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集

解梦集

作者:冯其庸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年:2007-11-01

评分:5分

ISBN:9787503932731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解梦集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文章,是作者近年来有关解读《红楼梦》的文章,其中关于《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关于卞藏脂本和“曹、李两家的败落和《红楼梦》的诞生这几篇文章都是*近写的。

解梦集 本书特色

《红楼梦》是一部出名的奇书,奇就奇在从易读的一面来说,几乎可以说是妇孺皆可读;但从深奥的一面来说,即使是学问很大的人也不能说可以尽解其奥义。一部书竟能把通俗易懂与深奥难解两者结合得浑然一体,真是不可思议。也正因为如此,两百多年来,它既是风行海内的一部书,也是纷争不已的一部书。作者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所以本书所收的作者近年来有关解读《红楼梦》的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这个认知。

解梦集解梦集前言

一部《红楼梦》,究竟有多少种解释,谁也说不清楚,我的这本小书,是否能算作一种解释,我也不敢说。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荣国府、大观园为典型环境,展开了一幅网式的波澜壮阔、层层曲折、四面幅射的历史画卷。它的画面,上至皇宫后妃、贪官污吏,下至贫苦农民,乃至县吏衙役、市井游侠、三姑六婆、道观寺庙等等。它以“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为具体描写对象,所有情节的开展,都以此为中心。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由萌生到发展到生死不渝,是整个故事的一条主线,它是渐增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
《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而这四大家族的代表,实际上就是荣国府和宁国府,这就是“贾、史、王、薛”里的“贾”。“史”,就是史太君,也就是贾母的娘家。但史家并未实写,只写了一个史湘云,已经败落了,所以从实写来说,就只是贾母。“王”,就是王夫人和王子腾,王子腾在《红楼梦》里并未出场过,也是虚写,不过从虚写中又使人隐隐感到他握有权力,但从实写来说,还就只是王夫人。“薛”,就是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还有薛宝钗和薛蟠,他们又一起搬来住在贾府。贾府实际上就是四大家族的总代表。而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或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
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红楼梦》还批判了当时官方的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以及八股科举制度。
《红楼梦》还特别提出了尊重女性和反对妇女守节。
当然,《红楼梦》**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但是,《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而不是哲学也不是史学,所以它的表达方式不是哲学语言,也不是“本纪”、“列传”。《红楼梦》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它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所以,要从《红楼梦》中寻觅我们上面所说的各项内容,从字面上是找不到的。这需要读者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中仔细体味琢磨,才能悟出它的真意。所以读《红楼梦》须要细心读、反复读,耐心参详。
《红楼梦》写了近千个人物,其中堪称典型的不下数十人。《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全新的,与传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无一雷同,但又是从传统中来,是传统的发展。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妙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夏金桂、刘姥姥、茗烟、晴雯、袭人、紫鹃、香菱、鸳鸯、司棋、麝月、莺儿、红玉、贾政、贾雨村、贾琏、贾环、贾瑞、薛蟠、平儿、尤二姐、尤三姐、赵姨娘、马道婆、铁槛寺老尼净虚等等,都可以说得上是“这一个”。读者闭起眼睛也能想得出这些人物的形象和说话的声音来。
以上这些人物,都是作者精雕细刻的(当然《红楼梦》里精雕细刻的人物不仅仅这些),《红楼梦》的作者还能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来,连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都能让读者永远留在心头。例如第七回“焦大醉骂”,全部叙述不到一千字,但焦大这个人物,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就不会忘记他。特别是他那句“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醉汉嘴里混吣”(《红楼梦》第七回),就成为焦大的名句。光凭这一句话就能让人想到嘴里被塞满了马粪,捆翻在地的焦大的形象和这句惊天动地的话的声音。再如第二十四回写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起,直至“一面说,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共一千八百字左右,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仁夫妇的鄙吝和市井游侠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雪芹之笔,真可谓勾魂摄魄。
还有:“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着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着她因为受到宝玉的心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尤其是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前,要老婆子快去报信,老婆子却耳聋,竟把“要紧,要紧”误听成“跳井,跳井”,还笑着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情势一缓一急,两相对照,一方是紧急待援,一方是木然无知,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跳井,跳井”这一句话,也就把老婆子耳聋淡木的神态描摩殆尽。“‘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着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
《红楼梦》里**能言善语的自然要数林黛玉、王熙风、红玉、麝月这几个人了。林黛玉是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是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是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那些老婆子时的语言是词锋逼人,势猛气锐。我觉得《红楼梦》的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特色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里其他人物的语言也都符合各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包括湘云说话时的咬舌,把“二哥哥”说成是“爱哥哥”等等。所以读《红楼梦》品味各个人物的语言,如在社会生活中一样,一片天然,没有斧凿,真所谓“大匠不雕”。
鲁迅曾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借用这句话改一个字,可说《红楼梦》是“说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是它从**回至第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实际上是因为曹雪芹在家败人亡之后,回思自己的百年世家,特别是它的败落,确有许多怨情、苦情和悲情,甚而至于有满腔愤世之情,所以它的叙事波澜起伏,有如一首长歌。
《红楼梦》的作者,不但是叙事的能手,也是写景的能手,一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前人已经说过,等于是一篇大观园游记,而且具有大观园初建,尚未竣工的特色,而山石树木,泉水溪流,台榭亭阁,竹篱茅舍,回廊曲径,已经历历如绘,引人人胜了。但到元妃省亲时,还是这个大观园,却“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又是另一番皇家的豪华气象。到了第三十九回和第四十回,贾母、刘姥姥游大观园,则竟又别出一番风光,另是一种游法。除了驾船引舟作水上游外,还观赏了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然后是一场“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豪宴,之后再去栊翠庵品茶,直到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作者前后三次描写大观园,竟是三副笔墨,无一处使人有重复感。
《红楼梦》里的写景文字,通常是与叙事紧密结合的。除了上举大观园的描写比较突出外,其他都是情与景合。如写潇湘馆,便是“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第四十回),“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举目望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宝玉信步走人,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以上两段文字,真是叙事与写景的天然结合,是情在景中,景与情合。特别是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和第四十九回的后半部分文字,都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绝世妙文。例如下面这段文字:
凤姐儿也不等贾母说话,使命人抬过轿子来。贾母笑着,搀了凤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怪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这样的文字,实在是写景和叙事的*天然的结合,也是《红楼梦》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还感到读{红楼梦》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这就是说,在你读完了一遍,领悟了一遍以后,过些时重读一遍,又会悟出它的新的意蕴、新的内涵来,这样以至于无数次的重复。当你读到梨香院偶尔飘过来的一丝笛韵,读到林黛玉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的时候,难道你每次的感受会是一样的吗?
当你读到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情景,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的情景。难道你每次的感受也是一样的吗?
所以,《红楼梦》每次读,会有每次的味外味、韵外韵。不信,你就试着再读读看!
2007年2月6日下午3时半于瓜饭楼
后记
本书所收文章,是我近年来有关解读《红楼梦》的文章,其中关于《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关于卞藏脂本和“曹、李两家的败落和《红楼梦》的诞生”这几篇文章都是*近写的。全书的文字,都是海英打的。
近年来我身体一直不好,尽管我想努力读书,再写一些东西,但颇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学问要想进境,也要有健康的支持。但老年人都是有这个问题的,我也不可能例外。为此我也只好尽力而为了。
宽堂
2007年2月9日

解梦集 目录

《解梦集》自序
解读《红楼梦》
我对《红楼梦》的感悟
《红楼梦》回后评选
释《红楼梦》里的真与假
万颗珍珠一线穿
红楼沉思录
林黛玉、薛宝钗合论
论贾宝玉与贾政是两种对立的思想
醉里乾坤大
《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教官”考论
曹雪芹的祖籍、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
曹、李两家的败落和《红楼梦》的诞生
读《红》三要
重论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
读沪上新发现的残脂本《红楼梦》
后记

解梦集 节选

解读《红楼梦》:
一、《红楼梦》是可以解读的:
《红楼梦》是一部出名的奇书,奇就奇在从易读的一面来说,几乎是足要有一般文化的人都能读懂它,真可以说是妇孺皆可读;但从深奥的一面来说,即使是学问很大的人也不能说可以尽解其奥义。一部书竟能把通俗易懂与深奥难解两者结合得浑然一体,真是不可思议。也正因为如此,两百多年来,它既是风行海内的一部书,也是纷争不已的一部书。
那末,《红楼梦》真是一部不可解读的书吗?从理论上来说,世间的客观事物,都是应该可以被认识的,所以不可知论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但是,从实践来说,什么时候能认识这客观事物,就拿《红楼梦》来说,什么时候能被彻底认识,这就很难预期了。这就是说,终究能解读这部书是肯定的,而何时可以完全解读这部书则是很难作出预测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对这部书还完全没有解读,我认为积二百多年来人们对这部书的认识经验,应该说人们对这部书的大旨是基本了解的,现在说的难解的问题,是指书中较为隐蔽的部分,而并不是说书的整体。
再说《红楼梦》作者本身,是希望永远不被人解读呢,还是希望终究能得到知音,得到解读呢?我认为作者是希望能得到人们的解读的,不然就不会做出“谁解其中味”的感叹来了。但是,再进一步来说,我认为曹雪芹既不是希望在他的时代人人都能解读,也不是希望在他的时代人人都不能解读。曹雪芹处于他的特殊的时代环境,他希望在他的时代,有一部分人永远也不能解读。
……

解梦集 作者简介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1954年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0年、1981-1982年,两度赴美在斯坦福、哈佛、耶鲁、柏克莱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1984年12月由国务院、外交部、文化部派往前苏联鉴定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达成两国联合出书协议。后又历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作学术讲演,均获高度评价。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1996年应邀访问德国、法国,并在柏林和巴黎考察两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1998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冯其庸书画展”。1998年8月,冯其庸以76岁的高龄,第二次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冯其庸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同年10月4日至酒泉金塔县访汉代雄关肩水金关、地湾城。10月5日(旧历中秋节)至内蒙额济纳旗访古居延海、西夏黑水城、汉甲渠候官遗址,对以上各处都作了详细的调查。冯其庸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他治学严谨,对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近十多年,着重研究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先生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加入个人学养,严谨而潇洒豪放,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书卷气。他的绘画,初学青藤、白石,尤擅画葫芦、紫藤、牡丹、葡萄等,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自成一家。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