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解放军纵横驰骋,在东北黑土地上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围歼“国军”的战役,而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东北的一批地下工作者,也在“国军”高级将领中进行着惊心动魄的策反工作。于是,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一败再败;于是,出现了像曾泽生、郑洞国这样一些颇带传奇色彩或喜剧色彩的名字;于是,据守沈阳的“国军”几乎谈不上什么有效抵抗便土崩瓦解……
**章 秘密受命
美国政府一面“调停”,一面支持国民党政府。这是美国特使、三人小组美方代表马歇尔与蒋介石密谈。
设在北平(今北京)的“军调部”,即“军事调处执行部”,是专门“调处”国共两党之间军事冲突的一个机构。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经过艰苦谈判,国共双方终于签订了旨在“和平建国”的“和平协定”。但是,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当局仍坚持其一贯的反共立场,不但视“协定”如一纸空文,还利用“和谈”的机会加速向内战前线调运部队,并不断向八路军、新四军和各解放区进攻。因此,国共两党间的军事冲突一直未断。“军调部”就是为了“调处”这些冲突而成立的。它由美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三个方面的代表组成,由美国方面的代表马歇尔、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和共产党方面的代表周恩来组成的军事三人委员会领导。根据全国各地区的冲突情况,“军调部”下面又分别成立了36个“调处小组”,以对各地发生的冲突就地“调处”。
1946年4月底5月初的某日。一架“军调部”美方代表团的飞机,从延安飞往北平。
美方代表团的飞机里,坐着一名中共的敌工人员。他的名字叫刘浩。几天前他还叫刘建,而在云南时他叫刘若坚。
众所周知,美国是蒋介石政权的后台老板,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此后不久即全面爆发的内战中,就是由美国人出钱出枪,而由蒋介石出人来打中国人的。但在此刻,“美国代表”还是“中间人”,虚情也好,假意也好,或者是为让蒋介石为消灭共产党调兵遣将赢得更多一点时间也好,他们都还是“各尽其责”地不断往返于重庆、延安、北平及各冲突发生地之间,“卖力”地“调处”双方冲突的。因此,这一次从延安到北平的飞行,也是美方代表团的一次正常的工作飞行。
在随机人员中,却有一位神秘人物。他,文静,白皙,个头不高,貌不惊人。他这时的名字叫刘浩。
在几天前,他的名字还叫刘建。
而刘建,几年前在云南时,他的名字却叫刘若坚。
刘若坚,貌不惊人,却不是一个等闲人物。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云南地下省工委的领导下,他就已在云南,特别是“滇军”上层,做过许多统战工作了。他巧妙地运用各种关系,不但“结识”了喊一声震天、跺一脚撼地的“云南王”龙云、卢汉,还与大名鼎鼎的滇军实力派人物张冲、卢浚泉、曾泽生、潘朔端等有不少交往。1942年,他被调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当记者。周恩来和董必武指示他,要继续与云南地方的那些实力派头面人物保持联系,尽一切可能继续争取他们,以有利于坚持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局面。刘若坚即以新闻记者的合法身份,又利用妻子禄时英既与龙云、卢汉同是彝族,又与两家沾点亲带点故的关系,进一步对他们及滇军上层的有力人物继续展开争取团结工作。经过他们的努力,到1943年底,中国共产党已基本上建立了与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之后,刘若坚奉命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改名刘建。
这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云薄天青。飞机在平稳地飞行。同机的中外人士指点着机身下的黄河、太行等秀山明水,有说有笑,神情都十分轻松愉快。刘浩静静地坐在一旁,用赞同的微笑参与大家热烈的情绪“会餐”,不言不语,像一个世面见少、世故未谙的大学生。
其实,他此刻的心情比谁都激动,心潮比谁都汹涌澎湃。他的寡言、沉静,只是不想引起旁人对自己的过多注意而已。
因为他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人。
朱德总司令一说之后,他立即想起了许多他所熟悉的名字:龙云、卢汉、卢浚泉、曾泽生、陇耀、张冲、潘朔端……
几天前的4月26日。
那天,他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毛泽东主席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央组织部突然派人来通知他,说朱德总司令要见他,让他同爱人禄时英一起,马上到王家坪总部去。总司令召见,必然有要紧大事。激动之余,他连忙招呼爱人,三下五除二整理了一下着装,就匆匆赶往王家坪总部。
他们赶到总部的时候,见那儿已等着几个人,分明也是等待总司令接见的。其中,刘惠之、苏民等几人是他认识的,另外几个他不认识。但听他们一口的云南乡音,知道他们都是云南老乡。他不知道总司令是一起召见他们,还是单独召见他夫妻俩。如是一起召见,他判断,那就准与云南老家的事有关。总司令是“老云南”了,算得上是半个“云南老乡”。当年总司令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千里迢迢地从四川跋涉到云南投军从戎,带兵转战,护国讨袁,*后又为了寻找真正的救国救民之路离开云南,可以说,他的革命之路是从云南开始的。现在内战气氛日紧,云南的地方力量雄厚,总司令是不是要叫大家“打回老家去”工作了?
刘建正自想得头头是道,朱德总司令来了。他先亲切地同大家逐个握手,询问了一些大家的学习、生活、身体等情况后,就笑着说:“你们都是云南人,我也是半个云南人啊。我是四川仪陇人,年轻的时候就到昆明,先是进云南讲武堂读书,毕业后在滇军里当司务长,然后就当连长、营长、团长,参加了蔡锷将军领导的讨袁护国战争。所以我也是半个云南人啊。我们今天是老乡见老乡,格外亲三分哪!”
被总司令这一说,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今天被总司令接见的,连刘建夫妇在内,一共有八个人。八人中,有资格老些的,当然也有资格嫩些的。资格嫩些的,初次见总司令这么大的首长,未免拘束。这一笑,就把所有的拘束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于是,会见的气氛马上轻松热烈起来。
“大家一定都在猜想,喊你们来干什么了吧。”总司令见大家都有点按捺不住的样子,就呵呵笑着说:“既然是老乡相会嘛,总要有点关于老乡的事。今天我要同大家商量的,就是有关‘云南老乡’的事。你们都猜着了?”
刘建与总司令比较熟悉,就说:“蒋介石蠢蠢欲动,看样子内战非打不可,总司令是不是要让我们‘打回老家去’?”
朱总司令笑着说:“算是给你猜对了一小半。”顿了顿,朱总司令加重了语气,神情也随之严肃起来:“不错,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八年抗战已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竟然肆意重燃内战战火。他已经把滇军第六十军和第九十三军都陆续调到东北来打我们了。两个军到齐后,滇军的兵力就占东北国民党军的三分之一。假如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滇军站到反对内战的行列中来,争取一部分滇军起义,那么你们看,对全国的反蒋形势,对我们集中力量消灭东北其他国民党军队,将会起多么重要的作用!”
原来如此。看样子,组织上可能是要让自己到东北去执行“策反”滇军的特殊使命。刘建立即想起了那些以前就熟悉的名字:龙云、卢汉、卢浚泉、曾泽生、陇耀、张冲、潘朔端……
对东北战局,刘建还是比较清楚的。抗战胜利后,针对蒋介石重新发动内战的阴谋,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关键,就是要控制东北。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领导,中共中央迅速成立了东北局,由彭真任书记,并先后派遣了包括4名政治局委员在内的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率20000名干部进入东北;同时抽调山东军区机关及所属**、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师、第五师一部、鲁中警备第三旅和渤海、鲁中、胶东、滨海等军区部队各一部共约6万余人,陕甘宁第三五九旅、教导第二旅、警备**旅各一部,晋绥、冀中、冀鲁豫各一个团,连同先期到达的冀热辽部队八个团,共十余万人的主力部队挺进东北,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开始称东北人民自卫军),统一由林彪、彭真、罗荣桓指挥。
对抢占东北地区的重要,蒋介石当然也很清楚,只是由于抗战期间他远在大西南,现在一时鞭长莫及,动作上慢了一步。他急忙央求美国政府提供飞机、兵舰,也分别从陆路、空中、海上,迅速向东北大量增兵。1945年10月底,在美国的帮助下,蒋介石首先海运了第十三军和第五十二军在秦皇岛登陆,攻占了山海关,并沿北宁铁路攻占绥中、兴城、锦西等地。针对蒋介石的汹汹来势,11月下旬,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并于12月28日再次经东北局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明确要求把东北工作的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准备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起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之后,再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转入反攻。
……
松植,原名胡松值,浙江永康人,1943年生,1962年入伍,大学文化。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3年后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专业文艺创作室创作员至退休。已出版、发表独著、合著的主要作品有:《陈毅传》、《血色年华——聂风智将军传》、《江南陈毅》、《青年陈毅》、《陈毅元帅的故事》、《济南第一团》,小说《金交椅》,电视连续剧《孤岛遗恨》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
惧怕差异-古希腊思想中政治科学的诞生 本书特色 《惧怕差异:古希腊思想中政治科学的诞生》: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
政治是一种艺术-重读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本书特色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所作。副标题为“马克思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8: 挽回非洲局势 本书特色 本书带领读者走进二战中期的相持阶段,走进非洲战场上那艰苦而壮观的历史景观。当时,在经受住法西斯国家*初的猛烈...
《快速自学钢琴弹奏.简易中国民乐》内容简介:本书教初级水平的钢琴弹奏者,演奏贝多芬、肖邦、古典名曲和中外民歌、影视金曲以及中
《选择自己》内容简介:《选择自己:如何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从新媒体创业者Kyle的真实经历和个人成长路径出发,用真
OnaclearnightinlateJune2005,fourU.S.NavySEALslefttheirbaseinnorthernAfghanistanf...
作者简介韩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晚清政治史、科举史、中国近代法律史。
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与传播 本书特色 吴元兵所著的《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与传播/首都基层志愿服务工具系列丛书》一书,站在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用案例形式对志愿服...
外国史丛书-尼赫鲁家族与印度政治 本书特色本书编委会由国内一流世界史学者组成,阵容强大、人员整齐;本书选题别开生面,各册写作生动活泼;作者都是专业世界史学工作者...
读懂江泽民 内容简介 本书将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和生动的翔实例证,逐章介绍江泽民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出的历史...
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纪实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的作者们,都是多年从事军事历史和军事思想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用长期教学科研的心得和大量的历史资料,以严谨的学术...
世界特工全传-图文本 本书特色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行动理念,加上比007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高超的间谍技能,使摩萨德特工成为世界情报界暗杀*狠的角色。克格勃是一个凌...
比较中西政治思想 本书特色 在政治思想的领域中,比较政治思想是有待开发的领域,但对于一个完备的学门而言,深入的思想探讨与比较是不能独漏的,作者以其多年对政治思想...
《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是一部发人深省的非小说类作品,它跟踪记叙了对伊拉克发动闪击战时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侦察营
法治的修养: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本书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决策中,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
孙子与克劳塞维茨-超时空约谈 本书特色 通过虚拟人物的时空穿越,使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和西方古代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形成有机对话,以阐释中外两位古代军事家的军事思...
严耕望(1916—1996),名德厚,字耕望,号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较欣赏的弟子。专治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
狂风和鹰狮 本书特色 《狂风和鹰狮(经典战机)》图文并茂,从研制背景、设计特点(外形布局、机身结构、座舱设计、动力系统)、武器与航电(武器装备、航电设备)、使用...
政治社会学:民主制度的政治社会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政治学与社会学的绞结、政治权力、政治合法性、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组织、社会分层和政...
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代早期欧洲的国家与政权建设) 本书特色 《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代早期欧洲的国家与政权建设》:东方编译所译丛。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