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解:宇宙之道》讲述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近年大热,其中尤以通俗解读各种经典为当下学界趋之若鹜,一时间洛阳纸贵。荧屏坊问,触目滔滔,冷眼望去,宛如一个[学术评书]大超市。事实上,无论《论语》、《孟子》、《易经》、《诗经》等儒家经典,还是《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抑或《史记》、《三国志》等封建王朝正史;数千年来,解读注释之书,汗牛充栋,读不胜读。如何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前人解读的基础上,对上述古代经典加以科学阐释,发掘其内蕴,揭明其主旨,似乎更为紧要。何新先生向以研究领域宽广、观点大胆新颖、见解深刻独到而享誉学术界。
《老子新解:宇宙之道》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分别是《诸神的起源》、《易经新解》、《论语新解》和《老子新解》,其中有对古代经典的全新诠释和简明而又博赡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独立思考和可贵创见。摒弃媚俗,拒绝平庸,振聋发聩,石破天惊,是何新先生所有文字的一贯宗旨,本丛书亦莫能外。如果读者可以在本丛书中领略中国古代经典的千古真谛,感悟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我们也就为之而感到莫大欣慰了。
br /> 1
“道德经”一名,古无达诂。
道字从首从走。首,甲金文字象人张口叙说,即今语“说”也,首、说一音之
转。首古音与道近通。道,端、颠也,头也。道从寸(手、肘)①,滋乳为导。导字
象人之初生,首逆出即以手引产之形(《说文》记道之古文为“尊”。道、弹同源
字)。因知“道”之本义,动词也,即□/导,导产之术日“蹲”。引产之路日“道”。
又,尊之省体即道。导而顺行之,“道”也。
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称自己的哲学方法为“引产术”。老子称自己的哲学
为“道/导”。老子经中多见“玄牝”、“婴儿”、“玄牝之门”及“天下母”之文②。老
子认为,顺天而行,犹如引产之术,乃顺势引导之术,故日导,日道。战国文字
道异体或从行、人作“衍”,象人行于四达之衢。然而天道或反出,或逆行。故
在“道”这一词语的运用中,也综合着矛盾的语义。
德,其字根为“直”。金文作“惠”、“值”、“栌”。从直,从行(省体作彳)。或从
直从心。直者,治也。又,直,正也。直、正二字在上古汉语及文字中音义相通。
正直、正视、正行、正心日德③。又植即循字,德、循乃同源字。循者,顺也。顺行
即正行,即直行。逆行则为悖行,为“不值”。德之字根为“直”,即“正”。“政者,
正也”(孑L子),正者,纠正也。“正直”乃叠韵双声联绵词。德的本义就是正直。正
借为政,直借为治,即政治,治理。老子之德经,即政治之经,治国之经也。
综上:从中国上古语言及文字之初义析论之,所谓道即导引,顺天道而行
乃日道,曰有道。正行、正心、正直、直行、中正不倚日德。道是普遍性无所不贯
通的天道,德是人主行事之道,亦是君子自我内在的正直之性德。“夫人事必将
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老子书之甲篇“道经”言天道,兼言治心修身之
术;乙篇“德经”言政事及施政之术,即治人之道。这是《道德经》一名的正诂。
近人江泉《读子卮言》中有《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上古三代之世,学在
官而不在民,草野之民莫由登大雅之堂。唯老子世为史官,得以掌数千年学
库之管钥,而司其启闭。故老子一出,遂尽泄天地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学
者宗之,天下风靡。道家之学遂普及于民间。道家之徒既众,遂分途而趋。各
得其师之一遄。演而为九家之学。而九流之名以兴焉”。
司马谈论六家旨归:“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常势,无常形,故
能究万物之情。”
2
老子之所谓“道”,并不是一个抽象无实体的虚拟性概念。
道的观念的先型,是商周书中所谓“常”的观念。德的观念的先型,则是
“行”与“循”的观念。传说尧舜时代的民谚:“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古谣
谚》引帝载)日月之“常”,即“天道”;星辰之行序,即“循”与“天德”。
在汉语中,“道”有四种语义:
(1)天道;(2)道理;(3)道路;(4)言说(说道)。
道是道理,是道路,也是秩序。作为哲学本体论的“道”这个概念之发生,首
先建立于一个前提,即确信宇宙中的万象虽然是变动不居的,而其运动服从于某
种不变的秩序(即所谓“常”,常即不变者)。这种秩序好比一种固定的路径,这路
径就是“道”。①
由于万象之运行皆有“道”,且万物莫不服从于恒常不变的秩序(常),因
此道,乃是变动不居的大干世界中的不变者。但这个秩序究竟是什么呢?这
种秩序又是如何被观察和理解到的呢?
先秦道家所言之道,首先是天道(所谓道教,实际本义正是“天道教”)。
战国楚地道家学派著作《鹞冠子·泰鸿》云:“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度之稽
也。月信生信死,进退有常,数之稽也。列星不乱其行,代而不干,位之稽也。
天明之以定一,则万物莫不至矣。三时生长,一时煞刑,四时而定,天地尽矣。”
(此言并见马王堆帛书《经法》)
老子日:“不究于牖,以知天道。”(帛书)“不窥牖,见天道。”①(通行本)
究,稽,见也,计也。王充《论衡》:“夫天道自然也无为。黄老之家论说天道,
得其实矣。”天道是指宇宙的秩序,即天体运行的周期性。古天文学认为,日
行九道(曰“黄道”),月行九道(日“白道”),五星运行亦各有其“道”(日“黑/
青道”)。
所谓天道,在古天文学的意义上,主要是指黄道,即日、月、行星在天空中
有秩序运行的路径、轨道②。由天道的概念,引申而又有“地道”、“人道”(女人
的月事周期、人生的成长周期),进而形成了普遍性的“道”的哲学范畴。实际
上,反映这种周期性认识的老子哲学之所谓“道”,与印度婆罗门之所谓“梵”.
希腊哲学之所谓logos,含义都是颇为相近的。
天体运行的周期性、规律性,《易经》称之为天道,天地之道,或“天则”、
“天叙(序)”,《尚书·皋陶谟》称为“天秩”。
在天地的整个大自然环境中,有时序季节。天道或天地之道,都是讲天地
现象的内在理序与轨则,所谓轨道或规道。
3
在大自然中,*直观的周期性首先是每日太阳的东升西落。其次是春夏
秋冬。古代历法对“天道”的观察与记录,正是起源于对天文和自然现象周期
性及天体运行规律的观察和认知。
太阳是人们所见到的*大*明亮的自然天体。它的一出一落造成了白昼
和黑夜的循环交替以及季节的变换。根据太阳在每个朝夕的周期出没规律,
人类产生了“日”的周期概念。太阳的朝出夕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由于地
球公转形成的周期性季节循环,就是“年”。这种周期就是“道”。
月亮是人们见到的仅次于太阳的明亮天体,经过长时期的观察,人们了
解了月亮圆缺盈亏及其与太阳分、合关系的周期规律.于是又产生了“月”这
个周期性的时间概念。这个周期中也有“道”。
“年”的概念是观察物候的周期建立的。年,季也。季字象人首顶禾之形。
收禾之时,日“季”,日“年”。收禾每年一次。寒来暑往、草木枯荣、江河之冰封
解冻、花开花落、燕去雁来等,根据物候的周期形成了上古的物候历。进而,依
据长期“观象于天”(《易·系辞》),人们逐渐认知天体的周期规律,而发明了观
象授时的天文历。
古人认为:“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
一(理)者也。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
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法象莫大乎天地。”(《汉书·元帝纪》)。
《周髀算经》记“日复日为一日”,“月与日合为一月”,“日复星为一岁”。
小的周期是日、月、年,大的周期就是古人所谓“运”。道是一个动的概念。这
种周期律的不变性,就是所谓“命”。正是从这种循环往复、变而不变的大自
然周期性中,古人意识到了“天道”的存在。
孔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天伺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
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哀公日: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
“孑L子对日:‘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
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日月运行未尝闭
塞,天地似无为而万物并有,人人皆见,所以人贵天道,法自然。”
“阴阳万物,各有纪纲;日月星辰刑德,顺之有德,逆之有殃。圣人能明
其刑而虚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范子计然·内经》)
《礼记》云:“天道垂教,著于阴阳;圣人之德,著于礼乐。”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
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
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4
道的实质是自然秩序和自然法。“道法自然”,德则是人业。
《礼记.礼器》:“天道至教,圣人至德。”疏云:“圣人法天之至极而为德。”
马王堆帛书逸书454行:“知天道日圣。”(并见第275行)《春秋繁露·深察名
号》:“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顺而相交,谓之德、道。”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德是社会契约。
“式敕民德,永肩一心。”《尚书·盘庚》
德即直也。直者,质也。德之本义即质。直中古音通,中即忠也。故德即
忠。中者正也。中正即德。德者,循也,循,习也,风俗,习俗也。循即规范。
六十一
[原文]
大邦者下流,
处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
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
则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
则取于大邦。
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
小邦不过欲人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
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要居于江河的下流,
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
成为天下交汇之地。
雌柔常以静默战胜雄强,
以静定为根基。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
就可以征服小国;
小国对大国谦下,
就可以征服大国。
所以或者卑下而取之,
或者在下而取之。
大国不过是要兼并众小国,
小国不过是要生存在大国之间
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愿望,
只要强大者居于谦下!
六十二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
不善人之所不保。
美言可以市尊,
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
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
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
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日:求以得,
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万物的总纲。
善人实施它,
不善的人无法保有它。
美好的言辞可以博人尊敬,
美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人的行为不善,
对大道又有何损?
立位天子,
设置三公.
虽然以驷马进奉巨大的玉璧,
还不如用“道”来作为献礼。
古人重视“道”是为什么呢?
岂不是说有求必应,
有罪的就可免赎?
所以道才会被天下人所贵重。
六十三
[原文]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
多少,
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不自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译文]
以不作为为作为,
以无事为有事,
以无滋味为滋味。
以小为大,
以少为多,
用德来报答怨恨。
处理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
做大事要从细微事入手。
天下的难事,
必定从容易开始。
天下的大事,
必须从小处做起。
圣明的人不自称大.
因此才能成就大的事业。
轻易允诺的事不可信!
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遭遇困难一定更多。
所以圣者总把事情看得很难,
因此对他反而没有困难。
作者简介
何新,中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也是知名的政论家,并在研究之余从事中国画创作。一九四九年
生于浙江,五岁迁居北京。青年时期曾从事农工、铸工、教师等职业。
一九七九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教师。一九八G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
员。何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现任职于全国政协,从事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何新政治经济论集》、《东方的复兴》、《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何新与西方记者谈话录》、《艺
术现象的文化社会阐释》、《龙:神话与真相》、《何新集》、《谈龙》、《中国文化史新论》、《爱情与英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四辑)道德.人权与和谐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简介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成立,劳思光教授及信广来教授为...
易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本书特色 易有大道,包罗万象,一切变化全在其中。洞悉世态,化难为易,事事皆能逢凶化吉。实用的角度,通俗的语言,人人都能撷取《易经》的智慧据为...
世事箴言 内容简介 培根的《论说文集》写了大致30年的时间,直到去世前的那一年还在修订,可以说是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在世俗上和道德上的忠告》。...
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物质与发展-[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的代表作,十多年来,“政治儒学”一词因此书而为中国思想界所熟悉,本次...
當佛教哲學遭遇後/現代性如何在論述上予以回應?作者先考察東亞「批判佛教」與「場所佛教」的論爭、京都學派與新儒家不同的佛學詮
美与幼童 本书特色 儿童审美研究全新力作,该书以哲学和美学的方式,简洁而精准地勾勒出婴幼儿审美发生的路径,引领读者发现童年的秘密。全书将婴幼儿审美心理的考察视为...
读《资本论》 内容简介 阿尔都塞、巴里巴尔等法国学者合著的《读(资本论)》一书发表于1965年。该书在1968年再版时,只保留了阿尔都塞和巴里巴尔的著作。这个版...
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 本书特色 本书是《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之生存哲学分册。主要研究走向本真的存在。本书以“学术积累与阐释原创性的代表性观点及其意义”为内容,...
论语大义 本书特色 崔柏滔编著《论语大义(上下)》,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全面地理解《论语》原文语义以及原文章句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论语》的学问体系。这就与以往有关...
中国道教史 内容简介 1934年中国有两本道教史出版,一本是许地山之《道教史》,另一本是傅勤家之《道教史概论》。至1917年傅氏《中国道教史》出版,方被视为“我...
在路上-圆满人生的智慧甘言 本书特色 这是了解生命真相的智慧,究竟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这是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 它能勘破无明时代的文明包装,开释浮躁世间的人心归...
四书感悟:大学中庸论语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归纳、精炼的方法把《四书》博大精深的智慧和思辨简明而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阅读者经学著作较为容易。四书感悟:大...
论语新解 本书特色 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柏拉图的神学 内容简介 普洛克罗(公元410/412年-485年)是公元五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其时,新柏拉图主义内部已经出现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把柏拉...
俄耳甫斯教辑语-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 内容简介 编译者通过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古希腊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个古老的教派:“俄耳甫斯诗教”,它是与荷马一赫西俄德教派相并列...
本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唯一一部禅宗通史著作,全面叙述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本书以系统阐
禅宗智慧 内容简介 禅宗乃是佛教*上乘之法。本书以《祖堂集》《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六祖法宝坛经》等禅门经典为底本,编撰了八十一位禅师的五百八十个公案。先【...
轻松读易经 本书特色 《易经》书很多,但真正能看懂的人很少,为什么?就是因为太玄奥了!这本书就是采用百家讲坛方式,用大众易懂的道理和浅显易懂的文字,让一般大众也...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内容简介 本书为唐君毅先生继《原道篇》后,论中国哲学史之作。盖明道之后,必然成教;用哲学话语来说,也就是本体论之后,须用工夫论,唐先生即...
失落的神谕 本书特色 《失落的神谕》1998年,被罗马天主教廷列为禁书。罗马天主教廷要求全球主教回收德?梅勒的著作,并禁止在外间流传。◆本书作者德?梅勒,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