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复杂的,需要、追求和标准都是多方面的,但活着、活下去并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展延续自己,是生命体*本能*自然的要求。文化生命同样如此。如何使得文化生命获得健康畅达的发展,在尽量吸取外来养分的同时,更好地壮大自身,在适应时代条件、现实要求的同时,使自己一以贯之的精神得到创发和张扬,尽可能多地获得生命活力,这应该是众多学人系念于心的问题。在儒家与现象学的分合之际去论证生活儒学的可能性,从道与政的关系中把握中国政治演进的规律,从对殷商时代宗教神灵谱系的梳理来考察中国宗教精神,以康德哲学来参证孔子仁学实践理性的精义,对东西方不同特质的个人主义进行比较,从金融学角度来观照儒家文化的得失,立足于艺术思潮来探讨复古以开新的文化实践,儒家与基督教就共同关切的问题展开对话、斟酌异同,直面儒学的危机去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并重建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如斯种种,反映出学人们在中西古今的张力中探察儒学生命的旧影与新踪、往鉴与前景的多向度尝试和努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主干的儒学,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结构、多维面向的生命体,在历史上承担了血缘纽带、人文教化、政治认同、终极关切等功能,在进入现代情境之后,有些功能在弱化,如家庭、家族方面,有些功能在转换,如政治认同方面,有些功能则待开发,如教育、身心安顿等。对于这样一个与民族生命紧相焊接的生命体,《原道》不愿做本质主义理解和教条式的持守,而倾向于从生命体之丰富性、复杂性和立体感上去加以体察和分析。本着因时损益的原则,主张眼光向下面对既定事实、适应现实条件,在变换的情境中去历史地、具体地把握生命体的正当要求、可用资源和回旋余地,争取生存空间和历史合理性的*大化。
儒学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本刊以全新视角重新挖掘儒学的深层次内涵,内容包括文化热点、文化战略、学术思想与评论、古典新诠、对话与争鸣、天下儒学、学人纪念几个方面,重新诠释了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
儒教是教非教的再讨论 李向平
【内容提要】“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几十年争论,焦点集中在儒教是否有一个至上神,是否存在以此为中心的宗教制度或组织。实际上,即制度即分散的社会存在形式,决定了中国儒教的关系主义宗教模式,进而摆脱了以至上神为核心的宗教定义方式,决定了儒教的宗教性表达形式,不像基督教那样,具有一神教排他性而予以制度化。因此,儒教既有对现实权力秩序的制度依赖,亦有个人信仰者的弥散型道德讲求。其大,可囊括天下;其小,能独善其身。这就建构了中国儒教的社会学意义。
【关键词】儒教关系主义宗教模式
对于中国宗教,尤其是对中国儒教及其与中国社会关系的认识,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以儒教对应于基督教信教伦理等问题的时候,这个联系尤其紧密,同时也涉及儒教是否是宗教的问题。如果儒教不是宗教的话,那么,这种对应式的研究是否还有意义呢?因此,对于中国儒教是否为宗教、它的社会特征如何的讨论,自然与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紧密相关。
一、儒教构成的单向性问题
“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学术争鸣,源自五四,却肇始于1978年底,在中国大陆无神论学会成立的大会上,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的任继愈先生首次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断。1979年他去日本访问,写有一篇学术报告《儒学与儒教》。这篇报告后经补充改写,以《论儒教的形成》为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期。任继愈关于儒教是宗教的提法,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的流行观念。继而在20世纪80年代,任继愈在他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儒教研究室,发表了一系列以儒教是宗教为中心的论著,详细地展开了“儒教是宗教”的论述。这些研究触及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并由此而开始了一场历时20多年的学术讨论,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儒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中国有没有宗教,儒教是不是宗教,在古代中国本来不是问题,但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之后,这个问题被重新提了出来。五四以来,崇信科学而并推崇儒学,其思想具有无神论的色彩或倾向,先后呈现了以科学代宗教、伦理代宗教、美育代宗教的种种思潮。也有像梁启超那样,认为中国没有宗教的原因,是不存在像教会这样的宗教组织,仅仅是祭祀和报恩的观念,根本用不着认为中国还有宗教的观点。
这些观点表明,儒学如果要被称之为宗教,那么,他无疑是一个世界上十分独特的宗教。如果说儒学仅仅具有宗教性而难以作为一个体系宗教的时候,那么,它肯定是一个无神的宗教,缺乏至上神崇拜的信仰体系。儒家的理想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历史功能,就是导致了一个能够理性使用神人关系的操作体系,以人为本地随意将神本主义为己所用,或改造神本资源。这种理想主义,是人的神化,神本的人本化,神圣资源的世间化(非世俗化)。
……
中国鱼文化 内容简介 鱼文化是专题文化,也是符号文化,不论是有形的鱼图、鱼物,还是无形的鱼俗、鱼信和鱼话,都是以文化符号的方式承载着民族的旨趣和精神。它包容着艺...
黑白宋庄 本书特色 自由摄影撰稿人赵铁林追踪采访宋庄——北京画家村长达五年之久,拍摄的几百幅充满张力的纪实图片真实记录了青年艺术家们看似荒诞的艺术实践,和看似散...
咬文嚼字:合订本:2019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9年度的《咬文嚼字》杂志年度合订本。全国知名的《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年度合订本,分为平...
印度文学 欧化东渐史-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欧化东渐史》著者张星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本次出版的《欧化东渐史》,也是涉及中西交流的重要学术著作,时间...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八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为学术性丛刊。本辑收录了国内外学者的学术论文多篇,涉及到汉语的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反映了近年来汉语史...
新华字典(第10版)双色本 内容简介 本词典是在荣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国家辞书奖特别奖的第9版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主要增补了部分新词、新义、新例和少量字头,...
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了林浯堂家乡的独特地域:文化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他的熏陶和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读者介绍了其“...
汉字的智慧 内容简介 《汉字的智慧》由纪德裕所著,是一本有着丰富内涵的有关汉字的普及读物。书中既有汉字结构的解析,又有汉字源流的探索,并随时注意揭示前人...
中国书评-(第四辑) 本书特色 有人说当年的《中国书评》是那一代人的“学术图腾”,九年后复后的《中国书评》显然也有同样的追求。**辑于2005年4月出版,在学人...
邮票图说中国民俗 本书特色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其“风”是因自然环境不同所形成的风尚;而“俗”则是由于社会环境相异产生的习俗。历代相沿,群居成习,...
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 本书特色 《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国外文化理论研究丛书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上编后殖民理论及...
修辞心理学 内容简介 《修辞心理学》系复旦大学青年学者吴礼权博士精思傅会,六年乃成的*新力作,是中国学术界此一领域的开拓之作,将中国现代修辞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
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 内容简介 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
我们的节日端午 内容简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与情感。本书介绍了端午节。我们的节日端午 目录 总序/冯骥才话说...
正红旗下 本书特色 老舍长篇小说代表作,文学绝笔。老舍从出生写起,当时正是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眼看着大清王朝走向没落,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们也在末路挣扎...
中国文化概论教师用书-含光盘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教师用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教司推荐教材中国文化概论教师用书-含光盘 目...
中国民族发饰 本书特色 ★ 由上海戏剧学院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四载完成★ 三百多幅精美的彩画及照片★ 荣获第二届中国图书奖★ 研究民族发饰,感受艺术魅力和民族...
推理小說5冠王達成!令和怪物之稱本格推理!全書皆是伏筆!【第20屆本格推理小說大賞 TOP1】【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 TOP1】【本格推理小說BEST10 TOP...
《财务自由新思维: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内容简介:索罗斯是20世纪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在财经界及避险基金领域均是令人称羡的代表人
章开沅文集-第三卷 本书特色 章开沅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在诸多研究领域均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造诣精深,著作等身。《章开沅文集》即涵盖其在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