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后,人们就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给予你大量善意的建议,但往往这些友善的建议却会让我们更加糊涂,而不是从中受益。
事实上,我们得到的教育孩子的建议越多,我们越不知道如何正确去做。
有过记者经历的安德里亚·比朔夫,出于她的职业感,常常向*有权威的相关专家咨询这些建议的正确性,然后向父母指出在这浩如烟海的教育方法中,哪些是家长们主观想象的正确,哪些才是真正有效和有价值的。她想用这本书的科学性唤起父母们自己的切身感受,以体会那些对
孩子是好的、正确的教育建议,而不仅仅是盲目地听从这些建议。
德国家庭教育2007年畅销书,读者评为五个星,目前在德国已有15万个家庭拥有这本书。常规的不一定正确,适合的才是*好的。
教育是用心的、双向的,作为教育者须有科学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教育者谬误手册》一书将会对中国的家长、教育工作者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程方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可贵的是这238个教育谬误,不是作者在屋子里杜撰出来的,而是在采访了二十多位专业人士,查阅了大量专业书籍,并且加入自己的教子实践与思考后写出来的。所以你阅读此书时,会有一种在与你交谈的亲切感,而且你会觉得她讲的问题,你都经历过,她讲的许多误区。你曾有过。
——卢勤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
如果你是一位聪明的家长,你一定会从此书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请记住书中提到的一句话: “孩子和闹钟一样,不能一昧地给他上弦,必须给他机会让他自己走。”
——孙向红 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
初读《教育者谬误手册》,**个感觉是太棒了,这是一部指导父母和教育者正确培养教育孩子的好书。第二个感觉接触这部书太晚了。如果时光能倒流,我还是初为人母人师的话,有这部书做指导,我相信肯定能为社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一批优异的学生。
——杨艳琴 海淀实验小学教师
阅读这本德国同行的书,会吃惊地感到,现在中国父母们在孩子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几乎和德国是一样的。书中对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有不少独到的见地,这对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很有帮助。
——江亚平 新华社高级记者
此书写作手法幽默,并且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从与邻居、长辈、朋友的相处,到日常清洁、吃手指头等生活细节,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并且很实用的书。
——德国读者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 勤
一次,一家单位请我去做家庭报告会,走到会场门口,只见充气的大红拱门上镶了两条飞龙。我忍不住笑了,真是“望子成龙”心切呀!
报告会一开始,我问全场的听众:
“期盼‘望子成龙’的父母请举手!”
场上一半人举起手。
“期盼‘望女成凤’的父母请举手!”
场上另一半人又举起了手。
接着会场上笑声一片,大家都觉得自己很可笑。
等笑声停下来,我说:“是呀,现在我们大多数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谁不希望自己惟一的儿子、女儿成龙、成凤呀!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何为龙?何为凤呀?要知道,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九子也各有不同呀!有的儿子会呼风,有的儿子会换雨:有的儿子会喷水,有的儿子会负重…他们所以都称其为龙,正是因为他们各有各自的本事。如果让会呼风唤雨的儿子去驮石碑,那他一定会压趴下;如果让会负重的儿子去喷水,他恐怕使再多的力气也喷不出水来”。
同样,孩子也是有差异的,孩子也是各有长处的。有的孩子擅长音乐,有的孩子擅长美术,有的孩子乐于计算,有的孩子乐于写作;有的孩子善于思考探究,有的孩子善于组织指挥…让喜爱数学题的孩子去演讲,他可能会犯愁;让喜欢体育的孩子去当翻译,他也可能会很困难…
家庭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相同的人,而是善待每个孩子的个性,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充分发挥长处,扬长避短,而不是十全十美,处处和别人攀比。
如果认为,只有考上清华的男生才是龙,考上北大的女孩才是凤,那一定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处处指责:“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原本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但由于过高的期望,反而让孩子变得无望,开始厌学、逃学、甚至辍学,最终放弃学业,自暴自弃。本来生下来是龙神,最后却变成了跳蚤,谁之错?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发展?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前途?
是我们教育观念上出现了误区,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为了孩子,我们必须改变自己,才能走出误区。
聪明的父母,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同样的错误;
智慧的父母,不是没有误区,而是善于反思,及时走出误区。
那么,如何走出误区呢?
今天,我隆重地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德国女记者安德里亚•比朔夫所著的《教育者谬误手册——纠正教育者的谬误,让孩子感受教育是爱》。
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因为书中的238个教育谬误,不是作者在屋子里杜撰出来的,而是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采访了20多位专业人士,查阅了大量专业书籍,并且加入自己的教子实践与思考后写出来的。所以你阅读时,会有一种和你交谈的亲切感,而且你会觉得她讲的问题,你都经历过,她讲的许多误区,你都有过。正因为她所讲的现象都源于生活,所以你会感觉此书贴近生活,十分实用。
这本书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引发人物去思考。作者是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告诉天下的父母教子是一门科学,要遵循自己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科学在不断地变化,新的认识层出不穷,所以教育孩子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存在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一样奏效的公理定理。个体之间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每个家庭都有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法。作者希望“面对种种误区,每位父母都能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
我十分赞同作者这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我始终认为,家教没有“百科全书”,天下没有哪条“秘诀”能拯救你的孩子,任何经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作为父母,读这本书时,要静下心来,面对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试一试,改一改。
想一想,你是否也进入了误区?
比如:你是否也认为“只有打孩子才是暴力?”过去你传承老祖宗的教子观“不打不成才”,现在你进步了,知道孩子是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随意打孩子是行不通的。但是,你是否意识到“对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蔑视,让孩子承受超过他能力的责任和工作、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暴力呢”?
再比如:你是否也认为“再多的表扬也不过分”?有的妈妈读了我写的《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后,对我说,我整天对孩子说‘你真棒’,他怎么就‘棒’不起来呢?我问她,你说他‘棒’有具体的事情和理由吗?她说:“没什么理由,我说他‘棒’是希望他更‘棒’。”问题就出在这里。我十分赞同作者的观点,“最美好的体验并不是得到表扬,而是真正完成了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他做成一件事情的喜悦以及体会到自己是有用的,更能促进儿童性格的发展了。”让孩子棒起来,不是空洞地说他棒,而是给他机会让他做事,让他切身体会自己有多棒!正像德国诗人和教育家让•保罗说的:“孩子和闹钟一样,不能一味地给他上弦,必须给他机会让他自己走。”自己走出的路,才是最值得自豪的。
试一试,这些方法对我的孩子灵不灵?
别人的做法不一定合适你的孩子,适合不适合,要亲自试一试才知道,道理像买鞋一样。
比如:怎样让孩子听话?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可能打过、骂过、罚过、可效果却不好,那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可以“不去惩罚孩子,而是让他去感受并觉察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作自受,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孩子就会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听话”会比“不听话”要好受些。试一试多种方法,就会总结出你的教子经验。
改一改,认识到自己教子观念不正确,就要勇敢改正。
比如:许多父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替孩子把一切想好”。大量的事实证明,父母替孩子做的事情越多,孩子能力越差;父母越怕孩子吃苦,孩子离开父母吃的苦就会越大;父母越是希望给孩子更多的快乐,孩子越是不快乐。因为父母的这种做法,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无法享受自己独立来做决定的快乐。
一个二年级的上海男孩,在家什么事都由妈妈替他干。暑假,他参加了“知心姐姐”组织的“革命发现之旅”夏令营,和我们一起去了内蒙古大草原。160多个孩子中他最小,每天他都自己提着行李上车下车,今天住宾馆,明天住草原蒙古包,和大孩子一样跑来跑去,从不喊苦。回到上海,妈妈陪他去学琴,妈妈说琴很沉要替他拎着,他拒绝了:“不用,我能行,这琴一点也不重,比我的书包轻多了。知心姐姐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眼泪都流出来了:“儿子,你长大了!”
父母要希望孩子喊出“我能行”,自己一定要放手。父母只要做小小的改变,孩子就会有大大的改变。
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真心希望每一位爱孩子的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世界。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多了就有了路”。
教育孩子,也没有现成的路,自己要走出自己的路。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父母和孩子是同路人,一边走,一边寻,走错了,再回来。请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有两个孩子的安德里亚·比朔夫是德国的一位自由作家,也是一位记者。多年来她专注于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问题;她曾是两家青少年杂志的主编,也曾参与多本儿童书籍的编写,同时她还在多家不同杂志、报纸上发表过很多关于心理学、医学的文章。
优秀儿童时间管理手册:30天让孩子生活更自律 本书特色 为什么别人刷牙洗脸用几分钟,你的孩子却要用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孩子从早上七点就开始写作业,到了晚上十点钟还...
《北大汉简老子译注》内容简介:本书属于语言文字学和文献学两个学科的交叉研究,从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语文学角度,对北大藏汉
儿童教育哲思哲语(套装共5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儿童教育理论著述家、作家王忠民所著★ 既有哲理性的语丝,也有实例和亲身感受,亲切...
发现孩子的优势(上下) 本书特色 全球畅销书《现住,发现你的优势》作者马库斯·自金汉倾情推荐!现在,请所有父母和老师加入福克斯发起的“优势运动”,培养孩子学习优...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本书特色 “韩国**妈妈”将三个继子送进哈佛、耶鲁的亲身体验,杜绝外界“教育理论”的干扰,集中注意自己的孩子,努力而谨慎地建立起自己的...
诺兰育儿标准 本书特色 诺兰育儿首席专家育儿经100多年来皇室、贵族育儿经验首次进入万千普通家庭让你的孩子得到皇室般的教育,贵族般的教养诺兰育儿机构培养的孩子更...
婴幼儿疾病诊与治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知识与记事相结合方式,既完整的介绍了孕期知识,又可做为孕期的日记本,作为一生美好的留念。婴幼儿疾病诊与治 目录 前言**章 ...
玩耍精神:会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 本书特色 美国顶级发展心理学家彼得格雷(peter gray),面临儿子在传统教育体制下,长期受到强迫性教育模式的摧残,产生激...
朗读手册-最终修订版 本书特色 为什么一定要为孩子朗读?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朗读?怎样做才能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同年龄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电视看多了到底会...
教养青少年的十大错误 本书特色 本书用了一个负面标题,父母们乍看之下,不禁要皱眉头:“我养家糊口已经辛苦了,现在还要来指责我的错误。”请不要误会,本书之所以这样...
斯宾塞儿童专注力训练-赠送:3D手工折纸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希望家长能有效地运用斯宾塞的早期教育思想,与孩子一起提高专注力。本书每部分游...
爱.让我们彼此听见 本书特色 钥匙能够打开锁,是因为钥匙*懂锁的心孩子的真心话,你真的了解吗?你给孩子的,他真的想要吗?是不是天才,真的那么重要吗?&helli...
摆脱完美主义-孩子犯错应对法 本书特色 托马斯·格林斯庞著的《摆脱完美主义(孩子犯错应对法)》是引进版家庭教育类图书。完美主义并不是仅仅做到尽*大努力,争取优秀...
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 本书特色入园、上学、出国…和你一样,本书作者也曾无比困惑: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别离?报班、参赛、游学&hell...
通往哈佛的旅程 本书特色 《通往哈佛的旅程》是一本分享育儿心得和成长体验的家教书。本书真实而详细地介绍了作者陈树燊如何培养两个孩子进入哈佛校园,以及他独特的教育...
坐月子.新生儿护理必备全典 本书特色 《坐月子·新生儿护理**全典》分坐月子篇和新生儿篇两大部分。在坐月子篇中,按照产后新妈妈身体恢复的特点,以时间(周)为顺序...
责任感启蒙书-完美素质家教启蒙全书 本书特色 责任感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情...
给青春期女儿的十封信 本书特色 《给青春期女儿的十封信》:別以为女儿不懂或 不该懂,如果她没对你说,那只是因为你缺乏交流的真诚。她可以偷偷自学,可以道听途说,可...
给孩子的第一本情绪管理书 本书特色 本书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法,可以帮助父母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效地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在人生中,孩子要面临很多情绪...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好爸爸贾容韬教子手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贾荣涛(笔名贾容韬)老师的心血之作。贾老师是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他本来有一个企业,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