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经典文存

卢梭经典文存

作者:李瑜青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11-01

评分:4.7分

ISBN:9787810589086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卢梭经典文存 节选

nbsp; 言
户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社
会契约论二》曾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以
卢梭为代表的“天赋人权”思想传到我国,对我国思想界也产生了
重要影响。卢梭不仅是思想家,而且也是美文大师,他的作品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卢梭(J.J.Rousseau,1712—1778),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
个钟表匠家庭。他在《忏悔录》中曾说,他出生于“一个风俗习惯都
不同于一般人民的家庭里”。但从七岁起便失去了父母的照管,先
是寄居于牧师家中学习拉丁文,继而当学徒,尔后过了十几年的流
浪生活。青年时代结识了华伦夫人,在她那里读了很多书,并开始
从事学术研究。1740年在巴黎认识了狄德罗,并由此被介绍到各
种沙龙里去,结交了众多上流社会人士。卢梭的社会职业亦由音
乐教师变为歌剧作家、外交官秘书、《百科全书》的纂稿人。1749
年,以应征论文《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荣获第
戎研究院颁发的奖金,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此后的主要著作
有歌舞喜剧《乡村卜者》(1755)、《新爱洛漪斯》、《社会契约论》和儿
童教育的专著《爱弥尔》(1761—1762)。不寻常的经历,尤其是生
活在人民群众中间,使卢梭有机会接触到各阶层的人们,丰富的生
活阅历和进步的思想意识,赋予卢梭著作以鲜明深刻的思想内容
与多方面的成就,足以令人信服地认可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哲学
家,又是教育家、文学家。恩格斯称赞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
源》有辩证法思想。1865年1月24日,卡尔·马克思在《给约
巴.施韦泽的信》中说,“卢梭不断避免向现存政权作任何即使是
表面上的妥协……”,可谓是对卢梭作品的概括评价。
卢梭在哲学上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根源,但又认为对自然界来
说,精神是积极的,而物质是其消极的本源。他强调感情高于理
智,信仰高于理性。人们在大自然中凭借“内在之光”即可发现自
己有所谓天赋的道德观念,并觉察到自然神论者所谓的上帝的存
在。在社会观念方面,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他同时代
人道德的败坏是由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不平等
的根源,但他主张小私有者以防止财产的过分集中,并认为人经过
协议,订立契约成立公民的社会,虽然个人的自由受到限制,但获
得了政治自由,个人的生命财产也就有了保证,同时强调,国家只
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
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
的主权在人民,而*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这种社会契约
的理论观点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思想,针对封建
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口号,并要求建立资产
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美国革命的的《独立宣言》、法国革命的《人权宣
言》以及这两个国家的宪法,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和运用了卢梭的
理论精神和政治理想。在文化教育方面,卢梭提出“回归自然”的
口号,主张顺应儿童本性,使之身心自由发展。在自然条件下,人
人都享有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
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现象。
卢梭生活的时代,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资产
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壮大、封
建社会行将崩溃、一场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前夜。
当时的法国是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专制骄横,封建
贵族和僧侣依仗权势对第三等级的压迫和剥削,使第三等级包括
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卢梭与他同时代的孟德斯
鸠、狄德罗、毕来、达兰贝尔、伏尔泰等人的著作,在哲学、自然科
学、史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等整个思想文化领域里,形成
了新颖的世界观,反映了第三等级尤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共同要
求,动摇了以天主教神权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
卢梭在文艺上造诣颇高。他的《风雅的诗神》、《拉米尔的节日二》(与
伏尔泰合作)等六部歌剧无不体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哲学主张。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功不可没,他
的《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二》、《社会契约论》等传世之作,已成为世界思
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献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伤感主义
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特征。卢梭著作观点鲜明,说理明
晰深透,人物形象生动,文笔优美流畅,为世人所公认。本书选编
的主要是卢梭论人生及社会方面的哲理美文,阅读这些美文,我们
似乎可以感受到卢梭这位思想大师轻松但又深沉的脚步。
编者
不平等的三个阶段
政府的各种不同的形式,是由政府成立时存在于个人之问或
大或小的差异而产生的。如果有一个人在能力、道德、财富或声望
上都是卓越的,而他独自被选为长官,那么,这个国家便成为君主
政体的国家。如果有一些彼此不相上下的人,他们都高出别人
一等,而一齐被选,那么,这个国家便成为贵族政体的国家。如
果人们的财产或才能并不是那么不平均,而他们距离自然状态
又并不很远,那么,他们便共同保持着*高的行政而组成民主政
体的国家。时问已经证明了各种政体中哪一种政体是*有利于
人类的。某一些人始终仅只服从于法律;而另一些人不久便听
命于主人。公民们希望保持他们的自由;而臣民们由于不能容
忍别人享受他们自己已经享受不到的幸福,所以他们只想剥夺
他们邻人的自由。总之,一方面是财富和征服,另一方面则是幸
福和美德。
在上述各种不同的政体中,一切官员*初都是由选举产生
的。当一个人的财产条件不比别人优越时,人们所以选举他,是
根据他的功绩,因为功绩给人以自然的威望;同时也根据他的年
龄,因为年长的人处理事务富有经验,议决事情头脑冷静。希伯
来人的“长者”,斯巴达的“元老”,罗马的“元老院”,甚至我们所
谓领主①一词的字源上的意义,都指明在从前年老是如何受人尊
敬。越是老年人当选,选举就越频繁,也就越使人觉得麻烦。于是
阴谋发生了,派系形成了,党派的冲突尖锐化了,内战的火焰燃起
了;公民的生命终于为所谓国家的幸福而牺牲。人们于是又处于
从前那种无政府状态的前夕。有野心的权贵们,往往利用这种情
况,把职位永远把持在自己家族之手。人民已经习惯于依附、安宁
和生活的安乐,再也不能摆脱身上的枷锁;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宁,
他们甘愿让人加重对自己的奴役。这样,已经成为世袭的首领们,
就逐渐习惯于把官爵看作自己的家产,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所有
主,而起初他们只不过是国家的官吏。这样,他们也就习惯于把他
们的同胞叫做奴隶,把这些奴隶当牲畜一样算在他们的财产的数
目之内,而自称是与神齐名的王中之王。
如果我们从这些各种不同的变革中观察不平等的进展,我们
便会发现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设定是不平等的**阶段;官职的
设置是第二阶段;而第三阶段,也就是*末一个阶段,是合法的权
力变成专制的权力。因此,富人和穷人的状态是为**个时期所
认可的;强者和弱者的状态是为第二个时期所认可的;主人和奴隶
的状态是为第三个时期所认可的。这后一状态乃是不平等的顶
点,也是其他各个阶段所终于要达到的阶段,直到新的变革使政府
完全瓦解,或者使它再接近于合法的制度为止。
为要了解这种进展的必然性,与其说应当考察设立政治组织
的动机,不如说应当考察它在实际上所采取的形式,和那些随之而
来的种种不便。因为使社会制度成为必要的那些缺点,同时也就
是使社会制度的滥用成为不可避免的那些缺点。姑且不谈斯巴达
这唯一的例外情形——在斯巴达,法律所关切的主要是儿童教育,
来喀古士在那里并树立了无须用法律来辅助的道德风气——因为
法律一般说来是弱于情欲,只能约束人而不能改变人,所以不难证
明:任何一个政府,假如它不腐化、不败坏,总是严格遵循着它所
负的使命前进,那么,这个政府就没有设立的必要。在一个国家
里,如果任何人都不规避法律,任何官员都不滥用职权,那么,这个
国家就既不需要官员也不需要法律。
政治上的差别,必然会引起社会上人民间的差别。在人民与
其首长之间日益增长着的不平等,不久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也显示
出来了,并且因欲望、才能和境遇的不同而形成千百种不同的表现
形态。当权的官员若不安置一群肖小,并把一部分权力分给他们,
就不可能篡夺非法的权力。而且,公民们也只是在一种盲目的贪
心引诱之下,才会受人压迫。他们宁向下看,而不往上看,因此,在
他们看来,统治别人比不依附于人更为可贵。他们同意戴上枷锁,
为的是反转来能把枷锁套在别人身上。很难强使一个绝不好命令
他人的人去服从别人;*有智谋的政治家也不能使那些以自由为
唯一愿望的人们屈服。但是不平等是很容易伸展到野心家和怯懦
者之间的,因为他们随时都在准备着冒风险,准备着依时运的顺
逆,或者去统治人,或者去侍奉人,这二者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没有
什么差别的。因此,就必然会出现这样一个时代,人民竟被眩惑到
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只要统治者对一个*渺小的人说:“让你和你
的族人,都作显贵人物吧!”他立刻就在众人面前显得尊贵起来,而
且自己也觉得尊贵起来了。他的后裔和他相隔的世代愈远,便愈
显得尊贵。使他们成为显贵的原因越久远和越估不透,其效果也
就越大;一个家庭里无所事事的人数越多,这个家庭也就越
煊赫①。

卢梭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生活哲学”、“朋友与友谊”、“婚姻与情爱”、“刚柔相济的男人和女人”、“幸福之源”等文章。

卢梭经典文存 作者简介

卢梭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
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社
会契约论》曾为欧美各国资产
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二。他
的“天赋人权”思想对我国思想
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
一个钟表匠家庭。七岁起便失
去了父母的照管,他当过学徒,
又过了十几年的流浪生活。青
年时代他结识了华伦夫人,在
她那里开始从事学术研究。
1 7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