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西克艺术史(赠光盘)

基西克艺术史(赠光盘)

作者:约翰·基西克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7-11-01

评分:5分

ISBN:9787531721826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基西克艺术史(赠光盘) 节选

本书按照年代顺序展开,历述从旧石器时期直至当代5000年西方绘画艺术的动人故事,以及基西克与艺术爱好者和入门者分享他对绘画艺术的挚爱与见识,并附上近500幅旷世杰作的彩图,细数西方绘画艺术发祥至今的潮流、演变。

基西克艺术史(赠光盘) 目录

**章艺术之始艺术的本质旧石器时期的图像拉斯科洞穴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安全的后方居民:新石器时代石阵史前与原始文化艺术及其更为复杂社会的发展纪念性建筑(monuments)的意义和功能古埃及文明的兴起古埃及艺术与永恒的观念纪念性建筑与权力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古代中国印度河流域文化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概述第二章古典世界的艺术古希腊的艺术和观念自然主义人体现实主义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公元前1000—公元前600年陶器雕塑古风时期:公元前600—公元前480年雕塑瓶画建筑古典建筑和卫城古典雕塑:公元前479—公元前323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艺术观古典时期晚期和希腊化时期向罗马过渡伊特鲁里亚艺术罗马的兴起:共和时期的艺术奥古斯都及其帝国建筑罗马壁画概述第三章艺术与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的视觉艺术犹太人的传统犹太艺术基督教的传统图像和形象早期基督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马赛克和景泰蓝圣像画对图像的辩解罗马风格时期的基督教艺术A.叙热和哥特式大教堂玻璃和书籍伊斯兰艺术书法与阿拉伯图案建筑印度教及图像崇拜印度艺术的历史背景雕塑建筑印度绘画佛教艺术传统早期佛教艺术和建筑佛像艺术中国佛教绘画早期的中国绘画理论:气韵的观念日本禅宗画概述第四章文艺复兴艺术的问题和观念学术的兴起个性与人文主义人体乔托与人物画的解放1400年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和艺术目标线性透视及其他文艺复兴程式北欧艺术的自然主义艺术资助人和文艺复兴的高潮多纳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理念罗马,文艺复兴的巅峰拉斐尔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评论:瓦萨里16世纪威尼斯绘画提香文艺复兴高峰时期的北欧绘画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博靳概述第五章巴洛克艺术《*后的审判》和1541年的罗马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古典主义和自然主义卡拉奇和卡拉瓦乔贝洛里的艺术批评贝尼尼和雕塑中的巴洛克审美趣味巴洛克石雕巴洛克建筑博罗米尼的圣卡罗教堂罗马的影响艺术理论和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改造西班牙绘画荷兰和佛兰德斯艺术鲁本斯和伦勃朗画《基督下十字架》伦勃朗和蚀刻艺术肖像画和风俗画:哈尔斯、凡·代克、维米尔巴洛克艺术的衰落概述第六章理性和革命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的欧洲艺术凡尔赛宫和巴洛克艺术的衰落卢梭对凡尔赛宫的批评罗可可艺术瓦托教化的风尚:有关艺术的论述雷诺兹和皇家美术学院狄德罗公共博物馆的诞生新古典主义艺术家大卫美国新古典主义艺术与人的非人性艺术与英雄史诗:浪漫主义序曲:工业和科学革命浪漫主义艺术理论中的草图和未完稿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1818)德拉克洛瓦和安格尔的争论弗里德里希泰纳和康斯特布尔3哥特艺术和拉斐尔前派概述第七章现代社会及其艺术意识形态的迅速发展艺术和文化理论的进步库尔贝照相术与绘画早期照相术的发展涅普斯、达盖尔和福克斯·陶尔博特早期摄影的美学特征柯罗以及照相馆术对其作品的影响19世纪中叶的艺术家19世纪的色彩理论马奈的现代特征印象派莫奈印象派画家的各种尝试石版画艺术19世纪的雕塑吕德德加罗丹色彩的革命修拉日本绘画的影响高更梵高和蒙克主观与表现马蒂斯关于钢铁和摩天大楼技术的进步水晶宫和埃菲尔铁塔摩天大楼流动的自然塞尚突破: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概述第八章美洲艺术游牧社会的艺术早期文明两种世界的碰撞早期美洲黑人的艺术体验非洲遗产哈莱姆复兴崇奉大地三位风景画家:科尔、霍麦、奥基夫“七人集团”及加拿大风景画作为社会批评家的艺术家墨西哥壁画美国纪实摄影概述第九章20世纪艺术作为一种观念的平面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作为观念的拼贴画反思另一个旧观念达达派及其传统阿尔普和恩斯特开启无意识之门:超现实主义及其传统超现实主义绘画超现实主义雕塑探索更为纯粹的艺术抽象艺术建筑中的现代艺术F·莱特的有机建筑理论风格主义的建筑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先锋派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H.罗斯科和B.纽曼极少主义的出现一个时代的终结概述第十章当代艺术前言:现代艺术的讽刺和衰落杜尚的教训劳申堡和约翰斯波普艺术的审美倾向:利希滕斯坦和沃霍尔波普之后的艺术:一些思考拓展的领域:概念艺术行为艺术和电视艺术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新建筑新的表现主义和形象的回归挪借的艺术组装艺术女性艺术和女性主义批评一堂历史课**代女性主义艺术和艺术批评第二代种族特征和修正论非裔美国人社会的艺术及批评关于公共基金和审查制度的一些狭隘思想结论附录:术语

基西克艺术史(赠光盘) 相关资料

我们知道狗必须摇尾巴,因为马车拉着马走。但魔鬼咆哮起来,就像从前一样:“这是很聪明,但这是艺术吗?”——吉卜林这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如果书店里充斥着过多谈论艺术的书籍,进而考虑到森林砍伐问题,您或许会问:“怎么又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我写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使贴近时代多方面、多途径地理解艺术更加容易。假定,欣赏艺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曾经陈陈相因的方法和臆断的真理正被觉醒的现代思维方式弃于路边,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正在建构更为宽容、更加开阔的置艺术于文化之中的艺术观,既考虑不同,也考虑相似的艺术观:既视经典的石刻作为艺术,也视能使我们理解人类基本观念的小品艺术收藏为艺术。为此,关键的问题是,重新思考如何及为什么要欣赏艺术——即实实在在的文化一我们的行为方式,进而重新思考当我们接受这种标准时,里面暗含着什么样的价值判断。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也不容易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必须根据原初历史文本重新思考某些“真理”的实质。在这点上,我希望在此所提出的观念能对你理解文化的复杂性有所裨益。影像的力量有一个人们经常讲起的故事。一个人总爱以貌取人,像他的很多朋友一样,他将某人的外貌同某一种性格等同起来:英俊的外貌说明某人具有优秀的品德。比如,他容易将声音洪亮、体态挺直、表情冷峻、目光犀利的人看作是品质高尚的领袖人物,并不停地搜寻最接近这一理想标准的未来明君。后来,他资助了一位相当标准的政客,并认为他是惟一合格的政治家,而天真地把政客真正的面目隐藏在内心深处。当然,结局是非常可悲的。这个故事的意义告诉我们,片面的论断是多么有害。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政客最后变成了暴君,主人公因为天真被逐出了王国。20世纪的历史不幸为这个简单的故事所昭明的教训提供了佐证。这个鲜活的例子所说明的问题,事后我们才明白:一个人所看见的影像、听见的声音、交流的意见就像它们最初出现时一样单纯。[除了纳粹政治的残酷和游行队伍的壮观之间惊人的区别外,我们还需要看一看更多的例子,这是二战前的德国吗?]虽然大多数人承认,表象能反映一个物体、一个影像甚至一个人的内在特质,但很少入会认为这是最可靠、最精确的判断方式。更多的人渴望了解表象之外的其他方面——我们的思想、情感等能代表“自我”的诸方面。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思想、社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外貌。如果你需要这方面的证据,只要看一看人们如何选择时装

基西克艺术史(赠光盘) 作者简介

约翰·基西克既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画家。又是一位艺术评论家,他在Guelph大学的美术音乐学院担任院长。
约翰·基西克教授多年来在艺术领域一直孜孜以求。早在上高中的时候,他的学习就名列前茅。他擅长绘画与体育。毕业之后,他做出了在美术音乐学院工作的选择。他致力于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懂得艺术的人,无论他们将来是否做一位职业美术家或音乐家。他曾声称:“我觉得如果恰当地开展视觉艺术或音乐教育,让学生真正投入其中,那么学生便可掌握能够在多个领域进行转化的技能。”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