纲、李作乾,ID:老金在线。下过乡,渎过书,现为自由撰稿人、民间学者。致思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文化史。自诩为现代士大夫。“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一语常置座右。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人生的真经---《西游记》哲学 本书特色 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每一种艺术形式和手法上基本都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表现...
感恩-生活之道 本书特色 《感恩:生活之道》: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无数读者期盼已久的励志经典;丛书全球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冯骥才、...
理性与佛学 内容简介 简介《理性与觉性》:佛学与儒学论丛。理性与佛学 目录 代序:生命的三重境界——兼论儒、佛二家的“意义”追求初涉佛海从“理性”到“觉性”——...
哲学的精神 内容简介 哲学能使人对于宇宙人生,有理智底了解,亦能使人,对于宇宙人生,有情感上底满足。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本书特色为什么要读《八十年代》? 李泽厚自称不是预言家, 但他80年代所言,均被30年历史发展证明! 他的“盛极”之言,对我们当下仍富有...
Criticallyexploringmedicalthoughtinaculturalmilieuwithnodiscernibleinfluencefrom...
本书是近代书画名家诸宗元先生所撰《中国书学浅说》和《中国画学浅说》的合集。诸宗元先生认为书法与绘画是中国人素来看重的两种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加措活佛的人生加持与开示 本书特色 本书是加措活佛的代表作品,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
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 本书特色 《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睿智的哲学大师渐次离世森严的学派界限日渐模糊当今的西方哲学界表面的平静却孕育着一个哲学新时代的来临以问题为...
方壶外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方壶外史:道教东派陆西星内丹修炼典籍(套装上下册)》:唐山玉清观传说殷商时期:相传殷商后期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和叔齐,离国出走路...
一本书领悟哲学-经典阅读珍藏本 内容简介 《经典阅读珍藏本:一本书领悟哲学》不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更不是一种文化精英在《经典阅读珍藏本:一本书领悟哲学》沙龙奢...
蔡尚思全集-集外集补编 本书特色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蔡尚思全集》,共八大卷,因时间仓促,故资料未能收集齐全。近十年来,学界又发现了不少尚未收录的蔡尚...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视为一部美学或艺术哲学名著,它主要就是讨论“希腊悲剧”这个艺术样式及其“生”与“死”的。而此《悲剧的诞生》是根...
南渡集 本书特色 《南渡集》是冯友兰先生的一部重要文集,分上下编收录了其写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哲学论文,以及议论当时的内外时政、阐发哲理运用的随笔,并附录其...
心灵锁钥 本书特色 《心灵锁钥》的作者是冯学成。 《心灵锁钥》: 锁钥,古人喻之为成事的关键所在,心灵锁钥也 可谓之是修心的锁钥,心静了,才能听见...
冰鉴 本书特色 本书提炼了曾国藩在识人、用人、管人方面的精髓,结合历史典故和现代实际案例,由浅入深的叙述了领导者在识人、用人、管人时的实际操作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
论语图文本 内容简介 读论语孟子法点校者按:此文据清仿宋大字本补。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
五灯会元-(精译彩图本) 本书特色 《五灯会元》是中华文化史上_部伟大的禅宗经典巨著。宋代大儒沈静明认为:禅宗语要,尽在五灯自六祖慧能始,禅宗更以灯喻佛法智慧,...
二十世纪德国哲学 目录 分卷序**章狄尔泰1、狄尔泰的生平、著述及根本问题2、历史理性批判3、生命与经历4、作为基础科学的描述心理学5、走向释义学6、释义学和历...
汉语佛学评论-第一辑 本书特色 《汉语佛学评论(第1辑)》:专题一 唯识思想与东亚传统(一)大乘佛教中的本体论哲学汉译文献所保留的法称之前印度有关陈那的讨论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