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电视观众还记得,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曾经以《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为亿万观众、读者送去热腾腾的心灵鸡汤的于丹,竟然一袭中式服装,坐在CCTV-3“文化访谈录”节目主持人马东身边,一连七天侃起了昆曲。这次从传统经典到传统艺术的“转身”,是于丹的率性而为,还是以往思路的延续?
如果说,《于丹论语心得》是借助传统经典《论语》给当代读者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向的导航,那么,《于丹?游园惊梦》则借昆曲给大家推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从容而温馨的生活方式。
所以,CCTV-3《于丹?游园惊梦》不同于昆曲知识的普及讲座,它淡化了昆曲的历史和过于专业的知识,而是以类型的方式呈现其审美特点,阐述了于丹对于当代人生活态度的忠告及建议。
在于丹看来,昆曲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于丹说:“我喜欢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叫作‘昆曲’。”她认为,昆曲那种细腻、婉转、精致、唯美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元素”,进入当下的时尚生活。比如,我们现在流行一种“慢活”的生活方式,所谓“慢活”,“它是指我们每天可以做一些从容舒缓的运动,比如说打打太极拳,练练瑜伽;过一过环保的生活,能够节约能源,能够有大段悠闲的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分享。所有这些健康从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慢活”的例子和元素,在昆曲中,触目皆是。于丹还强调了“过程”的重要。《牡丹亭》中,杜丽娘因为梦中遇到俊逸书生柳梦梅而情不能自已,醒来后要去“寻梦”,并因梦而亡又因梦而生。我们往往要问:这种追寻有什么结果?这种投入是否值得?于丹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爱的过程。过程关乎人心,不仅体现一种意愿,而且体现一种能力。能够享受过程,也就是能够享受人生。我们为什么到茶馆喝茶,为什么要去泡酒吧?消费不是一个物质的结果,而是一个精神愉悦的过程。
相信看过节目、读到书的观众、读者在惊叹于丹成功“变脸”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于丹依旧关注心灵,依旧在为当代读者煲一份“浓汤”。
去年11月26日,于丹的**锅“心灵鸡汤”让那个冬天变得温馨,许多亲历者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许多感人的画面。整整一年过去了,还是那个于丹,还是一锅“心灵鸡汤”,但是器皿变了、调料变了,它是不是还符合大众的口味?让我们拭目以待!
于丹精彩语录
1.其实,人人心里都掩映着一片园林,无非被一扇无形的门遮挡着,如果你真的推开这扇门,虽然那可能是一扇吱吱呀呀的门,你好久没来过了,但是你只要打开一道缝,一眼望去,你便会看到许多以前不曾留意的东西,许多真正契合于内心的东西,许多属于梦想的东西。
2.梦也许在现实中不是一种生产力,不能带来一种物质的结果,它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对自己灵魂上的一种开掘。今天的我们不仅仅是远离了一个古典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种悲悯的情怀和从容做梦的心境。
3.就在今天紧张繁忙的生活之中,在我们必须遵守的过分现实的秩序之外,是不是还有可能给我们一个梦想的空间?也许我们每个人在梦幻中可以触摸到的是心灵*深处那份*真挚的情感。
4.也许是我们的时代太繁荣,也许是我们的时间太短促,所以我们有很多感情不缺乏强度,却缺乏富有韵味的表达方式。靠琴寄情、以琴谈心的现在还能有几人呢?
5.深情之美,不在于这份情感*后能不能够成正果,而在于它成长的过程,广而弥深,可以在我们的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情怀是不问结果的,有一些情怀是不记成败的,充满深情的人不要求非要有一个圆满、妥贴的结果,非要给他一个交代,他要的只是自己的投入,如果不让他投入,他会觉得辜负了自己的心。
6.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怀抱着自己的故事,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是隐蔽在人群中的异类,我们带着相似的笑容,温文尔雅,互通言语,我们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妆扮,但是又有几个人的心事是真许人知道的?
7.今天,有很多人心中并不缺少爱的意愿,但是我们真的缺少爱的能力。能力关乎细节,能力关乎过程,能力其实也关乎一个人的价值观。当我们甚至在爱上都要计较得失与*后的结果时,我们就真的失去了深情的本能。
8.真正的英雄不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名分,而是一种情怀。英雄,可以成、可以败,但他的情怀一定是且悲且壮,有对历史的沉静的投入与内心的反省。
9.苍凉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感受,同是悲情,悲壮是高昂的,激扬慷慨;苍凉是无奈的,而余韵深远。苍凉能够唤起我们一种辗转于心、不绝如缕的激荡,就在于它表现出来的是命运深处的一种无奈。
10.真正有苍凉之感未必是人生的不幸,它是人生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一种生命的反省,它使人保持着一种清静,保持着自己对人生不足的透彻的反观,从而获得对天地万物的格外的珍惜。这个世界上那些永不妥协的乐观主义者,一定是经历过人 ……
于丹:影视传媒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奖,2000年获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2001年获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200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获得“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被评为2006年品牌中国年度人物之一,2007年获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所讲课程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2006年10月以来,于丹教授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解读《论语》和《庄子》,社会反响强烈。2007年国庆期间,在中央三套“文化访谈录”连续七天播出《于丹 游园惊梦》,再次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费里尼-甜蜜的生活 本书特色 《费里尼(甜蜜的生活)》简介:就《甜蜜的生活》而言,它不仅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特征,也为我们留下了个生动的记者的形象,这个记者正是费...
近现代篆刻名家印谱丛书:尤无曲 内容简介 我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至近现代时期达到了高度繁荣,其间名家迭出,可谓群星璀璨。他们中不乏有印谱传世者,但也有不少篆刻...
从临摹到创作:吴昌硕 内容简介 从临摹到创作,是任何一位书法家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书法的艺术特性,既决定了它比其他艺术更加注重“临摹”这个入门和修习的途径,同时更...
中国书法艺术:第7卷.明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艺术》是为了广大书法爱好者和书法研究者阅读、欣赏和从事研究工作的需要编印的。本书根据书法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
动物表演史 本书特色 兽类为了炫耀力量而格斗,禽类为了展示美丽而开屏,虫类为了发军魅力而争鸣。在原野上,在森林里,在山谷里,人类一开始就接受着大自然给予他们的如...
《改革开放口述史(地方卷)》内容简介:该书精选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
《赭石:童寯画纪》沉甸甸的画集,编者也附加了一册与画集相映的珍贵的旅行日记,以便为读者提供一种全面而综合的视角,去接触并了
2001-2012-中国话剧现场 本书特色 《中国话剧现场(2001-2012)》由刘彦君编著。中国话剧的发展已开始与世界同步,世界戏剧的各种舞台波动将同时触及...
汉.曹全碑-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曹全碑》赏析文师华隶书本来是一种民间流行的“以赴急速”的书体,它源自古篆,趋用于秦。到汉代已成了官方文书通用...
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第18代住持、日本国宝级枯山水大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被美国《时代周刊》...
不一样的景观-港台电影研究 本书特色 《不一样的景观:港台电影研究》是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不一样的景观-港台电影研究 目录 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的发展轨迹**辑...
原始艺术(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本书的目的是对原始艺术的若干基本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我们以两条原则为依据——笔者认为研究原始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以这两条原则...
苏轼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中国经典碑帖荟萃 内容简介 碑的原义为古代竖立在宫、庙门前用以识日影的石头,其在书法上的意义是指刻有文字的石碑,故又称碑刻;帖...
神秘恐龙-幼儿创意联想画-3岁以上适用 本书特色 《幼儿创意联想画:神秘恐龙(3岁以上适用)》是一本神奇百变的创意绘画涂色书!宝宝认知颜色,培养宝宝对配色的美感...
达德利•安德鲁(Dudley Andrew),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委员,耶鲁大学电影中心创建者,谢尔顿•罗斯荣誉教授。获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法国...
《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世界电影理论思潮》的首要写作目的就是它的实用价值,《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世界电影理论
《从“小白”到美术指导》内容简介:本书的内容从认识美术指导开始,然后讲解美术指导的主要工作,其工作分为前期准备、创意、执行
篆隶书教程 本书特色 学习书法,既能启发心智,提升精神境界,又有利于身心健康。书法史上很多书法家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应该与书法艺术“静中寓动”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怀素、欧阳询卷-三米格草书习字帖 本书特色 《三米格草书习字帖:怀素、欧阳询卷》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怀素、欧阳询卷-三米格草书习字帖 内容简介 简介《三米...
《手绘•中国历史长卷》是由北京阳光博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策划的、面向孩子的通俗历史科普图文丛书,计划用10册的篇幅展示、理清从远古人类到辛亥革命的历史脉络。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