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东西,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你或许生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你或许无法摆脱过去留给你的痛苦,你和你的伴侣或许总是纠缠在无尽相互伤害,怎样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呢?
阅读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
我没得到任何答案,因为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不可能有任何问题。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就是去接受它,对它说“好的”。为什么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呢?为什么要将任何事情都转变成问题呢?难道生活中的挑战还不够多吗?你需要问题来做什么呢?思维会无意识的喜欢上问题,因为它们给你某种身份的认同。这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病态的。“问题”的意思是,你在心理上不断的琢磨这种情况,而没有真正的在当下采取行动,并且你还无意识的将它变成你的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你的生活情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命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引自第67页
你现在所创造的痛苦,十之九、八都是对“本然如是”(whatis)某种形式的不接纳和无意识的抗拒。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呈现在思想的层面上;而在情感的层面上,它又以负面情感的形式呈现。痛苦的强度,根据你对当下这一刻抗拒的程度而定,而抗拒的程度,又决定你与心智认同的程度。心智总是想尽办法去否认当下、逃避当下。换言之,你越认同你的心智,你受的苦就越多。再换一个说法就是:你能够尊重和接受当下的程度越高,你免于痛苦和受苦-免于我执心智的程度就越大。心智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否认或抗拒当下呢?因为它无法在没有时间,也就是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运行和掌控。所以它把无时间性的当下视为威胁。事实上,时间和心智是不可分的。……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了你之后,你就会想要更多的痛苦。你不是变成受害者就是迫害者;你不是想施加痛苦,就是想承受痛苦,或者两者都要。其实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你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会义正言辞地宣称自己不想要痛苦。不过,仔细看看便不难发掘,你的思考和行为,如何被你设计成要让自己和别人继续痛苦的模式。如果你是真正地意识到它的话,此一模式便会瓦解。因为要更多的痛苦,就是疯狂的行径,而没有人会有意识地疯狂。痛苦之身是我执所投射的阴影,它其实会害怕你意识的光照。它害怕被发现。它的存活,依赖着你与它无意识地认同,以及你无意识地恐惧去面对那活在你里面的痛。可是如果如果你不面对它,你不把意识的光照入痛苦里,你就会在胁迫之下,一而再地让它复活。痛苦之身也许是你眼中一只危险的怪兽,让你没有勇气看它。不过我要跟你担保的是,它是一个虚而不实的幽灵,在你临在的威力下,是不堪一击的。有些修行的教义声称,所有痛苦究竟只是幻相,这是真的。问题是:它对你是真的吗?单凭一个信念并不会让它成真。你想让自己的...
——引自章节:第二章意识:离苦之道
作品目录衣莎贝花事了抉择花之物语三人行· · · · · ·精彩摘录“不善词令也不打紧,”她轻轻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引自章节:花事了“很抱歉,玛丽,我没...
◎怎么利用和创造势能?怎么理解公司的“术”和“道”?怎么定义护城河,又怎么有意识地给公司构建护城河?怎么用快节奏的打法,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全国老百姓都知道的品牌...
《掌故(第九集)》内容简介:本书较之前八集,本集体量明显增大,堪称“特大号”,三篇长文撑起主干。第一篇《钱锺书旁记》,是钱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础知识,之后以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为对象,重点介绍了木结构和斗栱的基础知识。除了必要的文字叙述外,书中还附有大量古建筑实物图、工...
大童澄瞳日本知名漫画家,1993年生于神奈川县。高中时为映像社成员,大学毕业于东洋美术学校绘画系,自学动画制作。2015年于COMITIA111上发表作品。20...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1902—1968),法国哲学家,出生于莫斯科。1926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3-1...
语言和音乐是人类发展出来的最神秘的技能。没有语言,人类就没有办法解释音乐;没有音乐,语言就显得格外单调。英国考古学家史蒂芬•米森将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科...
本书的赏析文字通过画面故事综述、艺术家生平及艺术风格介绍,深入阐释圣经故事。255种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精品,用珍贵文物及权威考古发现,破译神秘的圣经故事。这是美...
法兰克・吉伯妮生于1924年,在纽约长大。1945年毕业于艾比森逖耶鲁学院。1942年至1946年间,以TSNR海军少校军衔服务于美国海军。曾任《时代》杂志海外...
中医诊断学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绪论、四诊、八纲、辩证、诊断与病案五个部分。绪论回顾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四诊论述了望、闻、问、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作品目录引言拓扑学的直观认识预备知识集合论的公理系统第一章拓扑空间与连续性1.1拓扑空间1.2拓扑空间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3集合
《中國現代小說史》是夏志清教授名著A History of Mordern Chinese Fiction的中文譯本。在中國現代小說的研究上,本書可謂具有里程碑...
四诊抉微 内容简介 《四诊抉微》为林之翰代表作,流行较广,全书共8卷,是中医诊断学专著,主要讨论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及主病,作者着重指出,中医望、闻、问、切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本书特色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
《我的爸爸包玉刚》内容简介:包陪庆所著的《我的爸爸包玉刚》是一本女儿写爸爸的书,字字感人动情。包玉刚是首位登上世界船王宝座
Stein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他是当代分析,特别是调和分析和分析领域领袖人物之一。古典调和分析最困难问题之一是推广到多维。他是多维...
肖全,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曾任深圳《街道》杂志摄影记者,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1980年代中期,肖全开始拍摄“中国文艺精英”系列人物肖像,1991...
蒲辅周学术评传:大字版 本书特色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
朱刚,1969年生于浙江绍兴,198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博士学位,现任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轼学会副会长。著有...
微波炉维修专题问诊 本书特色 微波炉维修专题问诊共分18个部分,前8部分为微波炉共用知识专题,后续部分为微波炉分类故障专题。本书对每一个专题均采用“问诊”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