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二主新传

南唐二主新传

作者:谢学钦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2007-10-01

评分:4.7分

ISBN:750342009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南唐二主新传 作者简介

李璟和李煜是五代时期南唐国的君
主。作为国君,他们在历史上是亡国破
家的典型;但作为曲子辞作家,二人在
中国文学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
作品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本书作者
依据历史资料,从一个全新角度为南唐
二主作传。通过解读词史、赏析作品,
追溯南唐李氏

南唐二主新传 节选

br /> 南唐二主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曲子词作家,他俩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
宝。单说李煜词,它在千年时间里为何能获得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喜爱,在20
世纪50年代,学术界曾展开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讨论。主要观点有三:一是他
被俘后的作品所流露出的哀愁,与不同历史时代的各种读者有一种“类似”。
也有人认为,李煜词常常表现的只是一种情绪或感触,以致使作品获得一种
“普遍性”,而被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阶级读者所理解。所谓情绪或感触,在
现存的李煜作品中,大多是男女生活和相思别离,而这存在于人类各个历史社
会之中。因此有人认为,李煜词中的普遍性,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然而,
从历史上许多接受者的角度来看,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譬如,宋人蔡僚在
《西清诗话》中说:
南唐后主围城中作长短句,未就而城破:“樱桃落尽春
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曲栏金箔,怅惆卷
金泥。门巷寂寞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余尝见残稿,点
染晦昧,心方危窘,不在书耳。艺祖(即宋太祖)云:“李
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
不言而喻,宋太祖赵匡胤和蔡京季子蔡□,他俩能对李煜作品产生共鸣和
喜爱,纯粹因为那是“玩物丧志”的反面教材,可以告诫天下人:这确实是
迷人眼目的好作品,但付出的代价却是亡国破家。
苏东坡也有相似的观点。他不仅在作品中读出李煜的创作个性,还看到令
他拍案而起的国亡辞宫场面。因此,在《书李主诗》中,他说: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路
无人自还。”李主好书神仙隐遁之词,岂非遭离世故,欲脱
世网而不得者耶?

在《书李主词》中,苏轼又云:
“三十余年家国,数千里地山河。几曾惯干戈!一旦归
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是苍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
歌。挥泪对宫娥。”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
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
曲哉!
南宋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她不仅肯定“江南李氏君臣”在词史上的独特
风貌和突出地位,还读出了“忧患意识”。在《词论》中,她说:
乐府声诗并著,*盛于唐…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
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
子》、《浣溪纱》、《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
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
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
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当然,也有人从唯美出发,非常欣赏李氏君臣作品中高超的艺术技巧。
如,《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雪浪斋日记》云:
荆公(即王安石)问山谷(黄庭坚)云:“作小词曾看
李后主词否?”云:“曾看。”荆公云:“何处*好?”山谷以
“一江眷水向东流”为对。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
理名言?不错!在一千个人的心目中,可以有一千个的阮玲玉,一千个的祥林
嫂。然而,可怜的阮玲玉和祥林嫂啊,却受不了一千个人的折腾。我们应该不
忘先哲们的“人言可畏”这个泣血呐喊,从而慎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
哈姆莱特”这个做人权益,别把它无原则地扩延到看书读诗以外的地方去。
传记需要艺术,但它与小说、传奇不同。作者不能任意地“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更不允许在艺术可以虚构,以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
特”的种种借口下,驰骋想象,编造情节,塑造形象,坐赃传主。它必须忠
实于人物的生活轨迹、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包括历史纪录、文学
作品等在内的各种史料进行科学的鉴别、分析、选择,从而获得能够多角度、
多侧面地真实反映传主*具个性特征的那些素材,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
组织加工而成的一种艺术品。因此,笔者在撰写这本拙作时,不单使用了
《宋史》、新旧“唐书”、两《南唐书》、《江南野史》、《十国春秋》、正续《资
治通鉴》等官修民著的有关史书,还参考了各种版本的《南唐二主词》,以及
二主阅读化用过的种种文史作品,乃至历代学者的相关研究著述等,共有二百
五十多种。
尽管如此,我所拥有的历史素材,仍有许多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在
“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也作了一些“以意逆志”的尝试。这虽然属不得已
的,但它毕竟是动过手术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依然存在
着一定风险。何况笔者还是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氛围下
迈入学界的,打从心里并没有全盘否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个也只是普通接受美学,而不是文艺改编、影视演出、学术研究,以及社会
生活的法则圣言。因此,我热诚欢迎各界前辈老师和同好不吝赐教,以匡
不逮。
今年是李璟生日1091周年、李煜诞辰1070周年,明年是李壕逝世1047
周年、李煜忌日1030周年;南唐国灭亡也有1032周年了。如果读者诸君
“看”了他们“热闹”以后,能在获得诸如“点化”、“无我”等诗词创作知
识之时,还有文学以外的种种感慨或启迪,那笔者就心满意足了。
是为序。
谢学钦
2007年6月30日

第十一章李璟为何在南昌宾天
在《灭闽国》一章中,我们曾说到保大五年(公元947年)三月,由于
南唐兵在福州惨败,泉州刺史桃源(今属福建永春)人留从效自福州引兵回
到泉州,置酒饯别唐戌将,戍将不得已引兵归。此后,福建逐渐走向“二分
半”的政治局面:福州属吴越,建州、镛州(治今福建将乐县),①镡州(治
今福建南平市),②汀州属南唐,泉州、漳州③表面属南唐,其实由从效专政。
说从效的专政只是“半个”专政,因为它的割据政权尽管“雄据于一
隅”,④但他“称藩南唐”,始终以“南唐大臣”的名义进行“专政”的。
南唐保大七年(公元949年)十二月,从效兄从愿鸩杀漳州刺史董思安,
自称刺史。李璟怕他们像当年李仁达那样公开反叛,就升泉州为清源军,以从
效为节度使。就这样,“七闽”在政治上出现“二分半”局面终于成为事实,
尽管中间出现曲折,但直至南唐灭亡并没真正改变。
因此,从根本上说,留从效割据一方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保境安民,而是为
了个人升官发财,为王称霸,只不过他的做法没有李仁达那么赤裸裸,那么令
人齿冷罢了。也因为如此,所以在表面上他服从南唐号令,甚至连所任命的官
员也都向南唐请赐名位,但暗中却离心离德,窥间伺隙,寻花觅柳,另择主
子,一心想与南唐平起平坐。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留从效派遣心腹大臣黄禹锡绕过南唐主
李景,入朝进贡,请求在京师设置进奏院,直接隶属于后周。周世宗下诏回复
说:“江南新近归服,朝廷正致力于安抚。卿长久事奉金陵,不可改变主意。
如果在京师设置进奏院,与南唐抗衡,朝廷接受而拥有泉、南(今福建漳州)
两州,罪过在于朕。卿从边远的地方前来进贡,足以表示忠诚勤勉,努力地事
奉旧日的君王,*好应该像过去那样。这样,对于卿来说可以加深始终如一的
情义;对于朕来说也尽到了安抚四方的义务。您是通情达理的,应该体谅了解
朕的心意。”
南唐主李景也派遣他的儿子纪国公李从善与钟谟一起入朝进贡。这时,周
世宗大概从留从效的进贡看到人心险恶。就问钟谟:“江南也在整治军队,加
强战备防守吗?”钟谟说:“既已臣事大国,不敢再这样做了。”郭荣说:“不
对!过去我们是仇敌,如今已成为一家人了。我和你的国家的关系已经确定,
保证你不会再有其他忧虑。可是人生难测,至于后世的事情,那更是无法知道
了。回去告诉你们的国主,可以在我有生之时,加固城邦,整治甲兵,据守要
害地方,为子孙着想。”
钟谟返回江南,将这些话转告国主李景。李景毕竟是个文人,他从郭荣的
话中听出许多弦外之音,惶恐不安,就着手修筑江宁城,并对各州不完整坚固
的城池进行整治修理,戍守的士兵数量少的也补充增加。
由于失去淮南,南唐以淮河和长江为双重屏障的防御体系被摧毁了,并使
守江不如守淮的战略设想成为空谈。如今,国都江宁与后周国境只隔着一条长
江,而洪州(治今江西南昌市),地势却险要坚固。为此,李景还召集大臣,
商议迁都洪州。大概因为金陵地势“龙蟠虎踞”,对岸又是广阔平原,因而北
渡容易南攻艰难,连诸葛亮都劝说孙权迁都于此。何况,决定战争胜负,是德
而不是险。因而,大多数朝臣不想迁都,只有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表示赞
同。于是,李景决定迁都,并诏令营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使它具有都城
的规模。
许多人读《资治通鉴》,读到南唐与吴越交战于福州城下时,原南唐兵部
尚书杜昌业,出江州后回到金陵为吏部尚书,“阅薄藉,抚案叹日:‘未数年,
而府库所耗者半,其能久乎’”时,①以为对闽战争是南唐国势趋衰的转折点。
其实,南唐自从在淮上用兵及割让江北之地,直至向后周臣服以来,频频向周
世宗进贡献礼,才造成府库空虚,钱币益少,物价上涨。此时,礼部侍郎钟谟
请求铸造大钱,以一当五十。中书舍人韩熙载请求铸造铁钱。南唐主李景开始
都不同意。由于钟谟一再陈述请求,后来才同意。显德六年(959年)七月,
开始铸造以一当十的大钱“永通泉货”,以及以一当二的小钱“唐国通宝”,
与唐朝武德年间始铸的“开元通宝”同时通行。
九月初四,太子弘冀暴病身亡。据说,此病起于七月,起因是数次见到被
他毒死的三叔景遂化为厉鬼,在昭庆宫中作祟。去世后,有关官员援引他在浙
西打败吴越兵的功劳,建议定谥号为“武宣”。句容县尉张洎上书说:“太子
的德行,主要在于孝敬,如今根据武功来确定谥号,这不符合防微杜渐注重德
行的原则。”于是,李景改太子的谥号为“文献”,并提拔张洎为上元县尉。
从内心上说,李璟当然希望由长子继承皇位。根据之一就是,太子出生
时,民间早就流传这样的谶言:“有一真人在冀川,开口张弓向左边。”“冀
川”,即冀州。南朝宋泰始中(465年--471年),它与青州合侨置于郁州(今
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上,梁侯景乱后地入东魏,改置海州,故称
“冀川”。海州(即东海),为义祖徐温故籍。谶言后一句藏汉字“弘”,前一
句李景只取“冀”字,这就是长子名字的由来,以应“预言”继承杨吴王位。
太子弘冀生于李璟十八岁(公元933年)以前,时李璩为吴司徒同平章事,
知中外左右诸军事,留江都(治今江苏扬州市)辅政。从这个取名,也可以
看出李异父子篡吴之心,由来已久,用心良苦。所谓传位兄弟,那也是出于父
命,并非李璟真意。
长兄太子弘冀卒,二兄庆王弘茂年十九在保大九年(公元951年)七月
去世,三兄、四兄、五兄死得更早,按长次续嗣承统礼制,始终未曾想到会当
国主的老六从嘉,竟然出乎意料地要成为太子。这使南唐礼部侍郎、知尚书省
事璟谟气急败坏。
钟谟,字仲益,先世是会稽(治今浙江绍兴)人,迁闽建安(治今福建
建瓯县西南覆船山下),后侨居金陵。博学能文。在党争中,他依附孙晟、韩
熙载一边。钟谟屡次奉命出使后周,将世宗的命令传达给南唐主。还因此被扣
留在周。郭荣和李璟待他也都很优厚。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