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信息论基础》重点介绍由香农理论发展而来的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以及编码理论,联系实际通信系统,用较多的例题和图示展示基本概念的运用方法,尽量减少繁杂的公式、定理证明;叙述上力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内容上力求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离散信源及其信息度量、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波形信源和波形信道、限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和网络信息论初步。《高等学校教材:信息论基础》既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其他相近专业本科学生教材,也可以作为信息、通信、电子工程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重点介绍由香农理论发展而来的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以及编码理论,联系实际通信系统,用较多的例题和图示展示基本概念的运用方法,尽量减少繁杂的公式、定理证明;叙述上力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内容上力求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离散信源及其信息度量、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波形信源和波形信道、限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和网络信息论初步。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其他相近专业本科学生教材,也可以作为信息、通信、电子工程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绪论1.1信息的概念1.1.1信息1.1.2香农“信息”的定义1.1.3“信息”的度量1.2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1.3信息论的研究范畴1.3.1通信系统模型1.3.2信息论的研究内容第2章离散信源及其信息度量2.1信源的分类及描述2.2信源的数学模型2.2.1单符号离散信源2.2.2简单的连续信源2.2.3多符号离散信源2.2.4多维连续平稳信源和波形信源2.3信息的度量和信源熵2.3.1自信息、联合自信息与条件自信息2.3.2互信息和条件互信息2.3.3信息熵2.4信源熵的基本性质和定理2.5离散无记忆扩展信源2.6离散平稳信源2.6.1离散平稳信源的数学模型2.6.2离散平稳信源的信息熵和极限熵2.7马尔可夫信源2.7.1马尔可夫信源的定义2.7.2马尔可夫信源的信息熵2.8信源的相关性和剩余度习题第3章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3.1信道的分类及其描述3.2单符号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3.3平均互信息及其特性3.3.1平均互信息的定义3.3.2损失熵和噪声熵3.3.3平均互信息的特性3.4信道容量及其计算方法3.4.1信道容量的定义3.4.2无噪信道的信道容量3.4.3对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3.4.4准对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3.4.5一般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3.5多符号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3.6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的信道容量3.7组合信道及其信道容量3.7.1独立并联信道及其信道容量3.7.2串联信道及其信道容量3.8信源与信道的匹配习题第4章无失真信源编码4.1信源编码器4.2无失真离散信源编码定理4.2.1无失真定长信源编码定理4.2.2无失真变长信源编码定理4.3霍夫曼码和其他编码方法4.3.1唯一可译码和即时码4.3.2香农码4.3.3霍夫曼码4.3.4费诺码4.4算术码4.4.1香农-费诺-埃利斯码4.4.2算术码习题第5章波形信源和波形信道5.1波形信源的统计特性和处理方法5.1.1波形信源的统计特性5.1.2随机波形信源的处理方法5.2连续信源的信息度量5.2.1连续信源的熵及其性质5.2.2连续信源的*大熵5.2.3熵功率5.3波形信源的信息度量5.4波形信道的分类和处理方法5.4.1波形信道的分类5.4.2波形信道的处理方法5.5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5.5.1连续信道的平均互信息5.5.2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5.6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5.6.1波形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5.6.2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习题第6章限失真信源编码6.1失真测度6.1.1失真函数6.1.2平均失真6.1.3保真度准则6.2信息率失真函数6.2.1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6.2.2r(d)函数的性质6.2.3r(d)函数的计算6.3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习题第7章有噪信道编码7.1有噪信道编码定理7.1.1平均错误概率7.1.2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7.1.3有噪信道编码定理7.1.4信道编码的途径7.2联合信源信道编码定理7.3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7.3.1信道编码的一般方法7.3.2信道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7.3.3*小汉明距离译码7.4线性分组码7.4.1线性分组码的编码7.4.2线性分组码的译码7.4.3完备码和汉明码7.4.4循环码7.5卷积码7.5.1卷积码的解析表示7.5.2卷积码的图形描述7.5.3卷积码的译码方法7.5.4递归型系统卷积码7.6turbo码7.6.1turbo编码7.6.2turbo译码习题第8章网络信息论初步8.1多用户信道8.1.1多址接入信道8.1.2广播信道8.1.3相关信源的多用户信道问题8.2无线信道8.2.1信道模型8.2.2圆对称复数高斯随机矢量8.2.3mimo高斯信道容量附录概率论基础知识概要参考文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修订版 本书特色 唐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美丽时代,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开放吐纳之象,“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的昂扬...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全二册) 本书特色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3辑)。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全二册) 内容简介...
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第四版 本书特色 科学哲学的经典导读,一本书读懂科学哲学的历史演进。一本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科学哲学入门教材。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第四版 内容...
本书荣获2005年莱比锡书展非虚构及散文类图书大奖.同席勒一起,进入德意志精神难以忘却的黄金时代!.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是德语文学中最富活力的...
新闻通讯传媒写作技巧与范例 本书特色 本书既可作为一本新闻通讯传媒写作之入门指南,同时也具备对新闻通讯传媒更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可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需要,内容...
纸日月 本书特色 《纸日月》是作者围绕着书籍辑录的一帧帧故事。以阅读为绳,串起了作者,编辑,读者。以年月日为媒,便于查找关于书籍的故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
媒介与学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视角 本书特色 本书从清末民初以来的文化学术背景剖析开来,对媒介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术的演进、学科的诞生、学术的趋向在学理上...
生活中的统计学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再分别结合待人处世、家庭理财、休闲娱乐、求学求职、谈情说爱五个角度去谈统计学,是...
彼岸之声 本书特色 《彼岸之声》为俄罗斯思想家、哲学家、作家亚·伊·赫尔岑的一部重要著作。过去我国没出过其译本。该书以书信形式对法国大革命及欧洲的社会运动进行了...
作品目录导言第一单元 治理模式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
文史杂谈-周策纵作品集-2 本书特色 本书由“文史宗哲篇”与“五四及近代思潮”两部分组成。“文史宗哲篇”涵盖了周策纵教授探讨古代社会思想、“人与大自然”观念,以...
腰站村调查-满族 内容简介 满族自称“满洲”(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吉祥”),是中华民族56个成员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后官方将“满洲族”简称为“满族”。满族是中...
【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威廉•E.科尔比军事作家奖入围作品 】·欧内斯特•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与普利策奖得主,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美国“战情局”间...
中国黑道帮会(全四册) 本书特色 帮会中是讲狠处的,什么都干。当土匪做“瓢把子”,当乌龟吃娼门饭。青帮的拜师程序及其帮规自成一体。黄金荣何以成为“小和尚”,蒋介...
《博伽梵往世书》成书约在公元前几十年到公元10世纪期间,主体是诗,也有散文,采用对话格式,全书不是按照时间逻辑展开的,而是故事套故事,对话套对话,共分为12篇,...
黄海学术论坛.第十辑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以社科内容为主的学术论文集,力图反映当今社科领域文、史、哲诸方面的*新学术动态和热点。从法律、语言、新闻传播、文化艺术等方...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 本书特色 学术论文集。全书分社会结构篇和杂论篇两部分,收入作者二十余年来有关社会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术论文18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的架构...
书品(2007年第2辑) 本书特色 《书品》是一本书评类刊物,它自创刊伊始,就一直在古籍学术领域里努力地耕耘着,为广大读者奉献了许多内容充实、质量上乘的文章佳作...
中国学术史.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清末中国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对三千年间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等...
容观夐人类学民族学文集 内容简介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百年的历程,自严复1901年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以来,几代前辈学人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使人类学在华夏...