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秘密战

平津战役秘密战

作者:松植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2007-11-01

评分:5分

ISBN:9787801706584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平津战役秘密战 目录

**章 绝密:傅部偷袭石家誫
第二章 子夜十二时
第三章 在总统官邸
第四章 **次试探
第五章 将计就计
第六章 魂惊平绥线
第七章 秘密出城
第八章 兵团部的深夜来客
第九章 总部处长神秘失踪
第十章 不确定信息
第十一章 邓宝珊:傅作义的灵魂
第十二章 六点意见
第十三章 再出城
第十四章 三出城
第十五章 *后的协定
第十六章 历史将会作证
第十七章 毛泽东的握手
第十八章 “绥远方式”
第十九章 又一个历史奇迹

平津战役秘密战 内容简介

“华北王”傅作义拥有六十几万正规军和五省的广袤土地。在解放战争的决战阶段,蒋介石千方百计要“拉”他,中共也想方设法做他的工作。于是,围绕着他和他的军队,中共北平的整个地下战线马上活跃起来。尖锐复杂,动魄惊心。而毛泽东的大手笔,终于让他一步一步既艰难又痛苦但又心甘情愿地走上了中共为他设计好的和平道路。

平津战役秘密战 节选

**章 绝密:傅部偷袭石家庄
1948年9月,北平国民党部队被无边的紧张和不安笼罩着。东北战场每况愈下的战况,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所辖各部无不人心惶惶。北平是华北“剿总”指挥机关的所在地。大小军政人员更是提心吊胆,日惊夜扰。
其时,“剿匪”总部设在北平西郊日军侵华时构筑的“新城”内。号称“华北王”的傅作义是华北“剿匪”总司令。
傅作义,字宜生,出身于晋军,发家于绥远。此时为国民政府二级陆军上将。
傅作义1895年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兄作仁,弟作良,三兄弟中他排行老二。他6岁进本村私塾启蒙,1905年入荣河县立小学,1908年升入运城河东中学,1910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开始学习军事。他天资聪颖,记忆力惊人,据说与叔、兄辈同在私塾读书时,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叔、兄们读“四书”、“五经”,结果叔、兄们背的“孔子”、“孟子”,还没有他多。他从小就喜读《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常以古代英雄豪侠自况,并模拟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在他就读太原陆小时,辛亥革命爆发,他居然敢以少年之身,带着几名同学,去参加了攻打临汾的“革命军敢死队”。为此,1912年他被保送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深造。1915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毕业后他回山西参加了晋军。
其间,除风起云涌的大事外,在生活上,据说有两件事对少年傅作义的成长影响颇巨。一件是读私塾时,他门门功课出类拔萃,唯独珠算不行,请教学友,但被讽刺,经自己刻苦努力后,始得满意结果。于是,他悟到做事必须自己努力,方能取得成就,想不劳而获或希图别人恩赐,换来的只能是失败甚或屈辱。
另一件是在清河陆中时,他与同学结伴郊游,为此借了二十两银子的债,回家向父亲要钱。傅作义的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是到了父亲手里,才由于父亲的精明强干,使傅家成为荣河有名的富户的。听了傅作义的话后,他父亲也不责罚,只是把他带到黄河的汊河边,脱掉鞋袜,下到水里,对傅作义说:“从这里背人过一次河到渡口,是两枚铜钱。你父亲的银子,就是这样挣来的。”傅作义知道,无论严冬酷暑,父亲就是靠一年四季卖这样的苦力,两枚铜钱、两枚铜钱地积攒起来,尔后租船,尔后买船,尔后货运,尔后经商,先是合伙,后是独立,才一点一点地把家业置起来的。二十两银子,得背多少人过多少次河才能换取呀!其时正值初冬,冰寒刺骨。傅作义瑟瑟地站在冰水里,不觉低头无语。自此之后,他把节俭和吃苦耐劳,看作是自己励志创业之本。他不事铺张,不尚奢华,哪怕是在总司令任上,每顿两个馍馍、一节大葱、一碗小米稀饭,即已满足。
在晋军,傅作义很快得到阎锡山的赏识,从排长、营长、团长、旅长,短短几年间就升任为师长。国民革命军北伐后,阎锡山也兵出京汉、京绥,以为响应。傅作义率部出奇兵一举占领涿州,为把张作霖的奉军赶出华北立下了殊勋。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1931年又擢升他为第三十五军军长,并移师绥远,以第三十五军军长兼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抗战爆发,他于1938年出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又出任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至抗战胜利。1946年10月,傅作义率部占领张家口,以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兼任察哈尔省主席,1947年11月,华北五省“剿匪”总司令部成立,又被任命为“剿匪”总司令。
自1948年初进入北平后,傅作义的“剿匪”总部就没有一日安宁过。城外五省不断送来的是被华北解放军到处进攻的败报,而城内各地接二连三发生的是学生、市民和各界人士“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等的游行示威。东北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更使华北“剿总”有唇亡齿寒、末日将至之感。
华北“剿匪”总部突然加强了戒备。中共地下党员、《平明日报》采访部主任李炳泉,立刻意识到:总部已有大事。
9月底的一天,总部四周突然增岗加哨,加强了戒备。“剿总”的大小官员禁止外出,外部的人员也被禁止入内。《平明日报》采访部主任李炳泉,接连两次要求进总部采访傅作义,都被挡回。《平明日报》是傅作义的喉舌。平时,身为华北五省“剿匪”总司令的傅作义,是很愿意把自己认为该说该做该宣扬的东西,通过这份报纸发布出去的。
经验和直觉都告诉李炳泉:西郊总部已有大事。
李炳泉,河北任丘人,出生于济南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1940年就读于西南联大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奉党的指示携家回到北平,担任南系地下党平津学委职业青年支部书记。早在华北“剿总”成立之初,中共南方局领导的平津地下学委根据上级“要尽量打入敌人的心脏”的指示,就已千方百计地对准华北敌人的心脏——傅作义的“剿匪”总部──展开工作。李炳泉有位堂兄叫李腾九,是傅作义保定军官学校的前后期同学,多年充当傅作义的高级幕僚,与傅作义的关系极为密切。其时,李腾九是华北“剿匪”总部的少将联络处长。趁傅作义在北平创办《平明日报》之机,李炳泉就通过他进入《平明日报》社,当上了采访部主任。他是中共*早打入华北“剿总”的地下党员之一。
李炳泉个高体大,壮实魁梧。当晚,他就甩开大步,急急赶回东城乃兹府大草厂甲16号自己的寓所,马上与刘时平取得了联系:“总部那边突然加强了戒备,我估计与东北战事有关。马上分头了解一下。”刘时平的公开身份是《益世报》采访部主任。此刻,他是李炳泉领导下的职青支部成员,也是由李炳泉单线联系的情报员。
刘时平与李炳泉本是西南联大同学,毕业后同在新闻界工作,回北平后又被分在同一个支部。因此,两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配合默契。
刘时平在傅作义部队也有许多关系。隔天,他们就都已从自己不同的渠道得知:总部那边之所以突然加强戒备,是因为蒋介石已从东北飞来北平。
蒋介石是为东北的战事飞来北平的。
老蒋一下飞机就去西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的衣冠冢,尔后又在孙中山纪念堂的小房子里独自面壁坐了好几个小时。蒋介石的这一举动,几乎搅得华北“剿总”鸡飞狗跳,上下不宁。傅作义也不知老蒋葫芦里卖什么药,被弄得一头雾水。
那么,这几个小时老蒋在想些什么呢?
当然,这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不管愿意不愿意,此时此刻,他都不可能不想:曾几何时,孙中山开创的革命基业,转眼间如朔风摧叶,狂涛崩岸,几乎被他葬送殆尽了。
是啊,对蒋介石来说,碧云寺的确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记忆、需要回忆了。
碧云寺,是孙中山为寻求国民革命的胜利,亲来北京,与当时的“段执政”段祺瑞“共商国是”,积劳积郁而不幸中道仙逝后停灵的地方。记得孙中山临终前曾勉励党内同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蒋介石就是从那时起,把自己标榜为孙中山的“衣钵传人”,开始攫取革命的领导权,一步一步走上独裁统治宝座的。
1926年7月9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十分顺利,很快就打到了长江边。但是,标榜革命的蒋介石,并不正视真正革命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大众的革命热情和力量,北伐战争刚取得一些胜利,他就露出了反革命真面目,迫不及待地想把胜利果实据为己有。他先是通过“清党”等手段来迫害共产党,随后又通过利益相商等办法,在换取桂系李宗仁、山西阎锡山、西北冯玉祥等的支持,把占据华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赶到关外,并把张宗昌、孙传芳等北洋军阀残部消灭。之后,他约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也是桂系头目)等,在这儿——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了会议,确定对奉军不再以武力解决,而掉头向南,倾全力“进剿”业已在江西等地建立起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京”的名字,也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改为“北平”。
……

平津战役秘密战 作者简介

松植,原名胡松值,浙江永康人,1943年生,1962年入伍,大学文化。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3年后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专业文艺创作室创作员至退休。已出版、发表独著、合著的主要作品有:《陈毅传》、《血色年华——聂风智将军传》、《江南陈毅》、《青年陈毅》、《陈毅元帅的故事》、《济南第一团》,小说《金交椅》,电视连续剧《孤岛遗恨》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