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里看欧洲

咖啡馆里看欧洲

作者:余泽民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2007-10-01

评分:5分

ISBN:9787807134893

所属分类:休闲旅游

书刊介绍

咖啡馆里看欧洲 目录

序一 咖啡之旅周
序二 现代社会的摇篮
序三 咖啡:生理功能与文化影响
**章 我的咖啡馆初夜
第二章 蓝瓶子里的黑水
第三章 土耳其咖啡与咖啡的性倾向
第四章 弗罗里安的情种们
第五章 咖啡杯里的互联网
第六章 咖啡与美酒的战争
第七章 美好生活的第十一分之一
第八章 离上帝*近的咖啡党人
第九章 “咖啡图书馆”老板的心理素质
第十章 不能不说的左岸咖啡
第十一章 一切都从咖啡桌开始
第十二章 外国人占领的罗马咖啡馆
第十三章 从罗马喝到佛罗伦萨
第十四章 维也纳人的咖啡天赋
第十五章 几度兴衰的帝国咖啡
第十六章 布达佩斯的咖啡岁月
第十七章 鸡尾酒样的现代咖啡
后记 一个嗜咖啡馆癖的真面告白

咖啡馆里看欧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咖啡之旅、现代社会的摇篮、咖啡:生理功能与文化影响、我的咖啡馆初夜、蓝瓶子里的墨水、土耳其咖啡与咖啡的性倾向等。

咖啡馆里看欧洲 相关资料

走近欧洲的咖啡之旅文:周晓枫
充足日照,火山土壤,全球主要的咖啡产地集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咖啡是有着热带性格的饮料,它秘密推进我们的情绪和情感,让人变得分外清醒。深夜书房中的写作,是咖啡给我灵感;高速路上的驾驶,是咖啡给我安全。
爱迪生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但这句话现在看来,似乎很有问题。在当代社会,大脑比身体更为重要。为了有一个清醒的大脑,人类已经离不开咖啡因。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有句名言:数学家就是把咖啡变成数学公式的机器。他每天工作19个小时,需要喝无数杯咖啡才不至于在工作的时候数错小数点。
咖啡之于整个欧洲,如同茶之于中国,是点滴渗透在身心和文化里的东西。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米饭和面包,戏曲和歌剧,当然还有茶和咖啡,它们交互作用,搭建我们中西合璧的生活。
对我来说,咖啡非常特殊,它给生活带来具体影响。一是决定了我地理意义上的居住环境,二是决定了我心理意义上的创作环境。
先说居住,这牵扯到一句“过气”的时髦用语。“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此名言普及面甚众,老套得我不好意思引用,其实倒精到,描述出这种魔力液体无时无刻的征服。当初买房,我迷恋的竟然是小区的广告册页。小区的包装策略相当奏效:从大的方面说,夺得当年中国广告业界的唯一金奖;从小的方面说,在没有现房和仔细衡量的情况下,我迅速决心栖居此处,并为此背负沉重房贷。那时我还没有咖啡成瘾,但未来,已经被描述中袅袅弥香的咖啡所修改。那间只有几个座位还称不上咖啡馆的咖啡馆,几乎在小区必经路口,所以只要你出门,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再说创作。我混迹江湖的网名就叫咖啡,因为迷恋它不可拆分的双音节,迷恋它的苦香。作为偶尔的写作者,我的状态的确业余。我太需要安全感,毫无冒险精神,对可能损及健康或名誉的东西警惕有加。如何安全又体面地调动激情?我的办法接近药物疗法:喝咖啡。
记得阅读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时,我所体会的震撼——那么多的奇迹和悲剧,都在咖啡馆里诞生和熄灭。咖啡馆,变成了尘世版的教堂,有着某种除却终极之外的寄托。最远的炮火和最近的啜泣都能让托盘上的咖啡微微振荡。猜测咖啡馆里那些脸:那些居民和过客,那些满怀期待的和历经沧桑的,那些优柔寡断的和快意恩仇的……
第一次看到余泽民的名字,是在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伊姆莱·凯尔泰斯的中文译本上。虽然不懂匈牙利文,但我依然相信他是最出色的匈语翻译——只不过那时我误以为他是德高望重的老者。后来经白描老师推荐,我阅读他的小说,并有幸作为责任编辑在《十月》上重点推介。我震撼,十余年漂泊的他在几乎没有读者的情况下写了几百万字。这些文字不是谋取功名的工具和手段,它们是孤独时制造给自己的回音,是彻寒时独自搓手的暖意。
余泽民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医学系的毕业生,转而攻读艺术心理硕士,尝试过医生、大学讲师、插图画家、翻译、作家、导游、厨师、果农、演员等多种职业。1991年,这个心怀屠龙之志的少年踏上穿越欧亚大陆的列车。
许多旅行者热衷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记,不忘嫁接资料支撑台面──那种知识汇编的书籍存在很大缺憾,原本再丰富的素材在他们笔下也阻隔着什么,难以带给读者安慰或触痛,浮光掠影之后终归无痕。而余泽民始终是个心理意义的流浪者,这意味着,正是因为没有归宿他把所有正在经过的此刻都当做可能的家来看待和珍惜。专家带有炫耀感的侃侃而谈我们耳熟能详,但从《从咖啡馆里看欧洲》里,我们倾听到的却是另外的声音……一个敏感、倔强而怀有深情的流浪者才能这样写作,即使面对的是已经冷却的史料,他也无法克制个人经验的强烈带入感。
追随一本手侧的书,让我们从咖啡馆里看欧洲……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就像玛莉莲·梦露香肩上羽毛披肩的气息一样无法形容。一间厅堂紧连另一间厅堂,之间的屋门敞开着,一面接一面的墙上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王子、美女和芳香依旧的花环,色调温馨,古朴浪漫,历久弥新。椭圆形、四方形的大理石桌一直延伸到店外的拱廊,店内点缀着堂皇的石柱。这儿有一间敞亮的厅堂,就像人的左心室,不断注入美艳的血液,并不断提醒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要注意休息。咖啡和饮料格外昂贵,使得人们不得不用肃穆的虔诚细心品尝。只要你坐一会儿,你就会明白这里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魔力??惬意地坐在世间万物万事之上。
——奥地利作家卡布列尔·巴瑞利(GabrieI Barylli)描述威尼斯弗罗里安咖啡馆

咖啡馆里看欧洲 作者简介

余泽民,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攻读硕士学位,从事艺术心理学研究。1991年赴匈牙利工作。旅居国外期间,当过诊所医生、插图画家、大学老师、报社主编、翻译、家教、导游、演员,甚至果农蒜农等。游历欧洲列国,体味生活,笔耕不辍。现定居匈牙利布达佩斯。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匈牙利记者协会会员。 编剧并出演实验电影《有一个中国人》(该片参加了1997年匈牙利影展)。与匈牙利汉学家合译《道德经》、《易经》。翻译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的《英国旗》、《命运无常》、《另一个人》和《船夫日记》等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集《匈牙利舞曲》、长篇小说《狭窄的天光》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