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捲云舒

云捲云舒

作者:郑培蒂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2007-12-01

评分:5分

ISBN:9787506029094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云捲云舒 目录


名字的故事
水晶泉边
I TEACH!
“钟楼怪人”
自行车情意结
学琴记
学电脑记
西藏断简
又闻鄱阳起汛潮
学车记
爸爸的眼泪
嗜书的爸爸
清华情意结
父亲喜爱的歌
母亲的菊花盒
芝麻豆子茶
绿杨宜作两家春
我的大姐和姐夫
“小三二”
谷一妹子
A和B的故事
卡琳(CARLYN)
老麦(PAT MCGOVERN)
罗伊·费歇尔(ROY FISHER)
毕竟皤然一书生——悼周一良、邓懿二位先生
被褐怀玉——悼王岷源教授
同桌小记
心中永远的殿堂——写给女三中
每见菊黄忆故人
“快乐”教我忆当年
柯兰
冯嘉龙
吴青和冰心
遗憾
从她的手指流出了不朽
山高水长,比翼翱翔——何振梁与梁丽娟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祝福你,香港校友会!
乐山乐水
愿永远平安
后记

云捲云舒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作者名字的由来说起,介绍了自己的学历、经历,她的家庭、父母、丈夫、子女,她在“文革”中的遭遇、生活中的喜忧,她尊敬的师长、亲密的朋友等。

云捲云舒 节选

名字的故事
有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是属于你的,却是给别人来用的?”谜底是“名字”。
每个人都有名字,有的人还不止一个,有“别名”、有“曾用名”、有“笔名”、有“艺名”,搞地下工作的有“化名”,古时的人还有“字”、“号”等等。但归根到底,名字却是给别人叫的:“你叫什么名字?”一个“叫”字,表现了“被动语态”。自报山门的,在戏台上才有:“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那是杨四郎的内心独自。
我们说“取名”,广府人说“改名”,我就说个改名的故事:
“培蒂”这个名字,人家一听就会说:“洋名!”其实这个名字是我祖父取的。祖父是个传统的人,所有孙辈的名字由他依族谱决定。我的堂姐妹们都按“培”字排行:培坤、培基、培根、培智、培德等等。据说我父母订婚时,家中一盆茶花总开并蒂的花朵。祖父留下了话:“以后若生个女孩,便叫‘培蒂’。”
这个名字跟了我许多年,相安无事。“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麻烦就来了:北大西语系的红卫兵非说这个名字是“崇洋媚外”。我百般解释:我祖父根本不懂外文,完全按排行取的名。红卫兵们不听,一定要改名,而且强迫我改成了“郑反帝”!当时连堂堂北京协和医院都改成了“反帝医院”,我也只好改,也就是写大字报时署上我这个“别名”。麻烦又来了:外系的人看到大字报不断好奇地打听:“这个郑反帝是谁呀?怎么没听说过呀?”红卫兵们给问烦了,又让我改了回去。北大很少有人记得我这段“光荣史”咧!
**次出国是去英国,在伦敦大学进修语音和语法。洋人彼此用名字称呼,不带姓,以表亲切,孩子们对祖父母都可以直呼其名,没有中国那些长幼有序的规矩。想不到我这个被同胞们认为洋气的名字Pei-Di(汉语拼音)倒教洋人犯了难,我又不肯彻底“崇洋媚外”改成Betty或Patty,于是他们总叫我“排蒂”(大概因为儿童故事里有一个叫“海蒂”的小姑娘,名字的拼法是Heidi,跟我的名字差那么一点点)。我多次耐心地纠正我的英国朋友们:“不是‘排蒂’而是‘培蒂’,Pei——!”*后,伦敦大学图书馆那个可爱的看门老头儿找出了“窍门”:他热情地管我叫Pay—Day(发工资的日子)!
……

云捲云舒 作者简介

郑培蒂,女,湖南人。一九五七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一九六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留校任教。一九七九年开始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担任英语课主讲,拥有近百万学生。她形象端庄,讲授清晰,至今海内外仍有不少人记得她。一九八一年被选派到英国进修。一九八四年全家到香港定居,先后在香港城市理工大学及香港国际学校担任英语和汉语教学,曾多次获得征文写作奖。一九九四年底随丈夫工作调动到美国旧金山湾区,退休后成为《星岛日报》的专栏作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