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颐(震下艮上)
论行事要有主见
(卦辞)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爻辞)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马恒君先生说:“这一卦前人讲得极为纷杂,不仅是取象混乱,义
理也极不统一,无可适从。我们不得不从《周易》的内部体例上重新挖
掘,尽量吸收前人的有益成果,来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我深以为
然。但马先生是主爻位说的,我做的脱胎换骨的改造,与他做的大不
一样。历来注家都把本卦中的“颐”字解释为“颐养”,这一点马先生未
加改造,而是继承了的。因此,从义理上说,他仍然认定本卦主旨是讲
“颐养之道”,所以他的改造是谈不上脱胎换骨的。我则正是在这方面
一反传统而“标新立异”。
陈、赵二先生对本卦作“通说”时写道:“《颐》卦象人口颐之形,全
卦写人如何谋取食物以求生存的问题…六爻是写每人都有不同的
活法,各以其道,但究以正养为上。”这也是认为本卦主旨是讲“养”,
但与传统理解又稍有不同。对传统理解的较为准确的表述,是黄、张
二先生的说法:《颐》卦“所揭明的‘养正’意义,基本宗旨体现在两端:
‘自养’之道,当本于德,不可弃德求欲;‘养人’之道,当出于公,必须
养德及物”。
我对本卦主旨的领会是:它是教人行事要有主见,不可只听命于
人,但又不要背离正理。
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前二字是占断辞。对这条卦辞的理解不同,是造成对于本卦主旨
认识上的分歧之主要原因。“颐”是人嘴和下巴部分的合称,由于后面
还有“口实”一词,所以一般都以为是特指嘴巴了。相应地,就认为“口
实”是指“口中实惠之物”,即食物。于是这卦辞似乎是说:“看着嘴,自
己去谋求食物。”“嘴”是谁的嘴呢?又是谁在“观”(看)呢?这就又可
有不同理解。陈、赵二先生的书中此句的译文是:“观察他的口颊,就
知道他足以自己谋生。”这是一个理解角度。高亨先生说:“观人之颐,
不能饱,须自求食物,故日观颐自求口实。此示人勿羡于人,宜求于己
也。”这又是一个角度。但二者引出的结论完全一致,都是教诲要自力
更生,不依赖他人,而且,都未脱离原文字面直接陈述的内容。黄、张
二位先生的书就不同了,译文是:“观察事物的颐养现象,应当明白用
正道自求口中实物。”这是在头一句就把自己的感想和发挥注入到原
文中去,似乎“高屋建瓴”了,但这样为解读后文定下调子,弄得不好,
将会导致更大的曲解。
其实,仅从字面上看,这条卦辞也可有不同的解释。邓球柏先生
对“自求口实”的训释就不一样:“自求口实:自讨苦吃。口实,毁弄。
《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韦昭《注》:‘口实,毁弄。”’因
此,他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别人的下巴动而行事是自讨苦吃。”
我从邓先生的这个注释得到启发,认为这个“颐”虽是指下巴,但
却同“颐指气使”相联系,所以“观颐”就是“看脸色”,是说做事没有自
己的主见,全听他人的摆布。这对常人不是好事,对侯王、君主更是大
忌,后果是严重的,所以说是“自求口实”。既然证明了“口实”是“毁
弄”义(“毁”有“毁坏”、“减省”义,“弄”有“作弄”、“欺侮”义,“毁弄”
就当是被贬损、欺侮的意思),那么,邓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从字面
上看也至少具有和上述理解相等的“可接受性”,如果考虑到这是在
向侯王、君主作教诲,就更应该倾向于他的这个理解,要是爻辞的内
容与之更相一致,那就必须认这个理解为“达诂”了。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由于把卦辞中的“口实”理解成养
人的“食物”了,所以这个“灵龟”也就或者被说成是指“美味”,或者以
为是比喻阳刚美质:“龟能咽息不食,灵龟,喻其明智,而可以不求养
于外也。”(程颐语)“朵”是树木因缀满花叶而下垂的样子,“朵颐”就
当是指下巴往下拉长了。于是这句爻辞就被解释为“抛弃自己的美味
而羡慕别人的吃食”,亦即喻指贪心不足。这自然意味着“凶”。但按我
的理解,“观我朵颐”乃是说“看别人的脸色”。因为这是在批评“观
者”,“我”对他来说是“别人”,前面不是说“己”,是说“尔(你)”,所以
后面也不说“人”而说“我”了。这样,前句说的“灵龟”就该是喻指“主
见”,或者更准确一些,指“高明的指路人”。这是因为古人遇大事而不
知该如何行动时,就占卜问神,而龟卜曾经是*常用的卜问方法。“灵
龟”就是神龟(“灵”有“神灵”义,也有“灵验”义),故而有灵龟就意味
着可以得到*好、*有效验的指示。所以这条爻辞直接是说:丢开自
己的指路人,总是盯着别人的下巴看。灵龟是自己的,使用时不必求
人,因而其实是说:自己不拿出主见来,只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这对理
应掌权出主意的人——侯王、君主来说,意味着大权旁落,所以评价
为“凶”。我想,作这样的理解,不仅字面上也说得通,从《周易》这部书
的性质看,则要说这个理解深刻得多,正确得多。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颠”有“坠落”义。《左传·隐公十
一年》:“子都自下射之,颠。”其中“颠”就是指被射之物坠落了下来。
所以按我的理解,“颠颐”是指将下巴拉下来,作为向他人发出的信
号,就是“下命令”、“作指挥”的意思,因为不用语言而是用表情下命
令时,正是用垂落下巴表示默许。
“拂经”无疑是“拂逆正理”的意思,即这“拂”是“逆违”义。(《诗·
大雅·皇矣》:“四方以无拂。”)“经”指当时尊奉为典范的著作,因而也
被借来指谓里面宣讲的思想观点,并认作公理及行为的一般法则了。
中国的名家 内容简介 名家,是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中对战国时代一些学者的概称:同阴阳、儒、墨、法、道五家并立而六。其实这些学者在战国当时,通称是辩者...
陶伯斯(JacobTaubes,1923-1987)出生于犹太教家庭,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研习宗教学,于1947年在瑞士苏黎
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 本书特色 《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可以为儒学的价值目标做一个粗略的排序:君王(同于朋友)→社稷(邦吲)→爽夏之辨(恪守华夏本...
《六韬三略译注》属于边缘交叉学科研究,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因而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道家与文
《庄子》品读 本书特色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征《庄子》一书中。作为一位哲学家,庄子继承了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并把道家思想发扬光大,...
中国思想史 本书特色 《中国思想史》是非洲之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世界著名哲学家与社会思想家、音乐家阿尔伯特·史怀哲*的遗著。如同对于印度思想那样,史怀哲写了...
《大藏经总目提要:经藏(全3册)》是汉文《大藏经》的总目解说。对《大藏经》收录的各种典籍,按“藏”(经藏、律藏、论藏、文史藏等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辅导全书 本书特色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辅导全书》编辑推荐:针对性:...
十八名家解周易-(第五辑) 内容简介 毫无疑问,作为儒家“群经之首”的《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由于在孔子设定的“六经”教育体系中,“易经”发挥着...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
美学与道德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划出美学的界限、艺术的价值、艺术作为一种理解之源、艺术务必服务于某种道德目的才算优秀吗、对价值的敏悟...
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20世纪中国易学发展的历史。作者以1949年为限,将百来年的易学研究分为前后两大发展阶段。后一阶段,又分为大陆和台湾...
「這些年來,言道者多,證道者少,固由於行門不彰,但行門之所以不彰,則往往來自對禪的誤解,而一行禪師的這本書就在讓行者能從
国学经典系列丛书:论语精解 本书特色 自西汉起,对《论语》的注释、考证、疏解等研究非常丰富,到宋金时期儒学在“二程”、朱熹等人的推动改造下,吸收融合佛道思...
颤栗与不安 本书特色 克尔凯郭尔是所有生存哲学思想家的鼻祖.他是近代明确地追求作生存式思考的**人。克尔凯郭尔思想旨在使对每一当下属己的个体之生存脆弱的痛惜。我...
叛逆的思想家 本书特色这本书不仅是单纯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真正的思想史漫谈。就连作者自己也很难准确定义它——它到底是一场噩梦,一出闹剧,...
佛经精华録笺注 本书特色 《佛经精华录笺注》是民国间丁福保分门编选佛经原文,并为之详加笺注而成的一部佛学著作。意在撮佛经之精华,使人领略佛法之要义。体例略如唐道...
牟氏老子 本书特色 《牟氏老子》由牟峰高所著,本书正文内容是以王弼本为底本,依据郭店楚墓竹简本和马王堆汉墓帛书本对王弼本的文字进行了校勘,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充分掌握**手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精神,试图将中国古代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研究熔为一体...
只要翻阅《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从其中充满着宋明理学有关道体、性体、心体、有无、动静的详尽讨论中,就可了解,中国新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