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及中国等多国科学家雄心勃勃
地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几年后,将要定位所有的基因,破译所有的遗
传密码,从而更进一步揭示出人类生老病死的奥秘。
人们为此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千百年来,人类企盼已久的永葆健康,
长寿不老的日子,仿佛真的将要来临。
破译了基因这部“生命天书”,一切问题真的就能迎刃而解了吗?实际
上,这仍然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这本生命天书是不可能将人的生命功
能的故事完全讲出来的。基因并不能决定人的行为方式或自然属性,它只
能决定蛋白质,而这些具有实物粒子属性的蛋白质并不能单独决定生命
现象。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宇宙中存在有两种基本的物质形态:一种是由
电子、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实物粒子形态;另一种是不具备实物粒
子属性的“场”,包括引力场、电场、磁场、电磁波、可见光等。
生命中同样也存在着这两种基本的物质形态。
但是,自从1543年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向人体内部进军以来,人类
医学一直都是以“实物粒子形态”为核心,对生命进行着解剖分析式的探索。
400多年的岁月里,沿着这种研究思路,莫尔迦尼的《论疾病的定位和
原因》把疾病定位于器官;毕夏建立了组织病理学,把疾病定位于组织上;微
尔肖创立细胞病理学,把疾病定位于细胞上;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
现,疾病又开始定位到分子和亚分子水平。
基因及由基因所决定的蛋白质,就是由电子、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构
成的实物粒子形态。实物粒子只能构成生命机体的空间形态与大小,及由
实物粒子参与的新陈代谢、生理生化过程。但是这些以实物粒子为载体的
生命结构,却成了现代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向和全部内容。在
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基因图谱只不过是一张由实物粒子构成的人体分子层
面上的解剖图谱。如果再进一步解剖分析下去,就到了没有任何生命意义
的电子、原子等基本粒子层次。可以说,解剖分析式的思路已使现代医学走
到了尽头。然而,生命中以“场”为载体的结构形式至今仍然未能走进现代
医学的科学殿堂。但这种结构形式却对生命功能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很多生命现象不解之迷的形成原因。
生命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生命形式都应该是以实物粒子为载体的
时空结构和以“场”为载体的衍生结构的高度统一体。时空结构是基础,衍
生结构反作用于时空结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命机体的整体
功能。
语言、行为、梦幻、情感、命运、第六感觉,这些都是生命机体整体功能的
体现,这些生命现象都是机体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梦是什么?情为何物?梦中为何能有预见性?真爱是怎样形成的?第
六感觉是否存在,感觉器官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吗?
生命中到底有无“灵魂”,它是怎样的一种结构形式?“耶酥基督”为何
能使你的病症有所好转,难道真的有上帝存在?命运是否由上帝决定?基
因对人的命运又有多大影响呢?这些悬而未决的生命现象,正是滋生迷信
活动的主要根源,也是人类形成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迷雾般的生命现象,生命定律将在这里依次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经络的本质、穴位的真相、心理的结构,这些千古之谜也都将在这里得
到*深刻、*彻底的阐述。
生命定律还将从理论上对中西医学进行接轨,构筑起整体医学模式,并
依据这一模式对健康、情商、第三状态等现代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在推算你
的实际健康值的过程中,生命定律将全方位地提醒你应该怎样活着,才能使
你尽可能地做到延年益寿,永葆健康。
第六章怎样活着
有人曾说,人生共有三种境界:一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拥有这种
人生境界的人纯洁无瑕,童心不泯,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另一种是看山
不像山,看水不像水。走进这种人生境界的人激愤不平、忧虑警惕,不愿意
轻易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
槐。山自然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是单纯的水,他们会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
止和满足的一天。
还有一种人生境界就是,看山还是
山,看水还是水。处于这种境界的人茅
塞顿开,回归自然。任你红尘滚滚,我
自清风朗月。人在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
志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图名利,与
人无争。
三种人生境界,三种不同的活法。那
么,到底应该怎样活着,才更有利于我们
的身心健康呢?
一、生命定律认识下的第三状态
精明能干的黄先生,从来就是看山不像山,看水不像水的人。他心高气
傲,遇事都要三思而行。拼命进取,忙碌一生,追求一生,但始终未能达到自
己理想的天堂。
为此,他经常抱怨这个世界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近两年来,不知何故,失眠、厌倦与疲惫开始困扰着他,并且愈演愈烈。
对生活忧心忡忡,情绪反复无常。外貌也变得瘦削、僵硬、刻薄,两眼空洞无
神。许多家医院都给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医院*后的
诊断是神经衰弱。实际上,黄先生正处在第三状态的笼罩中。
(一)第三状态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
呈现活力降低,功能减退的状态。主要表现如睡眠障碍、食欲不佳、体力下
降、工作懈怠;疲劳、乏力、头晕、腰酸、耳鸣等。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
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之为人体的**状态;而
将由目前的医学水平明确诊断为疾病的状态,称之为人体的第二状态;由此
看来,人体的第三状态就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因此,学者们又称
人体第三状态为亚健康状态。这种提法其实很不准确,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第三状态实际上仍然属于机体的一种疾病状态。
依据生命定律理论分析可知,只有机体的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同时处
于有序状态,机体才能被称之为健康状态,也就是机体的**状态;而第二
状态则是指机体的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均处于病变的状态;只有当机体的
时空结构没有病变,而衍生结构处于病变的状态,才能称之为机体的第三状
态,这样我们就找到了第三状态的本质原因了。
第三状态是由机体衍生结构发生了病变所导致的,而“心理”又属于衍
生结构的部分功能,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第三状态可表现出如下特征:
处在第三状态的人,注意力涣散,难以全身心、高效率地从事工作与学
习;主观随意,记忆力下降,思维、想象力贫乏。人在第三状态中,悲观无聊,
放纵自我,应该关注的事无所用心,不必介意的事,难以割舍,为莫名的苦
恼,无聊的心境所笼罩。第三状态对个体的*大影响是意志品质下降,自我
调控能力降低,难以果敢从事,行为无法适度把握。
衍生结构是由生物信息、生物场及其所需能量所构成,大量无序生物信
息的产生,生物场与环境场的不相适应,以及机体衍生结构运行所需能量的
不合理分配,都可直接引起衍生结构的紊乱,导致第三状态的产生。
《唐诗百话》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这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施
张伯驹词说 本书特色 张伯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词人、收藏鉴赏家、戏剧家和书画家,诸艺中造诣*深的是倚声填词,历来为人称道。张伯驹词作音律谐美,情韵兼胜,风致高而不...
メガネをかけた完璧な優等生の秋吉透は、幼い頃から「かわいい」「きれい」といわれ続け、男として劣等感を抱いていた。そんな秋
花园街五号 本书特色 叩开一幢建筑物的大门,也就是打开一部沉重的历史。花园街五号,这幢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物,是这座城市的数一数二的住宅,在不同年代中,先后居住过的...
补天裂 内容简介 《补天裂》是一部历史小说,史料的搜集、辨识、论证不是工作的结束,而只是它的开始,历史小说要真实地反映历史,却又不能仅止罗列史料,它必须以人物和...
最经典的外国艺术名作导读 内容简介 “艺术”一词的涵义很广,甚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大致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从世界范...
毛姆对十大小说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可说是文学批评的典范之作。此处所涉及的,既有此类体裁之所以伟大的一些标准,亦有削
外国文学作品选附自考大纲 本书特色 《外国文学作品选(基础科段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陈惇等编写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外国文学作品选附自考大纲 内容简介 1...
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 内容简介 余恕诚、吴怀东所著的这部《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深入论证并清晰勾勒了唐代以诗歌为中心,诗与赋、文、小说、词之间的文体互...
《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进行研究,作者以敏感与精辟、锐气与生动的文笔,对当代先锋派文学的创
卫星校正场地面和典型地物波谱数据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的实测地球物理参数数据集,共分为5章:第1章和第2章列出了多年/次获得的敦煌、青海湖卫...
主编等:落落,女,现居上海出生于4月30日的金牛座,爱好天文、挣钱、收集杯子、饮料等已出版:长篇小说《年华是无效信》《尘埃星
统计的卧底-一位青年学者的观察与思考 目录 自序**章统计的角度统计的导向扭曲的数字统计之眼你不说我也知道相对迷人眼疫情!统计?科学的统计精神总统选举、央视标王...
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素质教育书系学生知识丛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基本体操的概况,跳绳、实心球、体操棍、肋木等项目的练习方法,并介绍了许多可以在中小学开展的体育游...
胡适在近代中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举凡政治、文化、教育与外交,都可以听到这位“徽骆驼”发人深思的言论,作为民国自由派知识分
中国文学史话 本书特色 收藏价值:1.胡兰成巅峰之作,孔子子旧书网单本开价上千元,绝版20多年的经典之作,纵论文学、科学、哲学、佛学,究天人之际,穷东西之辩,代...
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论:第二卷:原理·范畴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汇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 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卷收录的论文包括:《中国的文学理论》绪论;...
看罢西游不成精 本书特色 漫步西游路,别样悟人生。本书以北京味儿的语言,北京式的幽默,北京人的心智,对《西游记》这部家喻户晓的奇书予以新颖锊,创造性地将神话与现...
文学研究法 史学研究法(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史学研究法》系统阐述了其治史的理论与方法,以经学家眼光论史学研究,条分缕析,极为周详,有理有据,令人折服。从他...
腌菜 酱菜 泡菜 本书特色 你是否特喜欢吃腌制过的蔬菜呢,譬如,腌菜、泡菜、酱菜什么的?但是,你又担心市场上腌制蔬菜的卫生安全?如果是这样,不妨自己DIY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