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军阀史略

直系军阀史略

作者:郑志廷,张秋山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7-12-01

评分:5分

ISBN:9787010068879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直系军阀史略 目录

**编直系军阀的兴起(1895-1920)
**章直系军阀的胚胎
**节李鸿章出任直督淮军进入直隶
一、李鸿章出任直督
二、淮军进驻直隶
三、坐镇津郡经营北洋海军
四、周盛传与天津海防
第二节淮军对直隶的开发与融合
一、淮军津沽营田
二、水利建设
三、国内外闻名的小站稻的培植
四、直隶近代企业兴起
五、直隶乡民招募入淮
六、保定淮军公所的兴建
第三节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的设立
一、北洋武备学堂设立的背景
二、北洋武备学堂的发展概况
三、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著名学生
第二章直系军事势力产生的背景
一、甲午战争淮军衰败
二、袁世凯小站练兵及新建陆军
三、新建陆军随营学堂的设立
四、武卫右军及武卫右军先锋
第三章直系军事势力的产生
一、袁世凯任直督保定成为直隶的军事中心
二、北洋军学教头冯国璋
三、北洋速成武备学堂
四、北洋速成武备学堂著名学生
五、北洋六镇的编成
第四章直系军阀的形成
一、冯国璋出任副总统
二、直系长江三督
三、直系军阀的形成
第五章直系军阀的私人经济活动
**节直系军阀私人财产的聚敛
一、直系要人私人财产及其聚敛手段
二、直系军阀聚敛财富的特点
第二节直系军阀私人资本的投资
一、工商及金融业
二、土地房产方面
三、其他方面
四、直系军阀投资的性质
第三节直系军阀经济活动的社会影响
一、对中央财政的影响
二、对地方的影响
第二编直系军阀中央统治时期(1920-1924)
**章段祺瑞下野直系军阀扩张
**节直皖战争段祺瑞下野
一、直奉八省反皖同盟
二、吴佩孚撤防北归
三、五四时期的吴佩孚
四、直皖战争的经过及直系胜利的原因
五、段祺瑞下野
第二节直系军阀的扩张
一、冯国璋逝世与曹吴集团兴起
二、曹锟经略保定
三、吴佩孚洛阳练兵
第三节倒王援鄂战争
一、湖北各界倒王运动
二、直系曹吴援鄂不援王
第二章直奉战争及直系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节**次直奉战争
一、梁士诒内阁风波
二、吴张军事备战及电报战
三、直奉战争
第二节曹锟贿选
一、谋夺总统
二、倒阁驱黎
三、从逼选到公开贿选
第三节吴佩孚制造二七惨案
一、苏俄、共产国际联吴政策的转变
二、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三、罢工威胁吴佩孚的军费来源
四、二七惨案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第四节第二次直奉战争曹吴倾倒
一、张作霖整军经武
二、反直三角联盟
三、江浙战争
四、直奉战争
第五节北京政变
一、北京政变爆发的原因
二、冯玉祥回师北京监禁曹锟
三、溥仪被逐出宫
四、政变的性质及其影响
第六节直系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一、直系统治时期的外交
二、直系和英美的关系
三、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
四、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第三编直系军阀的衰亡(1924-1927)
**章段执政府时期的北方政局
**节北方军阀的纵横捭阖
一、段祺瑞执政府的成立及其设置
二、胡憨之争
三、郭松龄反奉
四、奉直军与国民军的战事
第二节三一八惨案与段祺瑞的倒台
一、三一八惨案
二、段祺瑞的倒台
第二章直系军阀再起
**节吴佩孚浮海南下东山再起
一、败走天津
二、浮海南下
三、东山再起
第二节孙传芳独霸东南五省
一、崛起东南
二、联冯抗奉
三、东南五省霸主
第三节直奉联合反“赤”
一、直奉联合反“赤”
二、南口大战
第三章直系军阀的覆灭
**节直系军阀的覆灭
一、吴佩孚兵败两湖
二、孙传芳溃败赣闽
三、吴佩孚、孙传芳的*后挣扎
第二节直系军阀的结局
一、曹锟寓津病故
二、吴佩孚拒奸暴亡
三、孙传芳念佛被刺
四、其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直系军阀史略 内容简介

作者对直系军阀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作者有幸参加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著名专家荣孟源先生主持的北洋军阀资料的编辑工作。其间多次聆听荣先生的指导与教诲,阅读了当时所里积累的大量有关北洋军阀的资料(当时这部分资料已借调到我校)。同时,又查阅了河大图书馆的有关资料,撰写了《试论曹锟贿选》一文,发表在《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此后作者便产生了研究直系军阀的兴趣。1994年我申报了《北洋时期的保定军校》的科研课题,由省教育厅立项。1996年又申报了《直系军阀与华北社会》省社科项目。两个项目成了作者科研的重点。同时,作者的部分研究生也将硕士论文选题定在直系军阀方面,如王甲成、王毅、王秋华等同志,他们为直系军阀研究的深入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长期的资料积累和研究的开展,特别是保定军校史料的发掘,作者对直系军阀的认识得以深化,终于促成了这部著作的*后完成。

直系军阀史略 节选

**编直系军阀的兴起(1895-1920)
**章直系军阀的胚胎
**节李鸿章出任直督淮军进入直隶
一、李鸿章出任直督
[李鸿章与淮军]李鸿章(1823--1901年),字渐甫,号少荃,晚清重臣,淮军统帅。1823年(道光三年)二月出生于安徽合肥东乡磨店。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在他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10首,为世人所传诵。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德人”的名句。之后便开始了仕途生涯。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并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向长江中下游推进。1853年3月,攻克金陵,更名天京,定都于此。清廷震惊,命被太平军波及各省的在籍大臣举办团练,配合绿营军与太平军作战。翰林院编修李鸿章奉命随同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回安徽办理团练。此时,在长沙举办本省团练的曾国藩已编成湘军,逐渐成为各地主武装中*强大的一支。1858年李鸿章投身曾国藩幕府,成为湘军的一员。1860年(咸丰十年)闰三月,清政府赖以抵御太平军、屏障苏沪的江南大营被攻破,绿营军主力瓦解。于是湘军便成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主力。曾国藩被授两江总督和钦差大臣,总揽军权,湘军得以迅速扩充。此时,太平军连克江苏、浙江等地,直捣杭州,威逼上海,清军孤守镇江。上海危机,沪绅请求湘军支援,曾国藩应付江南四省的战局,兵力已感不足,但经过慎重考虑同意出兵援救,在组建援沪之师的人选上却斟酌再三,*后决定让李鸿章担此重任。李鸿章之所以成为湘军扩张营伍的人选是因为:**,李鸿章与曾国藩有世交。李鸿章之父李文安与曾国藩是1838年(道光十八年)同榜进士,又同为京官,结为世交。李鸿章于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中举后即入曾国藩门下,一直师事曾国藩。第二,李鸿章入曾氏幕府后,由于他翰林出身的背景,以及他有在皖北办团练与太平军作战的经验和功绩,深得曾国藩的器重,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曾国藩之重用李鸿章,不仅是信任其统兵的才能,而且彼此在思想观念上亦复相同;不独以鸿章为得力的部属,而且把他看作事业的同志。”曾国藩认为他“才可大用”,保奏留在幕中,协理军务。两淮地区,民风强悍,尤其是“兵、匪、发、捻”交乘的皖中腹地民间纷纷结寨自保图存。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