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明美术随笔

熊秉明美术随笔

作者:熊秉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12-01

评分:5分

ISBN:9787020063703

所属分类:绘画摄影

书刊介绍

熊秉明美术随笔 目录

里尔克的《罗丹》
《艾玛神父》
《加莱市民》
宗教和艺术
法兰西大教堂
法兰西性格
法兰西的乡野
罗丹的美学
诗人和雕刻家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和大卫
塑泥和生命
罗丹和布尔代勒
维纳斯和夏娃
肉体
兽体
希腊雕刻
罗丹和邓肯
迦蜜儿·克劳岱尔
克劳岱的《罗丹像》
人体的诗篇
《纳齐思和戈德蒙》
希腊雕刻家
少女
回去
罗丹的性格
梁代墓兽
看蒙娜丽莎看
佛像和我们
黑人艺术和我们
从米格朗基罗到罗丹
一个头像的分量
陌生的罗丹
达利的两张画
认识毕迦索
谈雕刻
论三联句——关于余光中的《莲的联想》
论一首朦胧诗——顾城《远和近》
为冠中画作序
惨淡蟠穹苍——黄苗子书法的欣赏
……

熊秉明美术随笔 内容简介

许多书的归宿是废纸堆,略一浏览,便可弃去;部分书的归宿是书柜,其中知识,可以取用;有些书的归宿则在读者的灵魂中。熊秉明的书便是如此。印在那里,化在那里,亮在那里。在人生的行程中,若想活得明白些,活得美些,都应读一读熊秉明。
——宗璞

熊秉明美术随笔 相关资料

人生若想活得美些 读一读熊秉明
2008年01月27日 来源:广州日报
几年前,读过郁风悼念熊秉明的文章,那标题是——《巴黎都暗淡了》。如今,郁风也已经驾鹤远行,那一代人的精彩人生走到世界尽头,真有暗淡的感觉,他们的生命之旅太精彩了。《熊秉明美术随笔》中正好有一篇,是写黄苗子的书法,熊秉明和黄苗子、郁风夫妇有很深的交情。
一册《熊秉明美术随笔》,一一打开,最后合拢,看着封面上的熊秉明的肖像,像一尊雕塑,望着我,心里涌起天地苍茫的感觉。
熊秉明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旅居法国50年,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贯通东西,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这册《熊秉明美术随笔》有一多半的篇章是谈艺录,不少篇章是写罗丹和他的雕塑,我猜测,这些篇章是选自熊秉明的《关于罗丹——日记择抄》。不妨引证李国涛的阅读感受:他先让你懂得罗丹的“精神”,先得其道,后入其技、其象。大约只有像熊氏这样有哲学素养的作者可臻此境。熊秉明的谈艺录,让人想起傅雷的美术评论,巧得很,两人都是留学法国学习艺术,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现代艺术融会贯通。这样的文章,读起来“不隔”,里面有我们可以感受的唐诗的意境,又有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的气韵。
熊秉明推崇曾一起留学法国的同学吴冠中擅写散文:“画家特有的色彩感、造型感,使他的文章别具奇异的明澈和棱角。”熊秉明的随笔更是有着敏锐的艺术触角,有着阅尽沧桑的澄明和通达。他的诗论——《论三联句——关于余光中〈莲的联想〉》——漂亮极了,可以拿来下酒。读《熊秉明美术随笔》,引余光中的诗句,就是“美在其中,神在其上”!
熊秉明幼小时,听其父熊庆来先生讲欧洲科学家的故事,他没有从事科学,却走上了文艺哲学的道路。艺术家的精神气质主宰了熊秉明的一生,看熊秉明所看,我们可以透过他的目光和思绪,看到瑞典美术史家Siren《中国雕塑史》中的一只石雕的狮子,仰天大吼,这只梁代墓兽在生与死的边界,使山川震撼,日星欲坠,1500年后的我们欢喜、惆怅、憔悴、战栗。“这里不温柔敦厚,不虚寂淡泊,没有低眉的大慈大悲,也没有恐吓信男善女的怒目,这透彻的叫喊是一种抗议,顽强而不安,健康而悲切,是原始的哲学与神话。”熊秉明看毕加索,看法兰西大教堂,看佛像,看蒙娜丽莎,都是这样,“美在其中,神在其上”,而作为观者的熊秉明是一个打通中西艺术的哲学家和雕塑家,“我在其侧,我在其间”。 熊秉明的人生经历更是一部大书,我们可以看到他和同时代名流所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道路。1922年生于南京,父亲熊庆来,数学家,时在东南大学任数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熊秉明长于清华园,和杨振宁是童年的玩伴,上世纪50年代,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两人在巴黎相逢。熊秉明学在西南联大,此时他的父亲熊庆来是云南大学校长,书中有两张照片印象深刻,一张是古稀之年的熊秉明在昆明熊庆来故居留影,一张是“见到家乡的牛了”,低头喂牛吃草。熊秉明和王道乾是一起在法国留学的,建国后,王道乾和吴冠中一样选择回国,在“文革”中艺术生命被浪费掉。“人的一生,常常身不由己,喜爱的东西不得不舍弃,而随着时代的车轮别无选择地滚动。”
熊秉明和宗璞都是清华学者之后,抗战时期昆明时代的好友。宗璞如此欣赏熊秉明的著作:“有些书的归宿则在读者的灵魂中。熊秉明的书便是如此。印在那里,化在那里,亮在那里。在人生的行程中,若想活得明白些,活得美些,都应读一读熊秉明。”我想,“活得明白些”是指熊秉明对历史和人生的观照,看得远,看得透;“活得美些”是指作为艺术家的熊秉明,他的创造,他的美学体系。
一册《熊秉明美术随笔》,我们可以感受到熊秉明的渊博和创造力,他灵魂中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当然,最触动我们的是他遥远的乡愁,以及莫可名状的艺术之美。(柳已青)

熊秉明美术随笔 作者简介

熊秉明(1922-2002),云南人,生天南京,父亲系著名数学家熊庆来。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一年后转入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旅法期间的艺术创作,以雕刻为主,但对绘画、书法、文学也有涉猎。曾以一系列动物主题的铁焊作品及石膏水牛题材作品闻名。
1962年起执教于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曾任中文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同时从事书法实践与教学研究。
1983年获法国教育部棕榈骑士勋章。
1989年退休。
著有《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关于罗丹——日记择抄》、《展览会的观念》、《回归的雕塑》、《看蒙娜丽莎看》、《张旭与狂草》(法文)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