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幻想的未来 文明及其不满

一种幻想的未来 文明及其不满

作者:弗洛伊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7-10

评分:8.2

ISBN:978720806969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犹太商人之家,是其父母八个子女中的长子。他4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译精神分析),认为精神病起源于心理内部动机的冲突。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

()

作品目录

中译本序——一种幻想的未来——英文版编者导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文明及其不满——英文版编者导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附录 专业术语表——
· · · · · ·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犹太商人之家,是其父母八个子女中的长子。他4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译精神分析),认为精神病起源于心理内部动机的冲突。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人们追求幸福。他们想获得幸福,并保持幸福。这种追求具有两面性:积极的目的和消极的目的。一方面,它旨在消除痛苦和不愉快;另一方面,它也旨在获得强烈的快乐感。狭义的“幸福”只与后者有关。众所周知,决定生活目的的只是快乐原则的意图。这个原则从一开始就支配着心理器官的活动。它的功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的意图是与整个世界(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相矛盾的。它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所有的宇宙规则都与它矛盾。p122最严格意义上的幸福产生于那些受到高度压抑的需要的满足(最好是突然的满足),而且在本质上,这种幸福只可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当快乐原则渴望的任何状况得以延续时,它就只能产生平和的满足感。我们的天性如此,强烈的享受只能在对比中获得,而无法在事物的状态中获得。(确切地说,歌德警告我们:“没有什么比连续几天的好天气更令人难以忍受了。”但这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因此,我们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已经被我们的本性限制了。对不幸的体验则容易得多。我们受到三方面痛苦的威胁:首先,威胁来自我们的身体,它注定要衰老和消亡,而且,如果没有疼痛和焦虑这些警告信号,我们的身体甚至都无法正常运作;其次,威胁来自外部世界,它可能以强大而无情的破坏力量对我们施虐;最后,威胁来自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任何痛苦相比,来自这最后一个方面的痛苦也许是最剧烈的。我们往往把它当做一种无端的附加物,尽管它与其他痛苦一样都是注定不可避免的。在这些痛苦可能性的压力下,难怪人们会有以下的表现:人们习惯于降低对幸福的要求,正如快乐原则本身在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时,实际上也变成了更加节制的现实原则。人们仅仅因为脱离了不幸或者结束了苦难,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而且一般而言,避免痛苦的任务迫使获得快乐的任务退居次席。p123

——引自第122页


这种生活方式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否则,没有人会想到舍弃这条寻求幸福的道路去另辟他径。它的弱点在于,在爱的时候,我们对痛苦的抵御能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软弱。而一旦我们失去了所爱的对象或它对我们的爱,我们也最容易感到无比的不幸。p130我们曾经说过,人发现,性(生殖的)爱给他提供了最强烈的满足体验,而且这种爱实际上给他提供了一切幸福的原型,所以这种发现必定让他认识到,他应该继续沿着性关系的道路去寻求人生的幸福满足,而且他应该让生殖器的性兴奋成为生活的中心点。我们还曾继续说明,在这样做时,人就使自己非常危险地依赖于一部分外部世界,也就是依赖于他选择的恋爱对象,而且如果他遭到了对象的拒绝,或者由于不忠或死亡而失去了对象,他就会感到极度的痛苦。因为这个缘故,各个时代的哲人都曾非常郑重地警告我们,不要采取这种生活方式。但是,尽管如此,这种生活方式仍能吸引许多人。少数人在他们的天性帮助下能沿着这条爱的道路不顾一切地找到幸福,但是,在这种情况发生以前,在爱的功能方面必然会发生深远的心理变化。这些人把自己首要珍爱的东西从被爱变成了爱别人,这样他们就使自己独立于他们对象的意愿;他们把自己的爱指向所有人,而不是个别对象,这样他们就能保护自己,不会丧失爱的对象;他们摆脱了爱的性目的,把本能改变成一种带有受抑制目的的冲动,这样他们就能避免生殖器爱造成的不确定性和失望。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自身形成了这样的状态:该状态的感觉是均衡的、稳定的、充满激情的,它和生殖器爱的激动不再有多少外部的相似之处,然而这种状态就是从生殖器爱中诞生出来的。p155在这里,人们忽视了自我和对象之间的区分,以及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区分。我们很快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一种伦理观点的较深动机,根据这种观点,对人类和世界的博爱被认为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使在这个讨论的早期阶段,我仍打算提出针对这个观点的两个主要反对意见。在我...

——引自第130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